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紹斌
啟功老人在世的時候,我曾拿著一幅蓋有他印鑒的條幅求辨真?zhèn)?。啟功老人仔?xì)瞅了一會兒,才緩緩地說:“這幅字寫得比我好!”
大師的潛臺詞不言而明。“比我好”固然有自謙的成分,但贗品的臨摹技法可見已出神入化?,F(xiàn)在書畫拍賣市場上的贗品很多,除了那些粗制濫造的偽書劣畫外,確實(shí)有些贗品達(dá)到以假亂真的程度。據(jù)說,國畫大師張大千就是位臨摹高手,他仿制的作品許多以“真跡”的面目流傳于世。在一次古代書畫作品鑒定會上,著名鑒賞大師楊仁愷先生語出驚人:“沒有一點(diǎn)缺欠的才是贗品!”
名傳千古的《蘭亭集序》上也有王羲之的筆誤,涂抹的瑕疵掩蓋不了“天下第一行書”的輝煌?!敖馃o足赤,人無完人”,長處與缺欠同樣昭顯著一個人的特點(diǎn)與本色,而個性魅力正是一幅藝術(shù)作品的價值所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完美”的東西。真的無需掩飾,而假的往往極盡“美化”之能事,這就是贗品看似沒有“缺欠”的原因。
所以,一個人犯點(diǎn)錯誤并不可怕,關(guān)鍵是這些“缺欠”是否存在于整體布局的成功與和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