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軍
每個人的孩童時期都有自己喜歡的活動。小時候,我最喜歡的要算是跟著姐姐們跳皮筋了。
跳皮筋分雙筋和單筋。就像是樂器中有二胡和單弦一樣。雙筋須是三個人一起,其中兩個把皮筋掛在腿上,一個人跳著,花樣也更多,可以一級一級往上升,直升到脖子上為頂級,有點像現(xiàn)在孩子玩電子游戲一樣;而單筋則可以一個人自娛自樂,把皮筋的兩頭綁在凳子上就可以了。
跳皮筋當然重點在跳,不知孩子們從哪學來的,跳皮筋也有許多的動作和技巧。因此在我看來,與其說是跳皮筋,不如說是皮筋上的舞蹈。正因為如此,跳皮筋也得有旋律。那個時候,我們還沒有收音機,更沒有三用機,不像現(xiàn)在就連老大媽們跳廣場舞也可以帶上偌大的音箱。但是這也難不住樂于游戲的孩子,我們就自己唱著童謠邊唱邊跳。
我的家鄉(xiāng)是客家人聚集區(qū),也是客家文化的搖籃,所以孩子們跳皮筋時唱的也都是客家童謠了。
在家里,我是最小的孩子,看到姐姐們跳皮筋跳得既好看又灑脫,總纏著姐姐們教我跳。姐姐就說:“想學跳皮筋,你先學會唱童謠?!?/p>
“什么是童謠?”我問。
于是姐姐就叫我在一旁聽她們唱。
記得我學會唱的第一首童謠是《月光光,秀才娘》,是這么唱的:月光光,秀才娘;船來等,轎來扛。一扛扛到河中心,蝦公毛蟹拜觀音。觀音腳下一朵花,拿到阿妹轉(zhuǎn)外家,轉(zhuǎn)去外家笑哈哈。
我覺得這童謠非常好聽,像唱歌又像講故事。于是一遍一遍地聽,一遍一遍地學唱。
當我咿咿呀呀地唱著童謠笨拙地在皮筋上跳來跳去時,姐姐們問我,你知道這童謠是什么意思?我說不知道。姐姐們哈哈哈地笑起來。長大后才知道這是一首愛情的童謠。
練熟了第一首童謠,姐姐又教我另一首《小郎讀書》:白飯子,白珍珠,打扮小郎去讀書。正月去,二月歸,挑擔蘿夾等嫂歸,歸來花缸無滴水。鵝挑水,鴨洗菜,雞公礱谷狗踏碓,狐貍燒火貓炒菜,猴哥偷食燙疤嘴。
這首童謠里又是雞又是鴨,又有狐貍又有猴,我覺得很熱鬧,很好玩。有了上次的經(jīng)驗,我去問媽媽這首童謠是什么意思。媽媽說,是教你好好讀書的歌。這下我高興了,跳皮筋時就專唱這首童謠。后來,姐姐們就干脆叫我“小書郎”了。
那時候,我對跳皮筋、唱童謠入了迷。晚上睡覺嘴里還唱著,小腳丫子一伸一伸,經(jīng)常把睡夢中的姐姐踢醒。
日子一天天過去,我跳皮筋的技術(shù)越來越好,跳得姐姐們都甘拜下風,學會的童謠也越來越多?!抖浝伞贰洞畲钴嚒贰堵浯笏贰繉W會一首童謠都讓我增添一份快樂,更重要的是,每首童謠都讓我對客家人的風俗、風情增加一點認識,這些童謠就好像血液一點一滴地把客家文化灌注到我的血管里。
如今年歲大了,那些童謠還在我的血管里汩汩地流淌著,唱著它,故鄉(xiāng)就會在我的腦海里浮現(xiàn),鄉(xiāng)情就會在心里翻滾激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