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南
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fā)展的成熟標志應該是服務體系的完善、服務覆蓋率的提升。如今,計算機技術與網絡化技術在圖書館的廣泛運用,促進了服務理念、方式、手段的積極轉變。為適應新形勢、新環(huán)境對事業(yè)發(fā)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zhàn),全國各地各級圖書館紛紛聯合起來,建立起圖書館聯合體等機構,以實現全面提升各類圖書館服務水平的目標。筆者將以蘇北地區(qū)圖書館為例,探討公共圖書館服務全社會的理念。
江蘇蘇北地區(qū)圖書館,既有政府主辦的市、縣(區(qū))、鄉(xiāng)鎮(zhèn)等公共圖書館,也有教育、科研、行業(yè)機構興辦的行業(yè)圖書館。每個圖書館都是相對獨立的個體,隸屬關系不一,彼此獨立,形成了“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局面。蘇北地區(qū)圖書館在館舍配置上,缺乏對圖書館服務的人口覆蓋率和地域輻射度的考慮,文獻資源配置失衡。由于各類圖書館分別隸屬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門,分灶吃飯、各自為政、相互之間難以形成有效的協作,催生了“小而全”的辦館模式,導致圖書館文獻資源重復采購,業(yè)務工作重復勞動,現代化設施重復建設等現象,而無更多人力投入到文獻開發(fā)、數據庫建設、聯合檢索、參考咨詢等深層次業(yè)務上,使區(qū)域圖書館整體效益不能充分發(fā)揮,造成資源的重復浪費。
服務全社會的建設理念
圖書館服務全社會是針對區(qū)域內圖書館發(fā)展不均衡、資源分布不均狀況,提出的一個新概念。該理念源于東莞區(qū)域圖書館集群理念,是總分館制、圖書館服務聯合體在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上的表現形式,是為實現資源共享、利益互惠的目的而組織起來的。圖書館服務聯合體是以若干圖書館為主體,聯合相關信息資源系統,根據共同認可的協議和合同,按照統一的技術標準、工作程序,實現一項或多項合作功能的聯合體。
圖書館服務全社會的最大優(yōu)勢在于,不改變各級圖書館現行行政體制,而是通過理念和技術突破,將地區(qū)圖書館間所有數據進行統一集中存放。除中心圖書館配備服務器設備外,其他成員館只要申請加入聯合體即可成為加盟館,共享資源。這種模式更加符合國情,因而被廣泛采用。采用后圖書館的服務能力得到了幾何級數的提升。
服務全社會的價值取向
蘇北地區(qū)圖書館三大系統(公共系統、高校系統、科研系統)的發(fā)展水平很不平衡,公共圖書館尤其薄弱。兩年一次的圖書館學會學術調研活動,讓各級圖書館的領導與專家普遍感到基層公共館與高校館之間在辦館理念、硬件建設與隊伍素質上的差距。面對這種狀況,高校館牽手公共館,通過圖書館聯合體這一平臺,展開多方面的合作,推動圖書館事業(yè)的協調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是圖書館堅持從實際出發(fā),做出的科學選擇。
圖書館服務聯合體是一個跨行業(yè)、注重服務體系研究、具有實踐價值的系統工程,以覆蓋全社會作為重要目標。在圖書館服務聯合體的構建過程中,應努力推進基層館的分館建設,按照結構合理、發(fā)展均衡、網絡健全,運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則,構建以市、縣(區(qū))級圖書館為中心,以村(社區(qū))圖書館、流動圖書車為基礎,以高校、科研、企業(yè)系統圖書館加盟為保障,配合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基層站點建設,最終建成覆蓋全社會、城鄉(xiāng)一體、功能完善、資源共享、管理規(guī)范的新型圖書館系統。
服務全社會的建設模式
服務全社會首先應重建服務理念,樹立以人為本、服務地方的文化服務理念,樹立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核心的先進文化理念,以提高全民素質為目標的文化教育理念,以兼容并蓄為宗旨的文化創(chuàng)新理念;其次,重塑服務模式,從傳統服務向現代服務擴展,從館內封閉式向館外開放式擴展,從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擴展,從綜合服務向專題、特色服務擴展;最后,重造服務功能,從館藏固態(tài)文獻服務向網絡數字資源服務延伸,從精英服務向為大眾服務延伸,從局地服務向全社會服務延伸,從經濟效益化服務向社會公益化服務延伸。
蘇北地區(qū)圖書館服務建設的模式是采用簽訂資源共享協議和委托代管的總分館模式,將分散的、隸屬關系不一的城市公共館、高校館、科研館、企事業(yè)單位館整合成相對固定的、聯系緊密的圖書館網絡組織。在組織內部建立了統一的規(guī)劃、技術標準、工作流程和服務?;谟嬎銠C網絡共享系統,形成縱橫交錯,脈絡貫通的區(qū)域圖書館資源共享服務體系。
圖書館服務以各成員館共同約定的資源共享協議為行為準則,即聯合體是在各成員館地位平等、合作共贏、利益互惠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受協議制約的組織實體。各類各級圖書館不改變行政隸屬,以自愿為原則,通過簽訂協議參加聯合體。其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體制內資源共享協議,此種形式適宜建制較為完整的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二是分館延伸管理型,即科研、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圖書館或新建圖書館,由其主管部門委托中心館籌建與管理,從而以規(guī)范化的分館形式參加聯合體圖書館的合作。
建立一個統一的組織領導機構負責聯合體規(guī)劃、組織、協調與管理,并相應建立業(yè)務管理中心,即文獻采編中心、計算機信息網絡管理中心。構建一個分布式的數字化信息資源服務平臺,以聯合體中心館為核心,各成員館加盟,中心館負責系統的組織、指導、協調與技術保障工作,提供門戶網站服務,各成員館承擔文獻信息傳遞等服務功能。
服務全社會的配套政策
服務全社會首先要明確建設主體,聯合體圖書館建設應明確各級政府為實施主體,文化主管部門和各成員館要切實擔負起一體化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職責;完善由文化宣傳主管部門負責的聯合體圖書館項目建設規(guī)劃、組織協調和考核評價工作。其次,完善投入機制,保障聯合體圖書館建設經費,形成持續(xù)投入機制;建設發(fā)展專項資金,通過以獎代補的形式補助街道、社區(qū)分館;積極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聯合體圖書館服務建設,確保圖書館服務真正得以普及。最后,合理配置資源,按照國家出臺的《公共圖書館建設用地指標》和《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建設公共圖書館,按服務人口和服務半徑設置公共圖書館。
服務聯合體的功能定位
圖書館服務聯合體的功能定位是公共文獻信息資源服務全社會,其服務功能包括:開展資源聯合采購,通過聯合體增強購買力,以降低資源購置成本,合理配置公共信息資源;實行文獻聯合編目,建立地區(qū)公共文獻信息聯合目錄,提供網上檢索;開展館際互借,實現各類各級圖書館之間文獻信息資源的互動;依托聯合體圖書館讀者服務系統,實施“一卡通用、通借通還”制度,讀者可憑“聯合體借閱卡”在聯合體內的任何圖書館借閱文獻資料;聯合組織讀書活動,實現活動資源共享,共同創(chuàng)造全民參與的社會閱讀氛圍;開展咨詢服務,創(chuàng)建自動化服務共用平臺,實現數字化信息資源共建共享。
未來蘇北地區(qū)公共圖書館建設應以國標為依據,對公共圖書館進行合理布局,以推動圖書館事業(yè)在人口覆蓋率和地域上的均勻、平衡發(fā)展,最終達到服務全社會的總體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