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坐擁天下,富有四海,無不過著紙醉金迷的奢華生活。道光皇帝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一生崇尚節(jié)儉。他不僅把節(jié)儉看成是人生的樂趣和目標,還以此作為衡量大臣能力和品德的標準。然而,節(jié)儉成性的道光帝“治家有余,治國不足”,大清王朝非但沒能強盛起來,反而急劇衰落。
道光皇帝平日里使用的只是普通的毛筆、硯臺,每餐不過四樣菜肴,除龍袍外,衣服穿破了就打上補丁再穿。同時規(guī)定:嬪妃平時不得穿錦繡的衣服。除太后、皇帝、皇后以外,非節(jié)慶不得食肉。
有一次,皇后生日,他決定為皇后祝壽。于是,滿朝親貴重臣前來拜壽,禮畢自然留下赴宴。開宴后,眾人發(fā)現(xiàn)每人面前只有一碗打鹵面,后來聽說,為此次壽筵,道光帝特批御膳房宰了兩頭豬?;屎髤s很高興,因為道光帝曾明確規(guī)定:皇帝生日的萬壽節(jié)、皇后生日的千秋節(jié)及除夕、元旦、上元、冬至等慶賀禮儀筵宴都停止舉行,這一次算是破例了。
對道光帝節(jié)儉推波助瀾的,是武英殿大學士曹振鏞。曹學士平日花一文錢都要打算盤。這樣天性愛節(jié)儉的人,和道光帝正好算得上一對兒。
一天,曹學士穿一件破套褲進宮,兩只膝蓋上補著兩個嶄新的掌?;实垡娏?,便問補這兩個掌要花多少錢,曹學士奏稱須三錢銀子?;实勐犃耸衷尞悾f朕照樣打了兩個掌,怎么內(nèi)務府要報銷五兩銀子呢。曹學士忙推說皇上打的掌,比他的考究,所以價格貴。道光帝嘆了一口氣,從此逼著宮里的皇后妃嬪都學著做針線,皇帝身上衣服有破綻的地方,都交給后妃們修補,內(nèi)務府連一文錢也不得沾光。
對道光帝的節(jié)儉舉動,大臣們極力逢迎,滿朝文武都是破衣爛衫。北京城里的舊貨鋪子把庫存的破衣爛衫都賣了個好價錢,舊衣服賣得比新的還貴。有些窮京官兒買不起,就只好自己做舊,把新袍子弄臟弄破加上補丁。道光帝眼見滿朝文武都穿舊衣破袍,認為自己勤儉節(jié)約的理念已經(jīng)深入人心,于是節(jié)儉得更加起勁,表面看起來官場風氣有所轉變,其實,這只不過是作秀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