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關鍵詞:讀書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痹S多人對顧炎武的最初認識,恐怕就源于這句充滿愛國激情的名言。這位明末清初的愛國主義思想家、著名學者,自幼勤學。他6歲啟蒙,10歲開始讀史書、文學名著,對待讀書做學問老老實實,認認真真。下面,就來閱讀一下《顧炎武手不釋卷》一文,體會一下顧炎武勤奮好學的精神吧!
凡先生之游①,以二馬三騾載書自隨。所至厄塞②,即呼老兵退卒詢其曲折;或與平日所聞不合,則即坊肆③中發(fā)書而對勘④之。或徑行⑤平原大野,無足留意,則于鞍上默誦諸經(jīng)注疏⑥;偶有遺忘,則即坊肆中發(fā)書而熟復之。
——選自《亭林先生神道表》
注釋:
①凡先生之游:所有先生外出旅行時。先生,對比自己年長的人的尊稱,指顧炎武。
②厄塞:險要的地方。
③坊肆:街市中的客店(坊:街;肆:商店、店、客店)。
④對勘:核對校正。
⑤徑行:直接行走。
⑥諸經(jīng)注釋:各種經(jīng)典著作的注解。
譯文:
凡是顧炎武外出游歷,都需用許多馬和騾子載書隨行。到了險要的地方,就向退休的差役詢問這里的詳細情況;有的與平時聽說的不一樣,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打開書進行核對校正。他有時直接走過平原曠野時,沒有什么值得留意的,就在馬背上默讀各種經(jīng)典著作的注解;偶然有忘記的,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打開書仔細認真地再次查看。
這篇文章用非常精簡的語言,栩栩如生地刻畫了一個好學不倦的顧炎武??少F的是顧炎武并不是讀死書,一旦發(fā)現(xiàn)與平日所聞不同,還要打開書進行核對校正。正是有這一精神,顧炎武根據(jù)實地考察,完成一部集文獻資料與實地歷史考察相結合的著作——《天下郡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