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延菊
古人愛才不吝惜夸獎,用語也頗有新意,相比時下的“你太有才了”,實在典雅不少。
才高八斗 三國時的曹植(字子建),自幼聰慧過人,曾有“七步成詩”的佳話。南北朝時的詩人謝靈運說:“天下有才一石(dàn),曹子建獨占八斗(dǒu),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敝x靈運在自負的同時,對曹植推崇備至。后人因此稱才學(xué)出眾者為“八斗之才”或“才高八斗”。
五步之才 唐朝開元年間的書生史青,上書唐玄宗說,曹植七步方才吟成一詩不算稀奇,自己只需五步就好。唐玄宗以《除夕》為題考他,史青果然厲害,五步之內(nèi)即吟出一首五律,而且趣味盎然。后人就將才思敏捷之人稱為“五步之才”。
奪席之才 東漢戴憑精通儒家經(jīng)典。一次朝會上,光武帝命群臣相互考問經(jīng)書,輸者將席位讓給勝者。戴憑一舉奪下50多個席位,被譽為“解經(jīng)不窮戴侍中”。后人就以“奪席之才”稱譽那些學(xué)識淵博的雄辯之士。
奪錦之才 唐朝武則天游洛陽龍門,令眾臣做詩,先完成者賜以錦袍。東方虬(qiú)第一個交卷,武則天便將錦袍賜給了他。后人就用“奪錦之才”或“奪袍之才”稱文采出眾之人。
掃眉之才 掃眉,即畫眉毛。唐代才女薛濤容貌出眾,與文人墨客詩書唱和(hè),常令人嘖嘖(zé)稱奇。后人將才華卓越的女中文豪稱為“掃眉之才”。
此外,古人還以“倚馬之才”形容人的思路敏捷;以“壓倒元白之才”稱道人的學(xué)識超凡;以“陸海潘江之才”贊許人的文采斐(fěi)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