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泳賢
摘 要: 隨著識字量增大,學生寫錯別字漸漸增多,中年級達到高峰。寫錯別字對學生的學習有極大影響。因此,我們必須從低年級抓起,采取巧練、積累、實踐等對策,根治學生寫錯別字的毛病。此外,根治錯別字不是一項短期工程,需要長期堅持。
關鍵詞: 錯別字 成因 對策
“體育課上,同學們有的打藍球,有的跳繩,還有的跑步,大家都玩的好開心。”(“藍球”應為“籃球”,“玩的”應為“玩得”。)上述錯誤常常出現在學生的造句、作文中。隨著年級的增高,識字量增大,學生寫的錯別字漸漸增多,錯別字成了小學語文學習中的“常見病”。
何為錯別字,學生為何寫錯別字,如何解決學生常寫錯別字這個難題呢?下面我結合實際情況作詳細分析。
一、錯別字的類型
錯別字是錯字和別字的總稱,錯字指寫得不正確的字;別字指用其他字代替應寫的字。學生常出現的錯別字大概有以下幾個類型。
(一)錯字類型。
1.多筆或少畫。如常錯字“步”、“真”、“具”等。
2.構字的部件位置顛倒。如常錯字“郁”、“鄰”等。
3.結構錯誤。左右結構的字寫成上下結構的字,如“滿”“荊”等。上下結構的字寫成了左右結構的字,如“蓬”、“落”、“蕩”等。
4.字體記憶不清。如常錯字“碧”、“贏”等。
(二)別字類型。
1.形近字混淆。
(1)字形有微小差別。如“常—賞—裳”、“愛—受”等。
(2)字形位置之差。如“太—犬”、“由—甲”等。
2.同音字混淆。如“座(坐)位”、“作(做)業(yè)”等。
二、錯別字成因分析
(一)學生自身因素。
造成學生寫錯別字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學生自身因素為最主要因素。
1.學生的感知能力低。在平時學習中,學生對生字僅是粗略感知,對生字缺乏仔細觀察,只記住粗略字形,而忽視細微筆畫,因此常出現形近字混淆。如,把“士兵”的“士”寫成“土”,把“已經”的“已”寫成“己”,把“到處”的“處”寫成“外”,等等。還有,寫字時缺筆、添畫,寫出錯字,如,“真”少了一橫,“且”添了一橫等。
2.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大意。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在課堂上沒有認真聽取老師對字形的分析,對寫字練習缺乏興趣,未能專心致志練字。部分學生急于求成,抱著“做完作業(yè)就能玩”的心態(tài),作業(yè)求快不求質,出現很多錯別字。甚至有些學生在同一作業(yè)中,前面一個寫對了,后面卻冒出一個錯別字,這些都是粗心大意所致。
3.學生未養(yǎng)成好習慣。有些學生課后沒有及時復習,所學生字得不到鞏固,做作業(yè)時出現遺忘不查閱工具書,造成種種錯誤。有些學生寫字時只注意把字寫對而不注意筆順,沒能掌握字的結構和形態(tài),常寫錯別字。還有些學生寫完作業(yè)不檢查,沒能消滅錯別字。
(二)漢字的因素。
漢字多而結構復雜,而且有很多形近字和同音字。小學階段識字量很大,隨著識字的增多,再加上形近、同音、多義等復雜情況,學生容易寫出錯別字。
(三)教師的因素。
低年段語文以識字為主,中年段語文慢慢轉向理解方面。在這轉折中,有些教師往往重視句、段、篇的教學,而忽視識字教學,導致學生忽略寫字,寫出錯別字。
(四)社會的因素。
生活中,學生常??措娨?、上網、逛街。但是電視中的廣告、網絡文字、商店的商標等常常出現錯別字,嚴重影響學生的感知,造成錯別字泛濫。
三、消滅錯別字的對策
針對以上成因,尋找消滅錯別字的對策,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
(一)精心組織教學。
1.教會學生識字方法。識字方法有:(1)編識字順口溜。抓住生字的特點編順口溜記憶。如,識記“辯、辨、瓣、辮”編成“辯論要用言,辨別加撇點,花瓣里有瓜,絲帶扎小辮”。(2)加一加,如“大—天”等;減一減,如“體—休”等;變一變,如“壓—莊”等。(3)熟記加偏旁或熟字換偏旁,如“己—紀、記”“長—張、賬”等。(4)“找朋友”,找出同音字,對比組詞。(5)形聲字記字法,結合字義、部首理解,如:“洋”與水有關,“腹”與身體有關。從一年級開始,我均用識字方法講解字形。結合每個單元的語文園地設計練習,系統性地教會學生識字方法。
2.教會學生預習方法。從一年級開始,我讓學生課前對課文進行預習:(1)閱讀課文,對課文內容初步了解;(2)重點放在識字方面,通過查閱工具書,進行二類字注音,一類字注音組詞;(3)把一類字、二類字在文中的組詞用熒光筆標示并認讀。通過預習,學生對生字有了初步認識。
3.課堂教學重點突出。課堂上,我使用課件展示生字的讀音和結構,先讓學生自讀,再通過齊讀、開火車等形式反復認讀,并完成形近字組詞練習。學寫生字時,先讓學生小組內討論,挑出最難寫的字或最容易寫錯的字,再匯報交流,教師對這些生字進行范寫,最后學生進行鞏固性書寫練習。
(二)精心設計練習及作業(yè)。
作業(yè)設計做到輕負擔高質量,不盲目布置。生字抄寫不宜多,課堂練習時,每個生字詞抄寫2遍,家庭作業(yè)抄寫2遍,并布置生字組詞練習,一段時間后聽寫。
(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
要讓學生養(yǎng)成細心觀察、規(guī)范書寫、自覺檢查、及時糾正的好習慣。寫字時做到注意觀察字形,分析筆畫,掌握筆順和間架結構;邊讀邊寫、加深印象;專心寫、用心記;在遇到字形生疏或意義不明的字,勤查字典。只有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才能做到遠離錯別字。
(四)重視總結,巧積累。
隨著識字的增加,同音字、形近字混淆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對此,在每兩個單元完結后,我都對單元里出現的同音字、形近字進行歸類展示。另外,我讓學生設立《錯別字積累本》,對作業(yè)中或考試中出現過的易錯字進行摘抄積累。
(五)開展有趣的實踐活動。
在游戲中學習,增強學習的趣味性,玩中學,學中玩,一舉兩得。我設計了兩個有趣的實踐活動。
1.周末實踐活動——“小小醫(yī)生”。我讓學生周末回家當起了“小小醫(yī)生”,讓他們找找身邊的錯別字,如:逛商場,留意商品的標簽有沒有錯別字;逛街時,看看街上的廣告牌有沒有別字錯字;看電視廣告,留意有沒有別字。發(fā)現錯別字,記錄下來,回到學校進行課堂展示,評選出最佳的“小小醫(yī)生”。
2.長期實踐活動——“消滅錯別字”。在自習課上,讓學生檢查自己的作業(yè),發(fā)現錯別字立即消滅。在每次習作后,讓學生讀讀自己的作品,進行自評自改,消滅文中的錯別字。對用字正確的學生給予表揚,鼓勵其他學生克服寫錯別字的毛病。
錯別字對學生學習的影響極大,因此,我們應該從低年級抓起,讓學生遠離錯別字,正確使用中華文字。此外,學生寫錯別字這個問題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因此要努力想出良策并堅持實施。
參考文獻:
[1]佟樂泉,張一清.小學識字教學研究[M].廣東教育出版社,1999,12.
[2]小學生錯別字泛濫的原因與對策[J].湖南教育(語文教師),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