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英
詩詞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燦爛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是千古流傳的文化遺產。它能豐富知識,愉悅身心,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新課程改革后雖然傳統(tǒng)教學模式發(fā)生變化,課堂熱鬧起來,但孩子的認識還停留在表面,老師在實際教學中往往流于形式,最后要求的是讓學生理解詩意,了解思想感情,重點強調的是背誦,以致學生對詩詞的學習興趣不濃厚。如何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詩詞在學生的基礎階段發(fā)揮作用,并傳承它呢?筆者認為應讓學生入情入境地學習詩詞,深切感受詩詞的情趣與意境。
一、圖畫入境
每一首詩詞都是一幅畫,教師應引導學生將高度凝練的詩詞,在想象中生成豐富多彩的圖畫,讓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形,如聞其聲。用圖畫引導學生進入詩詞的情境,形式上可以是課文的插圖、簡筆畫及多媒體演示畫面,也可以分別將一個字、一個詞、一個句子,整首詩詞想象生成一幅畫?!肚迤綐贰ご寰印肥切翖壖补P下不多見的一首質樸、清新的田園詞,茅檐、小溪、青草、老翁、老媼、孩童共同構成一幅恬靜、祥和的田園生活圖景,表現詞人對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筆者引導學生多種形式讀后,對學生說:“人們常說畫中有詩,詩中有畫。讀著讀著,你們眼前出現了哪些畫面?”當學生說自己看到什么時,筆者就用多媒體出示相應的畫面。生1:我眼前浮現出一座茅草屋,屋檐非常低小。老師出示茅檐圖。生2:我看到了在低小的茅草屋前,中兒正在用他那雙靈巧的手,用雙腿夾著雞籠,迅速地編織著呢,給雞搭窩,讓雞有個家。生3:最小的兒子正在小溪旁,頑皮淘氣地剝蓮蓬?!攲W生一一把自己仿佛看到的說完后,老師便出示一幅完整的村居圖,借助圖畫學生不僅理解了詞句的意思,還進入了其情境中,領略到了秀麗的田園風光,感受了鄉(xiāng)村恬靜美好的生活。
二、音樂入境
音樂能起到渲染氣氛的作用,借助音樂能讓學生更好地進入詩詞的情境中,有利于對詩詞意思的理解。音樂可以放在學習詩詞前播放,起到鋪路搭橋的作用;也可以放在學習詩詞中播放,較好地理解意思;還可以放在學完詩詞后播放,起到升華情感的作用。如在《清平樂·村居》的引入環(huán)節(jié)播放音樂,首先配激昂壯烈的曲子讀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甫賦壯詞以寄之》,學生仿佛置身金戈鐵馬的戰(zhàn)場,氣吞萬里如虎,利用音樂的情境及詞的語境理解“破陣子”這個詞牌的意味。接著播放截然相反的音樂旋律體會“清平樂”這個詞牌,將學生帶入田園生活的場景,產生悠閑自得的感受。播放對比鮮明的音樂,讓學生感受詞牌的魅力,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為《清平樂·村居》的意境定準基調,如同一首曲子的前奏,產生未成曲調先有情之效。
三、想象入境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痹S多詩詞都給人留下空白,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填補這些空白,以進入詩詞的情境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如,在上《清平樂·村居》時,讓學生大膽想象翁媼會夸贊些什么?課件出示:讀著“醉里吳音相媚好”,我仿佛聽到翁(媼)夸贊媼(翁)說:“?搖 ?搖?!鄙?:讀著“醉里吳音相媚好”,我仿佛聽到媼夸贊翁說:“你可真是個好丈夫,還像年輕時候那么帥??创髢阂婚T心思鋤豆,勤勞的品質就是跟你學的……找你做丈夫可真是我的幸福??!”生2:讀著“醉里吳音相媚好”,我仿佛聽到翁夸贊媼說:“老伴,你給我做的衣服真好看,穿在身上好溫暖,好舒服?!鄙?:我仿佛聽到翁媼一起說:“啊,現在日子好啦,能喝上酒嘍,我倆相親相愛,多子多福!”然后用課件出示:讀著“?搖 ?搖”我仿佛聽到翁媼夸贊( )兒說:“?搖 ?搖?!鄙?:讀著“大兒鋤豆溪東”,我仿佛聽到翁媼夸贊大兒:“他可是咱家的壯勞力,地里的活都歸大兒干了。”生2:讀著“中兒正織雞籠”,我仿佛聽到翁媼夸贊中兒說:“你看中兒的手多靈巧呀?!薄@些美妙的想象使精練的詞句變得豐富多彩,充滿情趣,使詞的情境呈現在學生眼前,體會到翁媼一家其樂融融、和諧幸福的情景。
四、品詞入境
詩詞是最精練的語言藝術,修句煉字便成了詩人的必修課,所謂“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學習古詩詞切忌蜻蜓點水、浮光掠影,須沉下來,覓詩眼,品佳句,感受詩歌的意趣和含蘊。在詩詞教學中,老師要注重咬文嚼字、研詞磨句,在對詩詞中關鍵字詞的敲打研磨中,和孩子們一起走進別有洞天的詩意畫境,感受古詩詞的巨大魅力。品詞入境,可以從詩眼入手,也可以圍繞詩詞中的重點詞品味。如,《清平樂·村居》中“臥”字的品讀:一般剝蓮蓬是坐著,或站著,可小兒卻是“臥”著剝蓮蓬,這兒的“臥”是什么意思?生:趴、躺。師:把“趴”或“躺”送進詩句中說說感受。生1:溪頭“躺”剝蓮蓬,我感覺這個“躺”別扭,還是“臥”好,小兒子的可愛躍然紙上。生2:溪頭“趴”剝蓮蓬,“趴”不好,姿勢不美,也不舒服。出示兩條小腿蹺起來的靜止畫面:“你們能讓畫面動起來嗎?”學生開始用手指當做小腳丫,表示不同動作。還有些學生說:可以邊搖晃著小腿,邊哼唱歌謠;也可能臥在那兒,一邊晃著腿一邊數,一個、兩個……十五個、十六個,哇噻!這個蓮蓬可真大,剝出這么大一堆蓮子,夠我吃上老半天的了。師:小兒的兩個小腳丫翹起來,想分開就分開,想合上就合上,想前后擺動就前后擺動……總之想怎么樣就怎么樣。送給他一個詞!生紛紛回答: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天真無邪,悠閑自得……師:這是“臥”動態(tài)的時候,可“臥”還指睡覺或休息時的安靜,例如“臥佛”,多么安詳、寧靜。那請你們看小兒“臥”在溪頭剝蓮蓬的表情,再送小兒一個詞。生紛紛回答:專心致志,聚精會神,全神貫注,旁若無人……師:我們常說“動若脫兔,靜若處子”。這一動一靜的巨大反差都出自這個“臥”。因這個“臥”讓我們醉了。再讀這句話,體會“臥”中動和靜的不同語氣。這樣品味“臥”字,學生走進小兒的心里,真正體會到只有“臥”才能表達出他此時的姿勢最舒服,剝得最專心,感受到詞人用詞之精當。
詩詞語言精練,意境深刻,為讀者的想象提供很大的空間,只有指導孩子入情入境學習詩詞才能感受詩詞用詞之美妙,語言之優(yōu)美,情感之豐富,意境之深遠。此外,入情入境學習詩詞的方法還有很多,如表演入境,描述入境,誦讀入境等。只要從詩詞和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采用恰當的方式,就能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學習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