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宏濤
伴隨春天悄然而至,速滑賽季走進尾聲。單項、短距離、全能這三項世錦賽成為這個賽季速滑賽場的三大壓軸戲。速度滑冰,看上去人們十分熟悉,但真正關心、關注的似乎不多。在國內媒體上,國際滑聯(lián)的三項頂級大賽經(jīng)常被籠統(tǒng)地稱為速滑世錦賽,就連許多體育記者也搞不清它們之間的關系和區(qū)別。
三大賽當中,全能世錦賽歷史最長,1893年正式創(chuàng)辦。初時3個不同距離的男子項目半英里、1英里、2英里經(jīng)幾次演變,在1893年確定為500米、1500米、5000米和10000米4個項目,延續(xù)至今。1936年,女子全能賽設立,至1983年固定為500米、1500米、3000米和5000米。選手4個項目成績分別換算成分數(shù),4項總分決定全能名次,同時,也記錄單項的名次。
中國速滑的第一個世界冠軍就是在這項賽事中獲得的。1963年,在日本輕井澤舉行的男子全能世錦賽上,當年22歲的羅致煥在1500米比賽中奪冠。他的全能成績排在第十。23歲的隊友王金玉取得了全能第五。兩人都打破了當時的男子全能世界紀錄。此前一年的莫斯科世錦賽,王金玉就是全能第五,并取得了1500米的第三名,因此被授予“最佳亞洲選手”獎。直到現(xiàn)在,中國速滑還沒有人能超越這位前輩的全能戰(zhàn)績。
中國女子速滑的第一個世界冠軍也是誕生在這項賽事中。1990年卡爾加里女子全能世錦賽,王秀麗在1500米比賽中獲得第一。她的全能排在第九位。后來,王秀麗留學加拿大,并在那里當了教練,因帶出冬奧會冠軍,被評為加拿大2006年度最佳教練。
這些年,中國速滑女選手的全能實力在全能世錦賽上,基本都只能排在十名以外。3月初的最新一屆賽事,成績最好的趙欣名列第15位。而中國男子,則差距更大,今年的賽事,沒有一人取得參賽資格。
與王秀麗同時代的葉喬波是中國最具知名度的速滑運動員。她的“冬奧獎牌突破”被屢屢提及,但她在短距離世錦賽當中的成就人們卻知之甚少。這項賽事1970年設立,每年一度,由500米和1000米兩項組成,選手每項各滑兩次,累計積分排定總成績。1991年,葉喬波兩個項目四次滑行均為第二,總成績也排在第二,這是中國選手第一次獲得短距離世錦賽的獎牌。1992年冬奧會摘得女子500米和1000米兩枚銀牌之后,葉喬波與那兩項的冠軍得主、美國人布萊爾一同角逐在奧斯陸舉行的短距離世錦賽。這一次,葉喬波1000米兩次第一,布萊爾500米兩次占優(yōu),計算總分,葉喬波勝出,并成為首位獲得該項賽事總成績冠軍的中國人。第二年短距離世錦賽,依然是葉喬波總成績壓倒布萊爾而奪冠。迄今,她仍是在該項賽事中唯一蟬聯(lián)過總成績冠軍的中國人。1992-93賽季,葉喬波在世界杯各站的女子500米比賽中席卷金牌,是那一階段名副其實的女子短距離之王。
速滑三大世錦賽當中,近年來中國選手的好成績大多出現(xiàn)在短距離世錦賽上。仍然在役的幾位名將中,于靜拿過2012和2014年兩屆總成績冠軍,王北星是2009年那屆的總成績第一,張虹取得過2012年的總成績銅牌,2014年短總成績亞軍。20多天后,張虹在索契賽場拿到冬奧會女子1000米金牌和500米第四。
速滑單項世錦賽創(chuàng)設的時間最短,1996年在挪威哈瑪爾首辦。由于所設項目與冬奧會速滑賽項目相同,因而在新世紀之后,這項年度賽事逢冬奧會年就不舉行了。2005年開始,團體追逐賽也加入到比賽當中。
中國速滑長距離項目與世界水平頗有差距,因而在單項世錦賽上取得過的好成績,全都來自于女子短距離,迄今總共獲得過3枚金牌,都集中在女子500米。其中,2006年都靈冬奧會亞軍王曼麗收獲了2004和2005年兩屆金牌,薛瑞紅獲得過1997年那屆的冠軍?,F(xiàn)役選手中,王北星成績最好,2005到2013年的7屆賽事中,她在500米項目上獲得5枚銀牌、1枚銅牌。
一位記者朋友說:“了解并關注這三大賽的中國人多了,中國速滑的成績也許就能更好了。”另一方面,中國速滑有了更多好成績,關注三大賽的人肯定也會多起來。希望早日建立起這樣的良性循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