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仁承
在香港吃潮州菜,有一道菜是必點的,那就是凍烏頭。
凍烏頭,以烏頭魚為基本原料。端上桌的凍烏頭已剖成兩爿,不過,底下的魚皮還是連在一起,依然是一個整體,于是可以鋪滿一盤。那白嫩的魚肉是朝上的,仿佛敞開胸懷,任人挑食。旁邊配有一小碟豆瓣醬,可以蘸著吃。那魚肉是熟的,經(jīng)過冷藏后,尤如冷盤。魚肉很是鮮嫩,隨意挑起一撮品嘗,鮮中帶甜,蘸醬之后,又帶了些咸味,更覺鮮美。
早先,我曾品嘗過“明爐烏頭”,同樣是烏頭,由于做法不同,風味也完全不同。前者甜中帶酸,后者鮮中帶甜;前者肉質(zhì)緊實板結(jié),后者肉質(zhì)鮮嫩甜美,因而更受歡迎。
凍一凍,更好,而凍的前提是煮熟。煮的分寸還必須把握好,不能熟過了頭,讓肉質(zhì)過于老結(jié)。有人說,烏頭魚不怕煮,時間再長也不會變味??晌铱傆X得,把握時間講究適宜,口感會大不相同。
后來知道,凍一凍再吃,是潮州一種大眾化的吃法。潮州地方水產(chǎn)豐富,海邊街頭往往有一種大排檔,經(jīng)營的是大眾化的冷盤熟食,被稱之為“潮州打冷”。品種很豐富,諸如鹵水拼盤、腌制蝦蟹、熟食豬雜以及各式魚類等,都以明檔方式擺放,食客可以隨意點取。由于上菜快速,也被戲稱為“潮式快餐”。想象一下,沐浴著海風,品嘗著海鮮,三五知己,舉杯弄箸,又是何等休閑愜意!
凍烏頭,便是“潮州打冷”的一種。
不過,到了香港,“潮州打冷”成了潮州菜的代名詞,而“打冷”,也就變成去吃潮州菜的別稱。凍烏頭,就這樣從大排檔走進了高級潮州餐館,身份與地位大不相同,制作也更講究精細,最終成為香港一道名吃。
一般做法是,取一條重500~600克的烏頭魚,洗凈,剖開腹部,去除內(nèi)臟和脊骨,抹干水分,稍加鹽分,涂抹均勻,然后將魚身攤開,隔水煮熟。之后,再用風扇吹涼,放入冰箱冷藏,食用時取出即可。
凍烏頭的美味引起我的好奇:這烏頭魚是何方神圣?
經(jīng)查閱方知,烏頭魚其實是一種常見魚,又名“新魚”、“月魚”、“子魚”,學名“鯔魚”。魚體呈銀灰色,圓筒狀,個頭不大也不小,成魚一般體重500~1 500克,體長20~40厘米。全身肉多骨少,僅一根脊骨。這魚的獨特之處是有眼瞼,在水中可以怡然自得,閉目養(yǎng)神。烏頭魚的食料是葷素皆取,既喜歡小魚、小蝦、小蟲,也不排斥素食,可稱得上是“水中吃貨”。
這種魚在我國大陸沿海的咸淡水交匯處都有分布,從遼寧一直到廣東,而各地因地制宜又創(chuàng)造出各種不同菜式。我曾在工作之余,多次去杭州雷峰塔下的“花中城”食肆,特別喜歡這家的 “紅燒鯔魚”,贊賞其鮮嫩甜美無比。后來才知道,這道菜里的鯔魚與潮州凍烏頭的烏頭魚竟是同宗同源。
烏頭魚不僅美味,而且營養(yǎng)豐富。其性味甘平,可健脾益氣、消食導(dǎo)滯,對脾虛、消化不良、小兒疳積以及貧血等都有一定助益。
如此美味的凍烏頭,在家里也可以嘗試制作,不過要注意幾點:1.烏頭魚不必太大,500克左右即可;2.洗凈后不一定去鱗,可以保留魚的油脂,吃口更鮮嫩;3.魚身從腹部剖開后,背上魚皮不必切開,仍讓其連在一起;4.魚的脊骨可以剔除;5.隔水蒸時,魚身上可放些姜絲,以除腥味,蒸10分鐘左右即可取出攤涼;如不是馬上食用,可放入冰箱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