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樵欣
摘 要: 本研究通過討論、觀察、實驗等方法探究短跑運動員的放松技術對運動員運動成績的影響,為教學和訓練提出依據(jù)參考,提出一些訓練途徑和方法,提高短跑運動員在短跑中的表現(xiàn)。短跑的放松技術是運動員在運動過程中心理和生理與身體的運動負荷合作并且與神經和肌肉系統(tǒng)相互配合,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可以形成跑步動作滿足運動員跑步過程中的需求,這樣運動員才可以最大限度地開發(fā)潛能,從而獲得最高速度,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協(xié)調性是指肌肉的收縮和放松的均衡性,提高跑的實效性。
關鍵詞: 短跑 放松技術 協(xié)調性 肌肉放松能力
1.提高短跑放松技術的方法
1.1改善短跑的速度結構
加速距離的延長和最大速度的提高是當代世界短跑速度結構的顯著特點之一。從運動生理學角度分析,能量消耗的肌肉收縮和收縮速度成立方比,肌肉的收縮率增加1倍,這將需要消耗的能量和氧氣增加7倍,能源消耗和速度輸出比率很低,即能量效率值低下。短跑的加速階段,步頻的急速增加必會導致步頻最大值和相對最高速度出現(xiàn)得早,同時使有限的體能消耗得快,加速中樞神經系統(tǒng)出現(xiàn)疲勞,降低神經肌肉交替轉換的靈活性,使技術動作不協(xié)調,同時對途中跑的繼續(xù)加速度和最大速度的獲得不利。有人指出,從靜止狀態(tài)到最大速度前的加速過程決定了最大速度,因此,短跑加速階段,運動員應通過有效的放松跑技術來協(xié)調、控制加速節(jié)奏,避免全力加速而引起的副作用。這有助于體能的合理分配。目前世界優(yōu)秀短跑選手中,牙買加選手博爾特的最高速度達到11.89m/s,其更是創(chuàng)造了9′′58的100m世界紀錄。通過視頻分析得出,短跑放松跑技術的合理使用,有助于加速距離,為最高速度的發(fā)揮奠定基礎。
1.2運動員體能的節(jié)省
人體運動過程中由直接能源物質ATP供能,短跑過程中肌肉收縮與舒張的直接能源物質由三磷腺苷的分解提供,然而ATP的存儲量只能維持1—2秒的時間,為完成短跑運動機體就必須源源不斷地合成ATP以供機體使用,如果供應不足就會導致步長和步頻均下降。為了延緩這種現(xiàn)象的發(fā)生,就必須在肌肉的放松時間內迅速的進行三磷腺苷的再合成。如果有氧供應,合成效果就會增加次數(shù)。在運動過程中肌肉的放松不僅可以為ATP再合成提供時間,而且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同時促進全身血液訓練,增加機體所需的能源物質和氧氣,減少代謝廢物的堆積。肌肉有節(jié)律地收縮、舒張起到泵的作用,加速血液流動,但肌肉如果僵硬就相當于肌肉持續(xù)緊張,給血管造成持續(xù)的擠壓,輕者阻礙血液流動,嚴重者可能會導致血液流動中斷。相反,當肌肉放松的狀態(tài),肌肉血流量會增加十五六倍,對于200米、400米跑項目來說,運動員要消耗更多的糖為無氧條件下的運動所提供能量,并產生大量的乳酸和其他代謝產物,此時良好的放松狀態(tài)可以加快代謝產物的運輸,使內環(huán)境處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為機體持續(xù)參與運動創(chuàng)造條件。因此,快速跑中放松跑能力較好,可以更迅速地補充消耗的能量,確保高速運動的能力。
1.3提高短跑動作的規(guī)范化
不應該參與運動的肌肉在運動當中參與,該放松的肌肉沒有得到有效的放松,那么動作的形成就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動作就會出現(xiàn)不協(xié)調,運動當中就會出現(xiàn)僵硬、多余的動作,導致短跑中技術動作變形,使泛化過程的時間變長,動技能形成就慢。反之,若肌肉收縮與放松的轉換能力較強,將參與運動的運動單元有效協(xié)調,使主動肌群、協(xié)調肌群動員加強,被動肌群的動員得到有效抑制,這樣就可以在增強有效參與肌群協(xié)調性的同時降低對抗肌群的阻礙作用,讓主動、協(xié)同肌群共同有效地將力量轉化為平動速度。標準且規(guī)范化的短跑技術動作,就是技術動作于運動生物力學、解剖學的特征相吻合,而且能夠表現(xiàn)出經濟、實效性,而放松技術的自動化,就是無意識地在運動中作用的過程,主要反映了肌肉的協(xié)調性,神經系統(tǒng)的作用,同時也反映了大腦皮質的興奮和抑制過程的靈活性轉換。
2.放松能力訓練方法
通過查閱大量文獻總結得出,要在運動成績上有所突破首先就要改變技術,而短跑中的放松技術就是其中的一種,放松技術不僅可以理順絕對速度與速度耐力的關系,而且可以理順能量供應與速度產出的關系。要提高絕對速度就必須提高期質量,把握好放松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的同時增加步幅。下面以幾種方法為例,闡述不同方法對放松技術形成的作用,以及對發(fā)展快速跑能力,發(fā)展速度耐力,發(fā)展步頻步幅,提高專項能力。
慣性跑,顧名思義,就是一種利用身體之前的速度,進行放松跑的一種跑法,主要依靠自身的動量,在不減小速度的情況下向前自然放松跑。在這一過程中,肌肉放松,完成跑步的動作,慣性跑中體會肌肉的放松。
助力跑,通過借助自身肌肉以外的作用力達到放松輕快地跑法,例如牽引跑、順風跑等。(1)牽引跑,需要一個比訓練者更快速度的物體或人作為牽拉動力,使被牽引者做到放松,體會加大步伐和步頻的同時身體重心的變化。(2)順風跑,采用與風相同的方向奔跑,借助風的動力和減小風的阻力,同時體會放松技術,強化練習效果的方法。
彈性跑,主要是體會身體的張弛有度的奔跑,這個過程需要運動員體會到身體各肌群的用力與放松的節(jié)奏,體會在短跑中踝關節(jié)蹬伸用力。
變速跑,采用不同速度跑的練習,在練習過程中主要是體會起跑、行進間跑、變速跑,跑動過程中的肌肉放松感覺,體會放松技術,加大步伐,以及不同速度跑時全身肌群的用力情況。其次,運動員通過加進對比世界優(yōu)秀運動員短跑技術的分析與理解,如觀看比賽及運動員的技術分析錄像。
參考文獻:
[1]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131-133.
[2]張英波.田徑體能訓練—體能訓練叢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112-121.
[3]田徑.中國田協(xié),199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