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玉華
享有多大權力,就應負多大責任,這是現(xiàn)代法治社會的一個基本特點,也是新形勢下我國全面推行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在各種權力中,決策權是最重要的??梢赃@樣說,各級黨政機關對廣大人民群眾的領導過程,基本上就是制定決策和實施決策的過程。因此,決策是否正確,直接關系到國家、地區(qū)、部門、單位的發(fā)展方向和命運。黨的十八大提出“建立健全決策問責和糾錯制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提出“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這是改革和完善決策機制,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制化的一項重要舉措,對于強化領導責任、減少決策失誤、及時糾正錯誤決策和挽回損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建立領導干部重大決策失誤終身責任追究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014年,新聞媒體披露了廣州市耗資8億元人民幣建成的陳家祠廣場,僅使用4年時間,即因為地鐵建設需要“推倒重來”,引起公眾廣泛關注。類似廣州陳家祠廣場這樣的短命工程,實際上并不是個別的,在一些地方已經(jīng)是一種相當普遍的現(xiàn)象了。這樣好大喜功抓建設、搞工程造成的浪費十分驚人,對經(jīng)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非常有害,但有的官員還是樂此不疲。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筆者認為,造成決策失誤的原因有很多,但權責不清、責任追究主體不明、責任追究程序不完備是主要原因。一些地方、部門和單位,之所以存在班子成員都想說了算,而又都不想承擔決策的風險和責任,出了問題往往不了了之,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對造成決策失誤的責任者追究不夠嚴厲。十八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建立重大決策失誤終身責任追究制度。重大決策失誤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就是對決策造成的重大失誤,必須追究相關當事人的責任,哪怕當事人早已升遷、退居二線甚至退休都要進行責任追究。表明中央對重大決策失誤責任者的追究是動真格了。有了重大決策失誤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并完善監(jiān)督制約機制,就等于給領導干部設了警戒線和高壓線,領導干部在做重大決策時,就不敢膽大妄為,有利于增強其責任心,使他們牢固樹立“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jiān)督、失誤必追究”的觀念,正確謹慎地使用決策權,盡量避免決策失誤,減少經(jīng)濟損失。而且,通過追究決策失誤者的責任,既可教育決策者本人,也可教育其他決策者,從而起到懲一做百的效應。
二、建立和完善領導干部重大決策失誤終身責任追究制度的對策和建議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機關內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但是,領導干部重大決策失誤終身責任追究制度真正落實,仍面臨許多難題,需要建立一些相關的配套制度,筆者提出如下對策和建議:
(一)明確劃分重大決策失誤責任追究主體
長期以來,我們在行政管理活動中存在著權責不清、權責脫節(jié)的狀況,爭權諉責的現(xiàn)象較為突出。因此追究決策失誤者的責任,應當堅持“誰決策,誰負責”的原則。所謂“誰決策,誰負責”,就是“誰拍板,誰負責”。我國法律規(guī)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這就是說,國家權力機關賦予了各級行政首長行政決策權。因此,在集體決策中,“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人。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對決策嚴重失誤或者依法應該及時作出決策但久拖不決造成重大損失、惡劣影響的,嚴格追究行政首長、負有責任的其他領導人員和相關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這是明確劃分領導干部重大決策失誤責任被追究主體的主要依據(jù)。
(二)建立領導干部重大決策責任記錄在案制度
一項決策是由誰動議的、由誰附議的,哪些人贊成、哪些人反對,都要記錄在案,并經(jīng)當事人簽字,留存進檔。檔案記錄作為對決策成敗獎懲的依據(jù)。如果發(fā)生重大決策失誤,在記錄的基礎上,清查責任。在無礙國家安全和機密的前提下,應盡可能地讓相關范圍的群眾和黨員知道。那么群眾和黨員就會根據(jù)決策的結果和決策者們在決策中的不同表現(xiàn),對決策者們作出相應的評價,把這種評價作為行使評議權、選舉權的重要依據(jù)。如果一個領導者從未提出過任何決策建議,或者雖然有決策建議但幾無成功的記錄,還有什么理由繼續(xù)擔任領導呢?應當對其進行罷免。
(三)建立決策評估機構
建立領導干部決策失誤責任追究制度,顧名思義,它是一種過錯追究,就是要追究作出錯誤決策的領導者的責任。因此,建立這種制度,首先就要建立一種獨立于決策主體之外的決策評估機構來檢驗和衡量領導者作出的決策到底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如果是錯誤的,性質如何,怎樣界定。比如,決策錯誤和錯誤決策是兩個含義不同的概念,兩者之間有著質的區(qū)別。決策錯誤是決策者由于經(jīng)驗、信息、條件等客觀因素的制約,未能預測到某種決策可能會產(chǎn)生的消極后果,其消極后果的出現(xiàn)違背了決策者的初衷。而錯誤決策則是預見到某決策會產(chǎn)生種種消極作用,但為了獲取個人或某一小團體、某一局部的利益,明知消極而故意為之,甚至刻意追逐某種消極后果,以至化大家為小家,損公肥私、渾水摸魚。因而,不可將所有的決策失誤都歸屬于腐敗之列。對于因受政策調整或者一些非人為因素造成的不可預見性的決策失誤,不追究決策失誤者的責任,主要是為了督促決策失誤者總結經(jīng)驗教訓,采取補救措施,把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屬于腐敗行為的是那種有意而為的錯誤決策。對于這類錯誤決策,要嚴厲追究當事人的責任。
(四)依法建立嚴格的領導干部重大決策失誤終身責任追究制度
分清責任,獎懲嚴明,狠抓落實,是使領導干部重大決策失誤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具有嚴肅性和威懾力的關鍵。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建立領導干部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體現(xiàn)出重大決策有法可依、依法追責思路。最關鍵的是“終身”兩個字,不管官居何位、身居何處,就算退休甚至逃居國外,只要活在這個世界上,都要對作出的決策負終身的責任。如果是濫用決策權或失職瀆職等原因導致重大決策失誤,都要付出代價。并按照決策失誤造成損失的輕重和影響大小,依法追究其責任,分別給予應有的黨紀、政紀、法紀和經(jīng)濟處罰。
(五)健全領導干部重大決策失誤終身責任追究監(jiān)督機制
目前,我國雖已建立了較為完備的權力約束制度和監(jiān)督制度,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監(jiān)督機構缺乏應有的地位和必要的獨立性,權力監(jiān)督主要靠事后的追懲,對事前預防監(jiān)督和事中的過程監(jiān)督?jīng)]有給予足夠的重視,等等。當務之急是要切實使這些監(jiān)督機制真正有效地運作起來,并在實踐中不斷加以完善。一是加強對政府內部權力的制約。對財政資金分配使用、國有資產(chǎn)監(jiān)管、政府投資、政府采購、公共資源轉讓、公共工程建設等權力集中的部門和崗位實行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定期輪崗,強化內部流程控制,防止權力濫用。二是強化對決策全過程的監(jiān)督。對決策失誤責任的認定、決策失誤責任追究的依據(jù)、對責任人的處理結果,都要進行公開監(jiān)督。三是提高專門監(jiān)督機構的職能權限。中央已決定成立新的反貪總局,就是提高專門監(jiān)督機構職能權限的重大舉措。新的反貪總局成立后,職能配置將更加科學,辦案力量也會進一步增加,領導班子也會進一步配強,局長由一名副部級檢察委員會專職委員兼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