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浩峰
2015 年11 月7 日,兩岸領導人會面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舉行,習近平同馬英九進行廣泛交流。
習馬會,媒體多聚焦于海峽兩岸領導人1949年以來首次會面。這當然是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和中國臺灣領導人馬英九會面的看點。
而就在11月7日習馬會之前,10月23日、25日,北京、臺北各自舉辦了一場紀念臺灣光復70周年大會。
臺灣光復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暨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成果。同樣,自古以來屬于中國的南海諸島,亦是抗戰(zhàn)勝利后,中國軍人乘坐美國援助的“太平”、“永興”、“中建”、“中業(yè)”四艦前往收復,收復時,個別島礁上駐守的日本舊軍人,以及法國新占領部隊,統(tǒng)統(tǒng)或投降或撤離。
誠如習近平在訪英期間所說:“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這是老祖宗留下的。任何人要侵犯中國的主權和相關權益,中國人民都不會答應。”同樣,任何人妄想分裂臺灣,中國人民亦不會答應。
在習馬會后的新聞發(fā)布會上,國臺辦主任張志軍介紹說,兩岸領導人舉行的閉門會議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臺灣方面領導人馬英九表示,歡迎臺灣同胞繼續(xù)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歡迎臺灣以適當方式加入亞投行。
在習馬會后次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外聯(lián)局和上海外國語大學主辦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文化交流國際研討會”,在上外舉辦。對于南海局勢,乃至對于如何開展與東南亞國家的文化交流,來傳播中華文化化解紛爭,與會專家甚至建言——捏合臺港澳文化和中國大陸文化,以大的中華文化影響東南亞,塑造南海和平穩(wěn)定。
臺灣光復后中國從未分裂
11月7日下午,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習近平曾提到:“今年是全民族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這是付出巨大民族犧牲才贏得的勝利。兩岸雙方應該支持鼓勵兩岸史學界攜起手來,共享史料、共寫史書,共同弘揚抗戰(zhàn)精神,共同捍衛(wèi)民族尊嚴和榮譽。兩岸同胞應牢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團結(jié)一心,攜手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p>
早在10月23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的紀念臺灣光復70周年大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xié)主席俞正聲即在《共同銘記歷史 共圓偉大夢想》的講話中指出:“盡管兩岸尚未統(tǒng)一,但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從未分裂,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p>
而10月25日,馬英九在臺北市中山堂舉辦的臺灣光復70周年紀念大會上說:“回顧歷史,中日兩大民族的恩怨超過120年,縱使侵略的錯誤可以原諒,血淚的歷史不容遺忘……日本政府終須面對反省?!?/p>
1945年10月25日,于臺北舉行的受降典禮在臺北公會堂也即今中山堂隆重舉行。時為《中央日報(福建)》總務主任的卓克淦被調(diào)往臺灣,分配在民政部門,參與接管臺灣地方政權。他親歷了臺灣光復的那一刻。卓克淦在一篇文章中寫道:“這是備受異族欺凌蹂躪的臺灣人民慶幸重回祖國懷抱的難忘日子,也是我在臺灣工作中最大的紀事。當時陳儀代表中國政府接受日本駐臺灣總督無條件投降。會場莊嚴肅穆,大廳上方高懸‘和平永奠’四大字,孫中山像和象征勝利的‘V’字也十分醒目。上午10時,受降儀式開始,日本任命的原臺灣總督、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大將率領其他日本高級將領低頭慢步進入大廳,解下了軍刀呈上,即以立正姿勢挺胸垂手,站立在受降長桌之前。這時,陳儀以莊嚴洪亮的聲音,宣讀了受降書。禮成之后,全場歡聲雷動,慶祝這一歷史時刻。”
臺灣省受降儀式于 1945 年10 月25 日 在 臺北 市 中山堂隆重舉行。
陳儀宣讀的內(nèi)容包括——從今天起,臺灣及其附屬島嶼及澎湖列島正式重入中國版圖,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國政府主權之下。
陳儀,當時以臺灣警備司令、臺灣省行政長官之職,代表當時的中國政府接受日本投降,當時在臺投降日軍計16.9萬人。中國光復了自甲午戰(zhàn)爭后在《馬關條約》中割讓給日本的臺灣。
回顧臺灣得以光復,從1941年12月9日中國政府發(fā)布《國民政府對日宣戰(zhàn)文》,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條約協(xié)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間之關系者,一律廢止,《馬關條約》屬于廢止之列,日本對臺灣及其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的統(tǒng)治,從那一日起即失去憑借。之后是1943年11月26日,美、英、中三國簽署的《開羅宣言》規(guī)定:戰(zhàn)后東北、臺灣及其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應歸還中國。1945年 7月26日,美、英、中三國簽署的《波茨坦公告》,再次確定了臺灣和澎湖列島等應歸還中國。
之后,盡管中國經(jīng)歷了政權更迭,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國民黨殘余勢力逃往臺灣,但臺灣并沒有從中國分離出去,海峽兩岸的中國人都認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50年9月,在美國操縱下,第五屆聯(lián)大否決了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權利的提案,決定由大會組成七人特別委員會,審議中國代表權問題,在未作出決議以前仍允許“中華民國”的代表占據(jù)聯(lián)合國席位。由此,臺北當局依舊代表中國占據(jù)聯(lián)合國中國席位。1971年10月25日,聯(lián)合國第二十六屆大會就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lián)合國一切合法權利,并立即把國民黨集團的代表從聯(lián)合國及其所屬一切機構(gòu)中驅(qū)逐出去的2758號決議進行表決。無論在此之前,還是在此之后直到如今,凡與中國建交的國家,必須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比如1979年1月1日發(fā)表的中美建交公報,就如此寫道:“美利堅合眾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边€寫道:“美利堅合眾國政府承認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痹?982年中美《八一七公報》中,還寫道:“美國政府非常重視它與中國的關系,并重申,它無意侵犯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無意干涉中國的內(nèi)政,也無意執(zhí)行‘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政策?!?/p>
在之前的中英、中法、中日等建交公報中,都有類似內(nèi)容??梢姡缃駠H社會普遍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習馬會之際,美國國務院發(fā)表一份聲明,聲明稱“對兩岸領導人習近平和馬英九舉行的會面表示歡迎,同時歡迎兩岸關系近年來取得的‘歷史性進步’?!泵绹鴩鴦赵喊l(fā)言人柯比甚至說,美國在臺海和平穩(wěn)定方面擁有深切和持久的利益,并鼓勵兩岸在尊嚴和尊重的基礎上,朝著推進關系、緩和緊張和促進穩(wěn)定取得進一步進展。柯比還表示,美方依然致力于堅持一個中國政策。
南海諸島主權亦是二戰(zhàn)成果
在習馬會之前,臺灣青年學人杜宗熹甚至稱,習馬會見中,一大重點議題將是南海。而海峽兩岸對于南海的主權主張近似,其中主要依憑之一無疑便是抗戰(zhàn)勝利。
早在1936年,我國近代著名地理學家白眉初先生在他畫的全國地圖上,以實線的方式框定如今九段線的大體區(qū)域,人稱“U形線”?!吨袊鴩业乩怼冯s志社執(zhí)行總編單之薔認為,白眉初當時如此框定,其道義基礎是——“只有中國人最早有能力航行在這片海域。在這片海域中的那些珊瑚礁島嶼,只有中國人有能力最早發(fā)現(xiàn),也只有中國人能在上面生存下來。早在宋元時代,中國的商貿(mào)船只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南海周邊的各個港口,中國人已經(jīng)移民到了南海周邊各個地區(qū)。那時的南海,其實是‘中國湖’。”
抗戰(zhàn)勝利后,1947年,中國海軍乘坐美制軍艦收復南海諸島,國民政府重新整理和公布了南海諸島的地名,并且出版了《南海諸島位置圖》。國際社會沒有異議??梢姡虾VT島屬于中國領土,某種程度上也來自二戰(zhàn)勝利,是二戰(zhàn)勝利的成果,這一點和中國大陸淪陷區(qū)、臺灣等得以從日寇鐵蹄下光復無異。
今年7月,習近平曾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七次會晤時強調(diào):“要共同維護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勝利成果和國際公平正義。要摒棄冷戰(zhàn)思維,拒絕零和博弈,共同維護地區(qū)和世界和平穩(wěn)定。”中國領導人在國際社會曾屢屢提及這一論點。
在11月8日于上海外國語大學舉辦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文化交流國際研討會”上,廣西民族大學東盟學院院長楊曉強教授提到,1974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問東南亞,遭到東南亞一些國家人民的抵制。自此,日本開始極其注重對東南亞的文化外交,如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特別是在印尼等國。
與會學者認為,中國同樣要注重文化外交。北京大學亞太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導楊保筠教授說:“海上絲綢之路是物質(zhì)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交流通道。中國文化當年傳播東南亞,主要是以和平方式,非暴力、非殖民的?!比绾卧诋敶虾栴}與東盟問題上取得較好效果?楊保筠認為,這涉及到如何確認到底何為中國文化的問題。“自20世紀中后期開始,港臺文化在東南亞迅速傳播,甚至被認為是中國文化的代表?!睏畋s拚f,“這一現(xiàn)象也使得中國大陸文化在對外文化交往中有所減弱,導致一些南海周邊國家頻頻出現(xiàn)中國威脅論。如今,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上,我們應該理直氣壯地強調(diào)中國文化在東南亞的發(fā)展,并給當?shù)匕傩找詫崒嵲谠诘囊嫣?。?/p>
臺灣臺北市,中山堂正面。
楊保筠還認為,東南亞處于一帶一路的中間點,如今有西方媒體指摘中國在東南亞的作為是意圖恢復當年的朝貢體系。且不論中國一貫秉持“和為貴”的傳統(tǒng),傳統(tǒng)的朝貢體系薄來厚往絕非秀肌肉起戰(zhàn)端,既然“習馬會”上透出中國大陸歡迎臺灣同胞繼續(xù)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歡迎臺灣以適當方式加入亞投行,那么,按照楊保筠的話說,就還要“融合中國大陸、港、澳、臺兩岸四地文化,形成大的中華文化,從而不在對外推廣中‘言必稱孔子,看必然京劇’,從而讓中華文化推陳出新,足夠影響到南海周邊東南亞人民?!?/p>
在南海周邊國家中,以越南為例。上海外國語大學東方語學院越南語系主任馮超告訴《新民周刊》:“最近有媒體稱中越關系是‘適應了糾紛的同志加兄弟’,然而如今的越南,在某些方面又是美國在東南亞的頭號代理人。美國對越南也是極力拉攏,甚至越南裔人士在美軍中所能獲得的最高軍銜,要超過與美國有相同價值觀的菲律賓裔。而越南又是在南海爭端中同時在西沙、南沙‘出擊’者。”
越南問題專家、解放軍外國語學院教授陳繼章在研討會上發(fā)言稱:“南海爭端了40多年,在南海諸島問題一時無法平息的情況下,我認為與南海周邊國家選擇合作,是好的選項。比如通過海上絲綢之路,用文化的力量形成和諧穩(wěn)定的環(huán)境,比如與南海周邊國家展開海上安全合作、反海盜合作,以及資源保護合作,甚至在南海低敏感區(qū)域比如北部灣口等共同開發(fā)油氣等。關鍵是用文化感召力,創(chuàng)造一種良好的氣氛?!?/p>
且看“習馬會”之前,習近平對越南和新加坡作國事訪問,而越南、新加坡確實都系南海周邊國家。杜宗熹由此分析:“歷史現(xiàn)在給了臺灣一個機會,那就是如何與大陸配合,去解決南海爭端。”既然在“習馬會”上,馬英九先生稱,大陸和臺灣共屬于一個中國,兩岸同屬于一個國家,從未改變,也不能改變,而習近平表示,海峽兩岸要共同弘揚抗戰(zhàn)精神,攜手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那么,老祖宗留下的南海諸島,其權益一定是兩岸中國人必須共同維護的。假若海峽兩岸在南海有合作的可能,南海,或許能真正成為“和平之海、合作之海、友誼之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