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娟
處暑時節(jié)要多吃酸味水果,如山楂、葡萄等,而像西瓜這類大寒的瓜果,則要少吃或不吃了?!吧傩痢笔且驗槲缎恋臇|西具有發(fā)散的作用,會導致人體出汗,隨后身體變涼了,所以處暑后不宜吃辣椒、花椒、姜等辛熱食物,更不宜吃燒烤食物。
除此之外,還可以嘗試“一咸一甜”的方法。在白開水中加少量鹽,少量多次飲用,可減少水分流失。蜂蜜具有潤肺、養(yǎng)肺的作用?!俺}水,晚晚蜜湯”這句話,講的就是秋季養(yǎng)生之道。
在剛剛過去的夏天,人們會由于天氣炎熱而沒有食欲,可雖然進食較少,身體的各項消耗卻不少,
處暑是二十四節(jié)氣的第14個節(jié)氣,通常在每年的8月23日前后。處暑的“處”是指“終止”,處暑的意義是“夏天暑熱正式終止”。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jié)氣,它是溫度下降的一個轉折點。是氣候變涼的象征,表示暑天終止。養(yǎng)生專家也提醒我們,暑天終止更要注意調理養(yǎng)生。所以處暑時適當吃些補品,對身體是有很多好處的。不過同時也要避免亂補,尤其不要盲目服用人參、鹿茸、甲魚、阿膠等營養(yǎng)極為豐富的補品。
為了驅火祛暑,人們在夏天常吃一些苦味食物或者冷飲,往往會導致脾胃功能有所減弱,所以如果一入秋就大量食用過于滋膩的補品,脾胃一下子適應不了,很容易引發(fā)消化不良。
我們進補時最好選擇那些“補而不峻”、“潤而不膩”的平補之品,這樣既營養(yǎng)滋補,又容易消化吸收。其中蔬菜如:胡蘿卜、冬瓜、銀耳、茭白、南瓜、藕、百合、山藥、白扁豆、荸薺、番茄、薺菜、平菇等;水果、干果如:梨、柿子、柑橘、香蕉、芡實、蓮子、桂圓、花生、栗子、黑芝麻、核桃、紅棗、梨等;水產(chǎn)、肉類則可用:黃鱔、海蜇、海帶、蛇肉、兔肉等。抵抗力差、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最好不要擅自選擇補品,而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補,以取得更好的進補效果。
運動不宜太過,盡量選擇運動量較小的活動,避免大量出汗,以傷陽氣,如明.高濂著《遵生八箋》中的坐功:每日寅時(凌晨3~5點),正坐,向左右轉頭,兩手捶背各五到七次,然后牙齒叩動三十六次,調息吐納,吞咽津液。也可多做廣播體操,打太極拳、散步等。
處暑時節(jié)滋陰潤燥飲食來養(yǎng)生
我國民間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處暑正當暑”的說法,處暑之際,氣溫進入了顯著變化階段,但是此時氣溫依舊較高,早晚雖逐漸涼爽,但天氣依舊很是干燥。此時暑熱比較容易耗費人體津液,因此在飲食上要選用一些生津止渴、滋陰潤燥的食材。
1 西洋參
處暑時節(jié),您是否會感到口干舌燥?是否會時常覺得困倦疲勞?是否晚上會心煩失眠?是否會出現(xiàn)口腔潰瘍、咽喉腫痛、大便燥結等上火現(xiàn)象?這個時候,身體已經(jīng)發(fā)出了健康預警信號,您就要開始注意對身體的調養(yǎng)了,做到防患于未然。西洋參不同于其他的參類,補而不燥,它是一種清涼參,并含有人體必需的16種微量元素和17種以上的氨基酸和多糖,可補氣養(yǎng)陰,清火生津,特別是對于津液不足,口干舌燥的人士具有很好的保健效果,長期服用,可以提神醒腦,生津止渴,強身健體。
2 蓮子
處暑時節(jié),很多人依舊夜臥貪涼,睡眠不好,脾胃不調,導致腹脹、腹瀉等諸多身體不適,蓮子可以清心醒脾、補脾止瀉、養(yǎng)心安神、厚益腸胃。
3 百合
處暑過后,秋燥會損傷人體肺陰,咳嗽多痰等不適也會隨之而來,百合的藥用及食用價值頗高,中醫(yī)認為其具有養(yǎng)陰潤肺,清心安神的保健功效,可搭配蓮子服用,效果更佳。蜂蜜蓮子百合粥:百合30克,蓮子30克,粳米50克,蜂蜜適量。將蓮子洗凈,泡開。百合、粳米分別洗干凈,與蓮子一同放入鍋內(nèi),加水適量,先用旺火燒開,再用小火熬煮,粥黏稠即可,待溫后加入適量蜂蜜。
4 蜂蜜
處暑節(jié)氣,天氣依舊干燥多風,秋燥也不知不覺地侵襲人體,口干舌燥、皮膚粗糙等也隨之而來。不如早晚一杯蜂蜜水,讓您遠離秋燥困擾。
預防“秋乏”之飲食
保持飲食清淡,合理營養(yǎng)。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類的食物,包括辣椒、生姜、花椒、蔥、桂皮及酒等。從中醫(yī)上講這些食品容易加重秋燥對人身體的危害。適量增加優(yōu)質蛋白質的攝入,如雞蛋、瘦肉、魚、乳制品和豆制品等。
不吃油膩食物。油膩食物會在體內(nèi)產(chǎn)生易使人困倦的酸性物質,應少吃;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有利于提神醒腦。這是因為果蔬中的維生素作為輔酶能協(xié)助肝臟把人體疲勞時積存的代謝物盡快排除掉,同時蔬菜和水果為堿性食物,其代謝物能中和肌肉疲勞時產(chǎn)生的酸性物質,使人消除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