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笑攀
文言文記載了中華古國幾千年燦爛的文明,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遺產(chǎn)中最燦爛的明珠。初中語文中文言文已占到一定的比重,作為中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文言文教學對提高學生駕馭古漢語的能力,尤其對我國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傳承,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一、激趣導入,引人入勝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源于興趣。因此,抓住學生思維的興趣點,有效激發(fā)學生求知內(nèi)驅力,以促使學生上課開始就進入積極、愉快的學習狀態(tài)。如以故事傳說等引出課文,激發(fā)興趣。
二、把握住文言文的文體特點
從目前來看,中考文言文的閱讀傾向于課內(nèi)外比較閱讀或者是課外文言文閱讀,這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閱讀文言文的難度,也是需要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多加重視的。文言文的教學與現(xiàn)代文教學有很大的差別,一個學習的障礙就是文言文的寫作背景、作者、寫作時間都與現(xiàn)在相距甚遠,語言的行為習慣與現(xiàn)在亦有很大差別,一是古代的詞以單音節(jié)為主,而現(xiàn)代的詞以雙音節(jié)為主,所以學生仍是會把“可以”理解為一個詞,而不是“可以”與“憑借”這兩個詞。鑒于文言文這些文體特點,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必須有明確的認識,首先,必須要讓學生熟讀課文,認真仔細地對照課文的注釋,然后逐字逐句地與學生一起翻譯全文,在充分理解大意的基礎上,再來分析文章的內(nèi)容與寫作特點等宏觀的方面,這樣在教學的時候,就會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以自主、合作、探究建構文言文教學的審美體系
在文言文教學中,對詩、文的節(jié)奏美、韻律美,對文言文中的人格美等,如果由教師之口說出來,會讓學生感到索然無味,需要由教師加以適當?shù)匾龑?,讓學生主動去查資料,討論后自主得出結論,這樣的好處在于使學生的感受更真切、更深刻。為此,審美體系的建構必須建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礎之上,使之自成體系??傊?,文言文是整個中學語文課本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學生學習文言文能力的優(yōu)劣將直接影響到其語文能力的進一步提高,而探討文言文的教法與學法便成為整個初中語文教學中不容回避的重要課題。
四、文言文中虛詞的學習技巧
從整個初中文言文課文來看,所涉及到的虛詞重點有12個,包括:“之、其、而、以、則、乃、于、然、焉、為、乎、也”,一些虛詞的用法是經(jīng)常出現(xiàn),如“之”作為“的”、作為代詞以及作為不譯的助詞,對于這幾種情況,學生通常都能理解并且能做出準確的判斷,而作為動詞“去、到、往”的意思則較少出現(xiàn),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記住幾句代表性的文言句子。第二種則是排除法,如“而”這個詞,它主要包括:表并列、表承接、表遞進、表轉折、表修飾這五種,對于前四種學生一般都能做出明確的判斷,但是作為修飾的作用,學生有時很難理解,這樣就可以指導學生運用排除法,如果不是前四種,那么就是修飾。第三種則是歸納練習法。這種通常是用于“以”“于”“為”這三個用法較多的詞,教師在復習的時候應該把每篇文言文中的這幾個詞的例句根據(jù)用法歸類,然后集中在一起讓學生反復練習,加強記憶,這種方法雖然顯得比較死板,但是效果是非常好的。
五、重視“誦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誦讀”是語文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教學形式,語文課堂上應充滿瑯瑯的讀書聲,尤其文言文教學更離不開“誦讀”。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是很有道理的,文章只有用心多讀幾遍,真正讀進去,才會明白其中的意義。誦讀的形式很多,如教師的范讀,分角色朗讀,自讀,也可以集體誦讀,最好是互相結合??傊捎檬裁礃拥姆绞?,要看文章而定。讓學生反復地讀,在讀中感悟,讀中品味,讀中鑒賞,在讀中受到熏陶。
六、激勵性評價
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位學生,用贊賞的話語評價學生的發(fā)言。不是隨波逐流,這更能激活課堂氣氛。給予學生肯定性、鼓勵性評價,不要吝惜自己的贊美語,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教師應及時報以掌聲,或做出激勵性評價,或發(fā)給他一個“創(chuàng)新卡”,或授予他創(chuàng)新能手的稱號等,都能促使學生更加強烈的創(chuàng)新動機,進一步發(fā)展創(chuàng)新潛能。文言文是“古”文,但要用“新”的觀念來教學,要真正讓學生成為文言文閱讀教學中的主角,真正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fā),真正把“古”文教“活”“學活”,于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七、課內(nèi)外比較閱讀與單篇課外文言閱讀技巧
如果是把兩篇文言文的片段放在一起比較,那么這兩個片段必然有共同之處,可能是同一作者的兩篇文章,也可能是與作者本人相關的介紹,或者是相同的問題,如游記,或者是相同的主題等等,因此,在指導比較閱讀的時候,應該首先讓學生把握住兩篇文章的共同點,然后再具體地理解,特別是課內(nèi)外的比較,學生已經(jīng)對課內(nèi)的文章比較熟悉了,這樣再找到共同之處,對課外的理解會有很大的幫助。其次,是讓學生仔細看題干,因為在題干中經(jīng)常涉及字詞、句子的翻譯和主題幾個方面,有些字詞釋義的選擇對學生理解課外文是非常有益的,而主題的選擇項也有助于學生判斷課外文章的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