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姑
有一次在省城聽課會,我遇見了以前的老同學(xué)梅,快50歲的人了,一直沒有成家。在旅店里我悄悄地問起這件事,她低著頭說:“是自卑、固執(zhí)心理惹的禍?!?/p>
20世紀(jì)90年代初,我曾和幾個同學(xué)去看望她,當(dāng)時她在一個遙遠的教學(xué)點任代課教師,一間平房和教室連在一起,前面是寬闊的農(nóng)田,側(cè)面是清亮的小溪,空氣清新,風(fēng)光秀麗。美中不足的是,在那里她顯得如此孤單,當(dāng)時梅長得楚楚動人,柔美的外表加清亮的嗓子,講話有條有理,看得出同學(xué)李很愛慕她,當(dāng)時也是李約我們到梅教校點去的。
后來,李經(jīng)常去看望她。有一次,李回來后跟我們抱怨說,他去看梅時他的自行車爆胎了,步行了十多里路到梅那時,他的鞋子都壞了。到那時,他看見梅從一個農(nóng)戶家扛著一大籮筐火炭下來,扛了又放下,放下了又再扛起,看得出她很吃力,于是他趕緊從她肩上卸下籮筐,說:“一個女孩子有時候是需要男孩幫助的,這么重的東西是你能扛得的嗎?”梅只是笑了笑,沒有正面回答。后來他坐在她的寫字臺前,與她聊天,但她總是心不在焉,常常抬頭看掛在墻上的大鐘,從桌子上的書堆可以看出,要是他不來,她是要一頭插進書海里,忘乎一切的。李當(dāng)時感慨道:“我在她旁邊簡直成了多余的人,我沒法與她聊下去。”
其實李是我們班中的帥哥,通過招干考試,他一步到位到縣城工作了,按理說梅應(yīng)該主動些才對,誰知恰恰相反。后來我們從梅那里得知,原來她并不是對李沒有感覺,她只是覺得自己代課多年,找不到退縮的余地,一定要多看書考上正式教師,如果考不上,哪能配得上才貌雙全的李?梅說:“如果我們成了一家人,我會覺得壓力很大,擔(dān)心哪天有不測,而婚后的我就不一定有足夠的精力參加考試,一旦婚姻靠不住,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功夫不負(fù)有心人,多年以后,梅終于如愿以償考上了,當(dāng)她回頭看看同齡人,他們早已成家,以前她對李的不確定態(tài)度,早就使李心灰意冷,另組家庭。而這個時候梅的個人問題已成為十足的“老大難”,要么對方的年齡比自己小得多,要么大得多,有的已是二婚,難以找到合適的人了……
現(xiàn)代人中只顧前途忽略愛情家庭的人也不少見,但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那個店了。對待問題千萬不能絕對化,只向暗處想而不向明處看,要靈活地把握每一次機會,不然得到的同時,失去的已太多。
(摘自《右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