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院子,無論北京的四合院還是上海的石庫門,由于歷史的沉積,都形成了內(nèi)涵深邃的庭院文化。放眼全國,各地有很多典型的庭院,那分明是一座座沉淀著厚重中國文化的精美城堡!當我們慢慢尋覓時,其高雅的文化品位與凝重的歷史底蘊,便一一呈現(xiàn)在眼前。我們就先去北京、上海、廣州和福建四個地方,看四種典型的中國庭院吧。
在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胡同中,坐落著許多由東、南、西、北四面房屋圍合起來的院落式住宅,這就是四合院。
四合院是中國漢族的一種傳統(tǒng)合院式建筑,其格局為一個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東西廂房和倒座房組成,從四面將庭院合圍在中間,故名四合院。四合院至少有3000多年的歷史,在中國各地有多種類型,其中以北京四合院為典型。
北京正規(guī)四合院一般位于東西方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南房和東、西廂房,四周再圍以高墻形成四合,開一個門。大門辟于宅院東南角。
上海石庫門的天井
石庫門中的天井分前天井與后天井兩類。前天井的基本功能是改善室內(nèi)的通風與采光,并提供住宅內(nèi)部的露天活動場所,同時也使弄堂的公共室外空間與住宅的內(nèi)部空間之間有一個過渡。它雖然很狹小,但對于門外弄堂的公共空間來說又顯得開敞、“公共” 得多。它面積不大,卻巧妙地達到了空間循序漸進的效果。
后天井則主要用來滿足后面房間的通風與采光要求。同時也使由于進深過大而帶來的室內(nèi)空間過于沉悶的局面有所打破。
天井提供了住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室外活動場所。這種露天但又封閉的空間既很好地保持了住宅與自然——陽光、雨水、綠化的聯(lián)系,又有別于戶外嘈雜的公共環(huán)境,是一種亦內(nèi)亦外的特殊過渡空間。
廣州西關(guān)大屋的內(nèi)庭院
西關(guān)大屋是廣州西關(guān)(荔灣)一帶興建的富有嶺南特色的傳統(tǒng)民居,它的廳與廳之間以小天井隔開,天井上加小屋蓋,依靠高側(cè)窗采光通風。中軸線兩旁主要有書房、偏廳、臥室和樓梯間等,大體上左右對稱布置。門廳右邊一般設(shè)有小庭院,內(nèi)栽種名貴花木,布置石山、石景或荷花池,以供主人或來客游憩觀賞。
福建土樓的院子
福建土樓主要分布在福建省漳州南靖、華安,龍巖永定等地。土樓以土、木、石、竹為主要建筑材料,是將未經(jīng)焙燒的按一定比例的沙質(zhì)黏土和黏質(zhì)沙土拌和,并用夾墻板夯筑而成,多為兩層以上的房屋。建筑圍成一圈,有方形有圓形,中間的空間就自然形成了一個院子。
福建土樓是個豐富多彩的小社會,而院子就是人們進行社會生活的場所。土樓居民的很多生活內(nèi)容都可以在院子里進行。洗衣做飯就不用說了,在商業(yè)社會,院子還是商鋪的聚集地,住在底層的居民都可以在自家門口開一間鋪面,做起游客的生意。土樓院子能發(fā)揮的作用比其他種類的院子更大、更完備。
(柯 雪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