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顧
我的大學是在外地念的,在此之前沒有離開過父母,高中時期正如所有叛逆期的小孩一樣,報志愿時一心想去外地,離開父母的管束和說教。父母自然舍不得,他們倆輪番來勸說我,甚至動員了七大姑八大姨來勸,可我斷然拒絕了。那無拘無束的大學生活就像青春偶像劇里演的一樣充滿了無限的誘惑,我對爸爸的嘆氣和媽媽的眼淚無動于衷,義無反顧地奔赴自由。
對于我的狠心,父母仍舊是放不下,舍不得。他們請假幾天,陪我一起坐了十幾個小時的火車去學校,替我辦報到手續(xù),幫我整理宿舍,給我買生活用品,我不領(lǐng)情,一路都在不耐煩地反抗:“我自己去就行……我自己來….-我自己會……你們走開啦…--你們好煩……”
父母趕火車回家那天,媽媽拉著我,干不放心萬不舍,該叮囑的都叮囑了無數(shù)遍,不知道再嘮叨什么,眼圈兒紅紅的。爸爸什么也沒說,坐上計程車,喊她走吧!我一個人站在校門口,看著計程車卷著黃土消失在眼前,無盡的不舍和懊悔涌上心頭,突然悲從中來,哭得不能自抑。
這樣的分離不是過時的橋段,不矯情也不虛假,千千萬萬漂泊在外的學子,都能感同身受。離開父母,一夜之間逼自己成為大人。剛開始我不習慣,每天都要打一兩個小時電話,發(fā)現(xiàn)自己變得比父母還要嘮叨。小長假、寒暑假,無論有什么約,也阻擋不了我坐上十幾個小時火車回家團聚的心。十幾年在一起沒記得父母的生日,不在一起了反而提早好多天就開始倒計時….-
大四本校保研我毅然放棄了,丟下安逸的選擇,日夜發(fā)奮復習,發(fā)誓考回老家。當然,我在大學四年間交了許多好友,對那個外鄉(xiāng)城市和母校的感情濃厚難舍,那兒的人和事,想必我一生都不會忘記。可是,想到讀研還有三年與父母分別,年輕的我覺得十分難熬。只要在他們身邊,哪怕有嘮叨有說教乃至有爭吵,也是幸福的。
我的外公外婆在一個小城市里過了一輩子,幾個子女各自成家,為了前程奔往不同的、遙遠的大城市。每當過年過節(jié),我父母帶著我,舅舅姨姨們帶著表弟表妹,哪怕再忙再遠,坐火車坐飛機再辛苦,也要齊聚在一起,熱熱鬧鬧吃團圓飯,大合照里一個人也沒有少。父母就是根,根在哪兒家在哪兒,后來兩位老人相繼過世了,一個偌大的家散了,舅舅姨姨們各自忙活小家,再也沒聚在一起過。
那個曾經(jīng)人丁興旺的小院子,現(xiàn)在荒蕪得連路都找不到,雜草叢生,房屋墻體將塌。我想,外公和外婆盼了一年的團聚只有短短十幾天,之后,子女們陸續(xù)離開,他們站在那小院門口,一家一家送走,是怎樣的不舍和落寞?每一年我拉著父母的手離開時,邊走邊回頭擺手,對兩位老人說再見,說明年見!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年復一年,誰知有一年,再也沒有明年見。
敲下這段文字時,電腦自動循環(huán)播放一首歌《時間都去哪兒了》,那詞那曲撩起回憶,外公外婆和我的父母一樣,和千千萬萬父母一樣,何嘗奢求過子女出人頭地?只不過希望多多陪伴罷了。我們年輕,不如放棄一些,多些相伴,讓父母少些離別的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