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興國
通常有人對語文教學有誤區(qū),認為語文課程是死的,只要學生肯讀肯背就行了,很多家長這樣說,不少教師也這樣講,我卻無法茍同。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說過:“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把課教活了?!蔽业睦斫馐牵赫Z文閱讀教學應在“活”字上下功夫?,F(xiàn)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培養(yǎng)興趣,激發(fā)樂學
莎士比亞說過:“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可得益。”興趣是學習的良師,是潛在的學習動力。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情趣濃厚的學習氣氛,多激勵學生,把握好課文情意基調,因為那一篇篇課文都是情文并茂的范本。使得他們學習興趣高漲、精神愉悅、思維活躍,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教學中去。能激發(fā)學生情感,引起他們共鳴。
教學《荷花》時,我就采取了情趣教學法導入新課,在授課前,先讓學生帶著問題觀察荷花盆景并提問學生:“荷花由幾個部分組成?你最喜歡寫哪一部分?“學生回答:“我最喜歡寫荷葉,因為荷花在荷葉的襯托下美極了?!倍矣贸錆M贊美的激情說:“是呀,荷花多美呀!你知道大作家葉圣陶先生是怎樣描寫荷花的美嗎?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鳖D時,班上書聲瑯瑯,學生個個精神飽滿。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這節(jié)課獲得評優(yōu)課的第一名后,在講《海上日出》時,我想孩子們一定從電視上看過海上日出的情景,就結合學生的生活,針對課文表達特點,采取了變序教學法導入新課。我先親切地與學生交談:“同學們,你們到過海邊嗎?看到過海上的日出嗎?有什么樣的感受?”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有的說海上日出很美,有的說海上日出景色壯觀……這時,我用生動的語氣總結:“不少同學都看到過海上日出,印象多深呀!著名作家巴金也看到過,他又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呢?請同學們結合自己心中海上日出的情景,默讀課文找出中心句。”之后,我再圍繞中心句展開教學。
這種變序教學,其特點是單刀直入,直奔文章中心點,克服了平均使用力量的弊端,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節(jié)省了課堂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適時、適度、適量、適機應變
“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這種理念指導下,“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改變了沉悶的一言堂,學生成了課堂的主角,教師成了“導演”。在這一情況下,教師應策劃、組織合作探究活動,引導學生開動腦筋,活躍思維,主動學習。
(一)抓“時機”,適時點撥
在上《海上日出》指導學生朗讀時,我發(fā)現(xiàn)學生把文中“亮光”與“光亮”兩個詞讀顛倒了。這時,我沒有簡單地指出學生讀錯了,而是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辨析這兩個詞的區(qū)別。怎樣點撥呢?先告訴他錯在哪里,然后讓他找出這兩個詞的原句讀讀,鼓勵他再讀,這回對了。在讀完,我還伸出大拇指表揚他:“很好,這回你是真理解了。”這節(jié)教學片段他成了評優(yōu)課精彩的亮點之一。課后,評委老師告訴我:“這節(jié)課,你那靈光一閃,我眼前也為之一亮,課堂能夠隨機應變,課上活了”。這位老師的話給了我極大的鼓勵,教學不能按部就班,不是一沉不變,要有一定的應變能力,才能把課上活,這是我語文教學追求的目標之一。
(二)講“分寸”適量精講
新課程提倡“以人為本”,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并不是等于不要老師的“講”,課堂還需要教師“引導講”“過度講”“小結講”。而講要把握好“分寸”,不需要講時不講,需少講時精講,該多講時多講。正如孔子所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即學生在苦思不解時不去講,不到想說又不能恰當地說出來時不去講。如講授《荷花》一課中的重點段2、3兩個自然段時,我并沒有太多地講,而是讓學生自由讀,動筆劃出自己認為最能表現(xiàn)荷花美的句子,并多讀幾遍,把自己的感受在小組內交流。再過渡講:“大家在小組內交流的很積極,能不能把自己的感受告訴老師,與老師分享呢?”接著指明學生講,我從中去發(fā)現(xiàn)學生讀文后的不同感受,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
(三)重“兩頭”,適度引導
課堂上離不開教師講,講要注重知識的難度大小,兼顧學生和教材這兩頭,不能脫離學生實際,不能偏離教材,否則,即便教師講的滿頭大汗,學生也只能聽得一頭霧水。因此,課堂上教師應根據學生和教材這兩頭適度引導,量力而教。
三、讀寫互動,學以致用
閱讀和寫作應該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語文學習主要是語言學習,而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更好地使用語言。使用語言是一種技巧,要想讓學生掌握這種技巧,學習課文加以模擬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一篇篇課文是讀寫有效遷移的載體,是學習積累語言文字的例子,也是學習表達的例子。我們應抓住課文表達的要點,學生實際,采取讀寫結合的方式展開教學。
(一)運用聯(lián)想對比寫
教師可在學文之前先把習作內容布置下去,讓學生根據已有水平試寫,再根據學生練筆完成情況,結合讀寫訓練點,在閱讀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研讀課文語言。如我為了上好教研課《我和姐姐爭冠軍》,課前,先組織學生開展畫鼻子比賽活動,交代學生把活動過程寫一寫。之后針對學生寫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教學課文時重點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中的寫作技巧,使學生在切身的讀寫對比中,感受作者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樣做,即合理使用了教材,又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需要,激發(fā)了他們學習語言的興趣,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二)發(fā)揮想象補充寫。
有些課文內容比較簡略,或敘事描寫留有余地,或內容情節(jié)有跳躍性,這就為學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間,是最好的讀寫訓練點。教師應巧妙地指導學生推測、想象,以小練筆的形式在這些空白處加以補充。這不僅能讓學生讀中有悟、悟中練筆,及時內化語言,還能使學生學習語言不再感到枯燥無味,同時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力。
總之,把課教活,永遠是語文閱讀教學之精髓。教師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注重創(chuàng)設生動、鮮活、快樂的課堂,營造真實、樸實、和諧的課堂,多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設身處地積極體驗感悟,在思維靈活中綻放出智慧的火花。
學周刊·中旬刊2015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