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勇
摘 要: 生物教學是高中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并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從而導致學生對生物這門學科的定位很迷茫,缺乏學習興趣。如何才能使學生改變對生物學科的看法,提高學生學習生物課程的積極性和學習能力,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今生物教學模式改革中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 轉變 教學質量 教學模式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傳統(tǒng)教學注重的是書本上理論知識的學習,其實這種教學和生物教學是相悖的。對學生調查發(fā)現(xiàn)86%的學生認為傳統(tǒng)教學模式太枯燥,容易形成厭學心理?!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處在認知年齡的學生,學校教育應避免讓他們被動接受知識,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動機,讓學生主動探究課堂知識,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師轉變教學模式,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方法,根據(jù)學生特點把課堂教學作為一種實踐,這樣可以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打造全新生物課堂,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對生物學這一學科的正確認識。
那么,如何提高高中學生對生物的學習興趣呢?
一、轉變高中生物教學模式
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積極性。目前,仍然有一些學校忽略生物學科的地位,從領導到教師不積極轉變教學理念,這種情況使學生對生物的厭學心理更明顯。因此,需要正視生物在學校教學中所處的地位,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堂上努力實現(xiàn)“讓學生主動學習生物”的同時,學校主管部門要轉變自己的理念,逐漸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和學習能力得到提高,課堂教學中師生關系發(fā)生轉變,學生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于平等地位。課后可以讓學生把他們的問題和想法寫在一張小紙條上與老師交流,或開展有關生物學習的班級主題活動使之有利于師生互動和調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學習積極性。
二、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提問
現(xiàn)在高中學生大都習慣于接受式學習,而老師則習慣于“照本宣科”,很多學習對學習生物學提不起興趣,因此對這門學科比較淡漠。如何行之有效地使學生“有興致,多關注,樂意學”,生物教師確實要引起重視。事實上,生物學知識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選擇與實際相聯(lián)系的話題,創(chuàng)設與生活相關的情境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提問,開展師生之間的互動是一個可行的方法。因為有實際生活的體驗,學生的參與性很高,普遍都能融入情境。如講授“細胞的癌變”這一內容時,并不急于介紹課本書面知識,而是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在你周圍,在你認識的人當中有癌癥患者嗎?和癌癥患者接觸過嗎?覺得癌癥可怕嗎?你認識多少癌癥知識?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調動起來,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然后引導學生提問——你最感興趣的癌癥相關問題。學生的問題五花八門,有問“怎么樣會患癌癥”,“如何預防癌癥”,“癌癥是否會遺傳”的,也有問“為何白血病的患病率會呈上升趨勢”,等等問題的。這樣,一方面可使學生感受生物科學對人類生活的作用和意義,另一方面可幫助學生養(yǎng)成關心生活、關心實際問題的習慣,善于在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同時教師不斷創(chuàng)設“因疑而學,因學而疑”的問題情境,促使學生積極思維、探索,讓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情境中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情操。
三、提升教師自身人格魅力和素質
首先,教師應當了解自己的學生,學會用學生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用學生的思維思考問題,關注每一個學生的不同性格,尊重學生的同時自己得到尊重,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其次,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高中時期正是學生走向成熟的階段,所以教育工作不能單純傳授科學知識,還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格,然而教師良好的品格會在學生中樹立榜樣。另外,大多高中生是因為喜歡哪個老師,才進而喜歡上哪門課,學生常常被老師的人格魅力感染,將對老師的尊敬和喜愛轉化為對該學科的喜愛。最后,教師的本職工作便是傳授知識,自身沒有豐富的知識如何傳授他人知識,自己的知識儲備不夠強大,不掌握先進的教學理論,如何能培養(yǎng)出適應社會發(fā)展的人才呢?所以,在這個知識更新速度如此快的年代,教師要通過不斷學習,豐富自己的學識,接受最新最前沿的教育理解,提高自身素質。
四、改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創(chuàng)設實例式教學情境
傳統(tǒng)教學中,老師教學生多少知識,幾乎就要求學生掌握多少。學生所學知識是死知識,學生掌握的技能是沒有創(chuàng)新的技能。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改變“滿堂灌”、“一言堂”的授課方式,教師的教學地位不再是教學的主角。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角,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傳統(tǒng)教學方式把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角,忽視學生的地位。生物學科是一門實驗科學,要求在學科教學中創(chuàng)設各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以自主、探究、合作式教學方式進行學習。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選擇地對學生進行目的教學。不忽視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不限制學生思維的發(fā)展,不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閃光的地方。高中生物教學中有很多設計實驗題目,教師要讓學生大膽設計,開拓自己的思想。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每位學生的設計思路進行分析比較,找出不足之處進行改正,教師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是一個指導者、輔導者。實驗、觀察、參觀和實習都是很好的實例式教學情景方法。做好教材要求的實驗的同時,有計劃、有組織地讓學生多觀察,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解釋身邊的生命現(xiàn)象,把觀察到的生命現(xiàn)象用所學知識進行解釋,更能激發(fā)學生從事生命科學的熱情。因此,應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讓他們嘗試找到新的結論。平時課堂教學中經(jīng)常給學生安排一些小實驗,然后對比分析,看看能得出什么結論。實驗后指導學生匯總在實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通過集體討論找出答案,再做詳細記錄,獨立思考是一個很好的鍛煉過程,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會有大幅度提升。
總之,教育工作者應善于運用各種有效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效率。高中生物教學應注重學生多方面綜合能力提高,注重提升學生生物科學素養(yǎng)和獲得生物學知識的能力,教師應加強對新教材教學方法的探索和嘗試,不斷總結經(jīng)驗,積極誘導學生,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全面實施新課改,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