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朵
上了初三,陡然間加重的學習壓力,將放學時間也拽了下來,為了節(jié)省時間,我放學回家的方式便由步行變?yōu)榱顺塑嚒俗孕熊?。我并不會騎車,所以爸就每天放學時在校門口等我,接我回家。
坐在自行車后座的是我,坐在前面用心蹬車的總是爸。
上幼兒園那會兒,因為晨起總是晚,便由爸騎車送我上學。原本這是媽的差事,但媽沒什么勁,蹬不快車子,也扶不穩(wěn)車和車后座的我,這份差事便落在爸的頭上。每日清晨,當我被媽從被窩里迷迷糊糊地揪起來時,爸已經(jīng)吃完早餐到樓下車棚里推車子去了。等我終于不情不愿地下了樓,爸已經(jīng)在樓下推了車子過來,跨坐在車子上,見我來,便不住地撥動清脆的鈴聲。那時車還新,爸也還年輕,發(fā)是烏黑的,背是挺直的。坐在后座,車子輕快地在人群中穿行,我低頭看著輪子轉(zhuǎn)得飛快,依在爸的身后,風從臉旁吹過,有些涼,感覺卻是很暖的。我閉上眼睛,伸出雙手,張開五指,讓風從指間流過,和著一路清脆的鈴聲和笑聲……
不知不覺,上小學了,學校離家近,也有了上學的概念,每日早起就勤快了些。自行車便不再用,存入了車棚,蒙上了布。
現(xiàn)在又要用到它,便將它推了出來,幾年沒用,時光的侵蝕也使它破舊了許多。當爸騎著它到校門口等我時,我竟差點沒認出來。像兒時一樣,爸見我從校門口出來,便不住撥動車鈴,只是鈴聲也不如往日那么清脆了,帶著一絲沉悶的暮氣。爸拍拍車后座,讓我坐上,他自抱了書包放在前筐。啟動時,車頭一個趔趄,爸差點沒扶住,只尷尬地沖我笑笑,我也笑了笑,重新坐好,爸便賣力地開始蹬車,只是不管如何賣力,車輪兒不再如兒時那樣轉(zhuǎn)得歡快,嘎吱嘎吱作響。爸的背已有些彎,但他仍努力地挺直著,昏黃的路燈光,映出了兩鬢的白發(fā)。我鼻頭一酸,不知為何,有些想哭,但忍了下去,強笑著問:“爸,車怎么騎不快了?”爸嘿嘿地幸福地笑,“丫頭,你長大了嘛?!?/p>
又是風從臉旁吹過,帶著白日的余溫,我卻覺得有些微冷。閉上眼,我像小時候那樣伸出雙手,卻不張開五指,只是一把一把地抓,想要抓住一縷秋日的晚風。
感覺有什么東西從身邊呼呼地流過,是風,又不是。只是睜眼時,看到前面的自行車上一對父女,父親很年輕,女兒還小,只見她伸出雙手,張開五指,讓風從指間流過,和著清脆的鈴聲和笑聲。
【簡評】
依然是那輛自行車,依然是放學騎車送“我”回家的爸爸,但時光荏苒,曾經(jīng)清脆的鈴聲和笑聲已經(jīng)不復存在,如今的車與爸爸都變得如此蒼老?!翱蓱z天下父母心”,凝望父親的白發(fā),不禁讓女兒心酸落淚。文章有三大亮點值得稱道。首先是樸實真摯的語言。這篇習作語言質(zhì)樸無華,沒有過多的言語修辭,作者只是用簡練的文字敘述自己的經(jīng)歷。但正是這些飽含深情的質(zhì)樸文字,展現(xiàn)出真情暖人的畫卷,起到了打動人心的作用。其次,習作成功運用對比的表現(xiàn)手法,將幼兒園與初三的坐車感受進行對照,觸目傷懷,充分表現(xiàn)出對爸爸的感恩之情,極大地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再次是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小處落筆,大處著眼,記敘的是小事,描寫的是細節(jié),剖析的是細小現(xiàn)象,但是所表現(xiàn)的是“感恩父愛”的重大主題。習作重點關注描寫的對象——“自行車后座”再普通不過了,但在作者筆下它生發(fā)出感人肺腑的力量,表現(xiàn)出人間大愛,深深撥動了每一個讀者的心弦。
(指導老師: 惠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