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國宏
前不久,去隴東出差。車子行經(jīng)甘肅慶陽時,即被當?shù)赝小敖俪帧?,非要我嘗一嘗隴東有名的美食臊子面不可。據(jù)他們說,不嘗臊子面,悔上一輩子。
在一家飯莊落座后,互相寒暄已畢,大家就紛紛把目光望向餐桌上的七八道當?shù)靥厣耍骸把蚋崛狻薄俺袋S花”“土暖鍋”“炒灌腸”“洋芋卜拉”……。正當大家觥籌交錯之際,隨著店老板一聲悠久而純樸的高原腔“來咧”,六碗冒著香氣、熱氣、辣氣的臊子面被一個大托盤托了上來。大家紛紛放下酒杯,轉而端過面碗,轟轟烈烈地吃起了。說“轟轟烈烈”,不僅是因為臊子面香辣撲鼻,且湯湯水水的形制更讓人吃起來平添一份勇猛之氣。第一口入喉,就有一股熱辣和清香從口腔里直沖腸胃,全身的血液經(jīng)此一激,“忽”地一下奔涌起來。用筷子挑起長長的面條,大嚼猛咽,頓覺周身通暢,此刻鼻尖也沁出了汗,胃口也打開了,五臟六腑都跟著呼嘯起來,好爽的臊子面!
臊子面是慶陽地區(qū)的一種傳統(tǒng)特色面食,其特點是:面條細長,厚薄均勻,筋韌爽口;臊子鮮香;面湯油光紅潤,味鮮香渾,厚而不膩?;閱始奕?、逢年過節(jié)、孩子滿月、老人過壽、款待親友等重要場合,都離不開臊子面,它也因此成為衡量當?shù)厝舜吐≈嘏c否和新娶媳婦能干與否的重要標尺。
臊子面制作獨特,其制作要經(jīng)過和面、揉面、餳面、搟面、切面、燒湯、煮面、撈面、澆湯等多道工序。和面講究的是“三光”,即盆、手、面都要干凈;還有“三不沾”,即面不沾盆、不沾手、不沾案板。面和好后要放在盆里餳一段時間再揉,這樣才會筋道。揉面時,要將全身力氣凝于手掌之上。搟面工序則講究“力道”,用力均勻而使面片厚薄一致。切面時將搟好的面片折疊在一起再下刀。高手切面像嫻熟的農(nóng)夫犁地一樣,整齊、密集,切出的面條根根透風,寬窄相同,長如線,細如絲,長而柔韌,細而不斷。煮面之前先要做一碗“肉臊子”留待拌面時用。制作肉臊子用的是豬五花肉,洗凈切成小丁狀,油燒至八成熱,用大料、姜塊、蔥段爆香后,將肉丁倒入鍋里炒至微微發(fā)白,加入料酒、老抽、糖,翻炒上色后再加入醬油、鹽和水,燒開后改至小火慢燉30分鐘,起鍋時加入雞精即成。
臊子面的靈魂是湯。選土豆或蘿卜、豆腐、豬肉等切丁,加黃花菜、木耳、海帶和其它調料入鍋熱油爆炒,添水,加入油潑辣子并打入雞蛋,即成香氣四溢的臊子湯。臊子湯沸騰后,開始下面條。煮面條過程是“煮在鍋里蓮花轉,挑在筷子打秋千,撈在碗里一條線?!比缓笤侔央訙⑷怆訚踩?,拌入碗中,臊子面便做得了。一碗臊子面兼具了多重特色:香、辣、薄、筋、光、煎、稀、汪。香,臊子肉香味撲鼻,逗人饞涎;辣,湯中摻入油潑辣子,湯料辣里透鮮;薄,面條搟得薄如紙;筋,面條筋道有韌性;光,面條光潔如游魚;煎,湯料溫度要很高;稀,一碗面七分湯;汪,湯料浮油甚多,要求數(shù)九寒天也能保持騰騰熱氣,經(jīng)久不散。
臊子面的吃法是有講究的。盛臊子面的碗比平時吃飯的碗小一些,食客一吃就是七八碗甚至十數(shù)碗,盛新面時,要將原碗中的“殘湯剩面”折入新面碗中,不能一個人用幾個碗吃,否則,會被人認為“不懂規(guī)矩”。碗中的面最好全部吃光,如果把面條剩在碗里或倒掉,會被人認為“缺乏教養(yǎng)”。
那次慶陽之行,我將臊子面吃到過足了癮,時至今日回想起來,慶陽臊子面“香、辣、薄、筋、光、煎、稀、汪”,真是香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