范小英 劉銳平
三年級下星期的課程即將結束,第八單元在學習幾篇神話故事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自編一個故事,以《假如我會變》為題,展開想象的翅膀,編一個故事。學生對這個題目似乎很感興趣,寫出來的文章雖然稚嫩,但內容還算豐富。有人說想變成一只小鳥,游遍祖國的大江南北;有人說想變成小魔仙,讓癱瘓在床的奶奶重新走路;有人說想變成土地神,讓沙漠里長出茂密的森林;還有人說想變出好多錢,幫助無家可歸的人……我真為孩子們純真善良的心靈感動,但是,有一篇“另類”的作文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文章是這樣寫的:
假如我會變,我要變成一只老虎,一只兇猛的大老虎。
我來到小河邊,看見一只小鹿正在河邊喝水,小鹿的兩只鹿角像兩束美麗的珊瑚,腿長長的,肉很鮮嫩。我的口水流出來了,我輕輕地向它走去。正在這時,小鹿發(fā)現了我,不敢猶豫,撒腿就跑。我怎么會丟掉這塊好肉呢?我趕緊向小鹿撲過去,一口咬住了小鹿的脖子,享用了這頓美味的大餐。
我繼續(xù)往前走,看見一只獅子正在和一只豹子打架,它們你撕我咬,打得不可開交,我沖上去,想阻止它們,但是它們根本不理我,繼續(xù)打斗。我伸出一只前爪,抓住獅子的耳朵,把它扔向一邊。我用另一只爪子抓住豹子的后腿,把它高高提起。它們被我鎮(zhèn)住了,停止了打架。
自從我變成了一只大老虎,誰也不敢不尊重我了。
讀完這篇看似語句通順的文章,我震驚了。這篇充滿暴力的文章竟然出自小學三年級學生之手,作者該是個怎樣的孩子呀?難道是看多了動畫片,呈現的是動畫片中的情節(jié)?還是這孩子遭受過欺凌,希望自己足夠強大?
我一刻不敢耽誤,希望能夠盡快走進孩子的心里,了解清楚情況。我和孩子做了一次交流,誠懇地和小作者談了一下讀這篇作文的感受:
當我讀到“假如我會變,我要變成一只老虎,一只兇猛的大老虎”時,我多么希望這只老虎別傷害小動物。
當我讀到“我來到小河邊,看見一只小鹿正在河邊喝水,小鹿的兩只鹿角像兩束美麗的珊瑚?!睍r,我多么希望這只小鹿千萬別被老虎吃掉。
當我讀到“我怎么會丟掉這塊好肉呢?我趕緊向小鹿撲過去,一口咬住了小鹿的脖子”時,孩子,我多么想給小鹿變出一對翅膀,讓它逃出老虎的魔爪。
……
孩子,老師感受到了,你特別希望自己變得強大,特別希望贏得別人的尊重??墒?,自己強大了,面對比自己弱小的,咱們應該保護它,而不是欺負它。咱們強大了,更要做對別人有用的事。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贏得別人的尊重呀!
小作者似懂非懂地點點頭,我知道,對于老師來說,由這篇習作引發(fā)的事情還沒有結束,需要老師做的還有很多很多……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