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 楊
(遼寧師范大學 遼寧 大連 116029)
如何欣賞古箏曲
——以高山流水為例
司楊
(遼寧師范大學遼寧 大連 116029)
本文主要介紹古箏的起源、派別與技法,以及對古箏名曲《高山流水》的曲目進行分析。
古箏起源;古箏派別;高山流水
(一)古箏起源
箏,有著中國深厚傳統(tǒng)文化,最早來源于秦國(即現(xiàn)在的陜西一帶,又名秦箏)。古箏的得名主要有兩個方面:1.因“爭”而得名;2.根據(jù)箏的聲音、發(fā)音來命名。在距今1445年間,梁國的沈韻用詩《詠箏》來表現(xiàn)古箏的美妙音色。秦朝時古箏主要用于民間,多為百姓的娛樂方式;漢代時才開始提高了他的地位;而到了唐朝古箏已經(jīng)開始繁榮發(fā)展起來,不僅出現(xiàn)了十三弦箏,而且出現(xiàn)了很多優(yōu)秀的演奏者,如薛瓊瓊,并分為了多種流派。南北朝時期,古箏開始傳向國外,如日本、朝鮮、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并且改變了名稱,如日本的Koto、朝鮮的伽倻琴等。
(二)古箏的基本結構與形式發(fā)展
1.古箏由泡桐木的木板、前岳山、雁柱(琴碼)、琴弦、琴架、后岳山、調(diào)音合等部分構成。
2.古箏的形式變化:古箏最初只有5根弦,主要是伴奏,后期又發(fā)展為十三根弦,到十六根弦,到十八根弦,直到現(xiàn)在的21根弦,古箏弦數(shù)的逐漸增加,再加上古箏音域的逐漸擴大,這些都增加了古箏藝術的發(fā)展。
欣賞古箏曲目,除了要了解古箏的起源、古箏的結構與形式發(fā)展,還要了解古箏的基本派別與演奏技巧,以及古箏的韻味和分析古箏曲目作品的能力。
(一)從古箏的派別與技法
古箏派系分為南派箏和北派箏。南派箏有潮州箏派、客家箏派和浙江箏派;北派有河南箏派、河南箏派和山東箏派。箏曲《高山流水》在山東、河南、浙江三個箏派里出現(xiàn)。這三首《高山流水》樂曲有共性,即首先從板體上承襲了傳統(tǒng)的老六板、老八板的變體,取材于民間樂曲、戲曲、版頭曲等。浙江箏派的《高山流水》為曲目中的精品,浙江箏曲分為《高山》和《流水》兩段,浙江雙八度《高山流水》最早流行于浙江南部,《高山》部分相隔兩個八度按滑的大撮,才顯現(xiàn)出高山雄偉的氣勢,而《流水》部分要區(qū)分出淺灘和激流,聲音相對來說更加曠而遠。
1.山東箏派歷史悠久,最早出現(xiàn)山東箏派的地區(qū)在山東菏澤地區(qū),多為家傳,分為山東老八板和山東琴書以及豫魯大板套曲。山東箏曲音調(diào)古樸高雅,并且有民間復調(diào)的感覺。山東箏派的技法主要是先劈后托?!陡呱搅魉酚伞扒夙崱?、“鳳擺翠竹”、“夜靜鑾鈴”、“書韻”四首琴曲聯(lián)綴而成。山東流派的古箏曲也是從此合奏中分離出來,變成了現(xiàn)在的獨奏曲。在內(nèi)容上,四首曲目有一定的聯(lián)系,但其中任意一首都可以單獨演奏,通常山東箏派藝人聚會時會將四首串聯(lián)起來演奏,套曲中除了《琴韻》與伯牙彈琴遇知音子期的故事相關之外,其他三首都是托物言志、詠物抒情,曲子雖然叫《高山流水》但并沒有從音樂中有感覺到“高山”或“流水”。在這里只是一種借鑒而已。
2.河南箏派是北派箏的代表箏派,河南箏派的技法特點是搖指,需要快速托劈,并且要扎樁搖。河南箏派主要依附于河南大調(diào)曲,還有的是板頭曲和河南小調(diào)曲。河南箏派的《高山流水》是河南“板頭曲”的代表作之一,。曲中主要描寫了高山與流水相交融的一種景象,山中有水,水中有山。
3.浙江箏派的技法:(1)搖指以腕為軸心反復地擺動,可以在弦上自由移動,構成弦樂和聲自由移動的效果;(2)掃搖可以制造出緊張熱烈的氣勢;(3)快速勾托抹托;(4)點指,用右手中指、左手食指、右手食指完成。浙江箏曲的左手柔弦不多,左手的顫音主要跟著中指走,這與北派箏曲有很大的區(qū)別。浙江箏曲《高山流水》深受人們的喜愛。最初由16根琴弦的絲弦箏來表演,后期由于音域不夠,創(chuàng)新為21根琴弦。浙江箏派的《高山流水》分為巍巍高山、山谷回音、小溪流水、瀑布之下四個部分。豐富的技法、情感以及樂曲所表達的感覺,形成了一幅很美的畫面。
(二)從古箏的韻味來欣賞
古箏最大的技巧是以韻補聲。那么,怎樣捕捉到其“韻”呢?這個韻也和箏派有關,聆聽古箏音樂,通過左手的揉、滑、顫所產(chǎn)生的“韻”,使人感到有一種生命的力量,古箏的韻是一種傳神的韻。如明代陸時雍所說“無韻則死、無韻則俗”。那么韻從何而來呢?這種韻和音,并不是現(xiàn)實中的聲音,而是一種可以令人深深回味的感覺。我們最終欣賞古箏樂曲主要就是要其中的韻。聽者要了解到演奏者的心情以及作曲家的心靈才算是真正捕捉到了韻。箏的特色與其演奏技巧有關。古箏心情與感覺,對曲子也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古箏曲《高山流水》歷經(jīng)數(shù)代音樂家的改編和創(chuàng)造,展現(xiàn)出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人與自然統(tǒng)一的意境,因而達到了很高的藝術境界。
(三)從具體分析曲目和作者情感來看,以浙江箏曲為例
這首浙江流派的《高山流水》第一部分“高山”,有種“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志向,風格古樸凝重。在演奏第一部分時要表現(xiàn)出悠遠空靈之感,這既需要在指法上加以控制,將弦在無形中提起來,還需要控制速度,以氣息來貫穿樂曲,因此需要掌握八度指法和長音的處理。而“高山”中又可以分為“巍巍高山”和“山谷回音”兩個部分,在聽“巍巍高山”時可以想象一個人置身于群山之間,理解演奏者雄偉的氣魄和寬廣的胸懷。
第二部分“流水”。音樂開始變化,仿佛置身于溪水之間,刮彈時要輕,不斷音,表現(xiàn)出流水生生不息之氣,同時還要注意二指的力度將音勾出來,尾聲右手抓弦表現(xiàn)高山主題,左手的刮奏有機結合起來,能將“高山”與“流水”統(tǒng)一起來,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傲魉敝杏址譃椤靶∠魉焙汀捌俨贾隆?。這兩個“流水”的指法不同。前面處理得平緩寬廣,后面有重音,聽出瀑布水的感覺出,感覺出水的激流之聲。從演奏技巧處理方面與情感方面來欣賞古箏曲,更能感受到演奏者的
古箏音樂博大精深,古箏派系、技巧及曲目分析也不是一篇文章就能夠完全說透徹,欣賞中國古箏曲傳統(tǒng)作品的能力并非一蹴而就。古箏的美感,也不是輕而易舉就可以獲得的,立足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審美取向的欣賞角度,從古箏的背景、古箏曲目的派別、韻味,以及技巧等各個方面來欣賞,欣賞古箏曲目除了要求我們?nèi)ヂ?、去想,更需要我們從精神上產(chǎn)生共鳴,讓我們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得到充分的發(fā)揮。音樂的音并不是奏出之后立即消失,古箏由左手制造的按滑音之所以有韻,也是因為它由右手彈弦后的余音完成的?!坝嘁簟笔恰绊崱钡幕A和前提,也是我們捕捉韻味的前提。
[1]張熙瑩.古箏曲《高山流水》賞析[J].芒種,2013,(09):113-114.
[2]付娜.古箏曲《高山流水》音樂風格及審美意蘊鑒賞[J].藝術科技,2013,(03):143.
[3]張慶華.淺談河南弦索樂中的古箏音樂藝術——以河南箏曲《高山流水》為例[J].科技風,2011,(06):222.
[4]張維.高山流水覓知音——浙派古箏曲《高山流水》賞析[J].商,2014,(06):70.
J658
A
1007-0125(2015)08-00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