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軍
孫中山先生一生撰寫挽聯(lián)并不太多,但是水平卻都很高,影響也大,對喚起和凝聚民眾,推翻帝制、建立民國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1907年浙江革命黨人徐錫麟發(fā)動安慶起義,擊斃安徽巡撫恩銘,終因寡不敵眾兵敗被俘,并被十分殘忍地殺害。1912年1月,浙江都督府決定將徐錫麟等烈士遺骨迎回杭州安放,各界舉行了隆重的公祭儀式,孫中山特致挽聯(lián):
丹心一點(diǎn)祭余肉;
白骨三年死后香。
幾乎與徐錫麟等烈士同時,著名革命黨人、同盟會員秋瑾女士也被清政府殺害。辛亥革命勝利后,秋瑾靈柩從湖南運(yùn)回,葬于西泠橋畔。1912年,孫中山親臨秋瑾墓主持祭奠,還親筆寫下“巾幗英雄”的挽幛和一副挽聯(lián):
江戶矢丹忱,感君始贊同盟會;
軒亭灑碧血,愧我今招俠女魂。
1911年4月27日的黃花崗起義,100多位革命黨人遇難,最后,歷盡艱險,才收斂了72具遺體,合葬于廣州黃花崗。孫中山于1912年3月,在廣州親自為殉難的72烈士主持了周年公祭活動,撰寫挽聯(lián)貼于墓前:
五族同風(fēng)是七十有二頭顱價值;
千秋墮淚為三月念九刀俎英雄。
他以崇敬的心情評價此次戰(zhàn)役說:“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fēng)云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并壽?!?/p>
1912年12月,曾任南京臨時政府海軍總長的黃鐘瑛因操勞過度而病逝,年僅43歲。黃鐘瑛是個難得的海軍人才,袁世凱曾極盡籠絡(luò)之能事,可是他原則性極強(qiáng),一直追隨孫中山,為捍衛(wèi)民主共和而奔走。12月28日,孫中山親到上海參加黃鐘瑛的追悼會,對黃的一生給予高度評價,并為之撰寫挽聯(lián):
盡力民國最多,締造艱難,回首思南都儔侶;
屈指將才有幾,老成凋謝,傷心問東亞海權(quán)。
1913年初,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在各地演說中,提出“責(zé)任內(nèi)閣制”和“政黨政治”的主張,并大聲疾呼制定民主憲法,以阻止君主專制在中國的土地上死灰復(fù)燃。宋的政治主張得到廣泛的響應(yīng),也引起頑固勢力的恐慌和仇恨,結(jié)果在3月20日被刺殺于上海滬寧車站。孫中山非常震驚,即刻從日本返回上海,部署國民黨反擊。4月,在上海舉行的宋教仁追悼大會上,孫中山送上了兩副令人拍案叫絕的挽聯(lián):
其一:
三尺劍,萬言書,美雨歐風(fēng)志不磨,天地有正氣,豪杰自牢籠,數(shù)十年季子舌峰,效莊生索筆;
五丈原,一抔土,臥龍躍馬今何在?冠蓋滿京華,斯人獨(dú)憔悴,灑幾滴萇弘血淚,向屈子招魂。
其二:
作公民保障,誰非后死者;
為憲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這一挽聯(lián)既有對宋教仁杰出的才華與外交能力的欽佩,更有為他捍衛(wèi)憲法壯志未酬身先死的的惋惜,表達(dá)了孫中山對已故戰(zhàn)友的無限深情。
黃興是早期和孫中山一同反清的革命黨人、老同盟會員、國民黨中央的重要領(lǐng)導(dǎo)人、前方戰(zhàn)事的主要指揮者。由于積勞成疾,于1916年10月病逝,孫中山以極其沉痛的心情為其撰寫挽聯(lián):
常恨隨陸無武,絳灌無文,縱九等論交到古人,此才不易;
試問夷惠誰賢,彭殤誰壽,只十載同盟有今日,后死何堪。
上聯(lián)的“隨陸無武”指漢朝文臣隨何、陸賈?!敖{灌無文”指漢朝武將周勃和灌嬰,周勃曾受封絳侯。以古代這四位杰出人物為典,來襯托今日之“此才不易”,極狀黃興的文武全才,勝過古人。下聯(lián)的“夷惠誰賢”指商末伯夷與春秋時期的柳下惠?!芭須懻l壽”指彭祖與殤子,一個是極壽之人,一個是早夭之人。以這四位古人做典,反襯黃興的德才兼?zhèn)浜陀⒛暝缡拧H?lián)對仗工整,內(nèi)涵深厚,感情真摯,催人淚下。
這些發(fā)自肺腑、痛徹肝腸的泣血文字,顯露了偉大人物的另一面,也是人性中至真、至善、至美的最為閃光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