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LIE+MARRIAGE
爛泥畫著弧線不斷濺進駕駛艙。內(nèi)疚感,正好用來描述我此刻的心情。說句公道話,車上本來就沒有什么東西可以阻擋泥巴,爛泥唯有大把大把直接飛濺到座椅、保護架、踏板、安全帶和我身上。事實上艙內(nèi)可以沾上泥巴的東西大致上就只有這幾樣。這是一輛毫無隱蔽空間的車,而且今后再也無復昨日的光鮮狀態(tài)。
因為我昨日才親眼看著這輛ArielNomad化零為整。它可是Ariel目前唯一完成的Nomad,也是狀態(tài)最好的一輛,今日卻因為我不得不在太陽不愿露面的地方往泥塵里鉆,泛起內(nèi)疚感實屬人之常情??墒敲慨斳囕喴换幕匦Π迅嗨鳡柶澆锲皆哪喟退ο蛭夷?,實在很難按捺得意忘形的情緒。我想說的是一輛既像特種部隊全地形高速突擊車,又像現(xiàn)代沙灘車,同時略帶四輪摩托江湖味,身上每一寸皆散發(fā)著巴哈野戰(zhàn)精神的車,你說豈不可愛?它好比五臟俱全的田宮遙控模型,而且比例相當大。
好個越野版Atom。就設計理念和實踐而言,Nomad的血統(tǒng)可謂脈絡清晰,卻并非純粹拿一輛Atom升高懸掛,再裝上一堆突出物那么簡單,盡管他們最初的確用這個方法著手試驗。話說測試過實驗品后,他們覺得很好玩,所以就這樣決定將之投產(chǎn)。
你若以為上述決定對于一家目前為止只曾創(chuàng)作硬派賽道利器的公司略顯激進,最好聽聽幾件關于Ariel幕后人物的軼事,首先Simon Saunders跟兒子Tom和Henry一共擁有四輛衛(wèi)士;其次Tom嗜好場地越野賽;然后直到問及院子外面為何放了半打污漬斑斑的山地自行車,我才知道20分鐘的茶點時間絕不夠Henry表達自己對自行車的熱情。再者,Ariel的基地本來就位于薩默塞特郡郊區(qū)。我很難想象Atom在當?shù)貢旋嫶笮枨?,Nomad卻是另一回事…。
Nomad汲取了Atom的開發(fā)心得,目標卻迥然不同,來自Atom的現(xiàn)成零件僅限于數(shù)字化儀表板和開關按鈕,底盤現(xiàn)已煥然一新,而且不是光在Atom底盤上面添加頂層結構,而是徹徹底底從頭設計的新品,重量比諸Atom底盤僅僅增加了15-20kg?!败嚿怼比媒煌ò踩F桶的塑料制造,幾乎堅不可摧。發(fā)動機用上2.4L本田K24,取其額外排量換來較高扭矩,低轉速域的駕駛性能較佳,動力經(jīng)由六擋變速器輸往后輪。買家可以選配多種輪胎和懸掛,最霸道的組合是這里所見的BFGoodrich MudTerrain,配四級懸掛之中最頑強、外置金光閃閃貯油池的Ohlins減震器。喔!買家還可以添置射燈架、絞盤、天線、旗幟等等數(shù)之不盡的裝備。
Nomad的設計目的是作為一個平臺,只要用上適當規(guī)格,便可以從事越野比賽、荒徑尋幽亦或是沙灘任縱橫等活動。此外,Ariel不久之后也許就得承認軍方曾經(jīng)登門造訪。
TG在午飯時候抵達Ariel裝配部,室內(nèi)除了六個Atom裝配站(第五號站現(xiàn)正用于裝配Nomad),還有三個Ace摩托車作業(yè)區(qū)和兩張野餐桌,后者正是他們用餐的地方。拉出汽油罐充凳子,餐盒紛紛上桌之際,一輛三明治面包車剛好抵達門外。從克魯肯出發(fā),這輛面包車的兜售路線就以這里為最后一站,所以來到Ariel大門時,車上食物往往已所余無幾。盡管如此,這一幕仍然看得人心里甜絲絲,活脫脫就是那種同甘苦,共患難,辛勤工作的好地方。豈止好,還十分成功呢!這15年間,他們大約完成了1400臺Atom,而且市場需求依舊強勁,去年一月發(fā)表Nomad后短短一星期便接到20票定金。
Nomad的第一波震撼來自其尺寸。它的體積非常細小,長度比都市型小車還要短,卻擁有差不多300mm離地間隙和銳不可當?shù)臍鈩?。越野愛好者不是常常談及接近角和離去角嗎?這家伙原來兩角皆無。在最基本的裝備水平下,它的體重大約只有650kg,本次測試的一輛則因為裝有絞盤、額外射燈和235/75 R15大型輪胎,體重略多于700kg。不過這點額外重量未至于對175kVk/和300N.m構成太大壓力,就算有也微不足道,所以第二波震撼很自然來自速度。0-96km/h? 3.4s;0-160km/h?8.7s。好一個狂小子,難怪Ariel正在考慮錦上添花,給那臺四缸發(fā)動機添置一臺機械增壓器……
震撼歸震撼,跟Nomad打交道,第一件事還是掌握進出車廂的方法。誠然,這個進出口的尺寸不大不小剛剛好,方向盤又可以卸下來,但你敢用左腳先行屁股跟進右腳一縮的常規(guī)動作,四肢勢必扭作一團。正確方法是雙手勾著翻滾保護架,縮起雙腿瞄準目標順勢滑進去,一言蔽之就是《正義前鋒>的標準動作。雖然座艙好比開放式獸籠,氣氛倒是相當舒適。Atom原有的連體式雙座已被兩張獨立座椅代替,不僅有利于提升座椅的扎實程度,還允許設計師把手剎桿移到中控臺,從而減低泥污等異物妨礙手剎操作的風險??粗矍暗娜綋躏L窗,感覺有點怪異;發(fā)現(xiàn)擋風窗上居然裝有雨刷,感覺更加怪異。不過撇開這兩點,其他方面倒是跟Atom差不多,坐姿幾近完美無瑕。
自然吸氣2.4L發(fā)動機的啟動反應跟想象中的本田發(fā)動機一樣既順暢,又溫馴,加上一臺得心應手的變速器,起步簡直易如反掌。朝著索爾茲伯里平原進發(fā),右腳褲管涼風陣陣,進氣聲近在左耳邊,風味與Atom如出一轍。其他方面卻相當新鮮,主要原因是80km/h以上會產(chǎn)生明顯胎噪,以及那股十步殺—人,千里不留行的游俠氣概。
Nomad在一般道路上其實大有趣味,雖然瞬間爆發(fā)力不像Atom兇狠,依然甚堪把玩,轉向比迅速,平衡功夫到家,前輪采用1.5度外傾角以利進彎,后輪則完全垂直于地面,以便盡量發(fā)揮牽引力。這副下盤還有雙彈簧布局,減震器一律套上一長一短兩枚螺旋彈簧,長彈簧粗而硬,較短一枚是以柔克剛的二級彈簧。大家不妨把它們想象成一對分別擅長越野和擅跑公路的搭檔,短者有助Nomad處理坑洞、減速帶和柏油路常有的碎石,長者用來抵御更沉重的沖擊力,車輪升降的總行程跟正規(guī)WRC賽車大致一樣。
尺寸使然,這套輪胎惰性較大,不見得格外喜歡偏離軌跡,轉向時會感受到其阻力,但覺車身略為傾側壓下軟彈簧,再過一陣子后輪便開始側滑。這些輪胎采用高而狹窄的凸塊,坑紋特別深,先天上并不擅長處理平坦堅硬的柏油路,不過整體表現(xiàn)仍然十分穩(wěn)定,乘坐感覺堪稱一流,在Atom彈跳不安的地方猶能一滑而過。
當然,要領略它的至高心法,首先得找個越野場地。索爾茲伯里平原是英軍練兵的首選地方之一,絕對不乏越野地形,加上這一天是耶穌受難日,軍方暫停操練,我們當可獨享這大片曠野。在蒂爾斯黑德取道泥濘小路前往平原,很快便凸顯了Nomad最大的先天性問題。即使以12km/h慢慢走,輪胎上的高大凸塊挖泥效率之高仍然媲美大鐵鏟,把車輪輾過的東西紛紛射進車身毫無遮擋的兩翼。無怪乎它的附件包括了一組遮風擋雨隔泥巴的座艙布篷,買家絕對值得為此破費。
從濕冷小路進入綠草如茵的高地平原,好比來到它的游樂場。隨著Nomad興高采烈來回奔跑,懸掛終于可以顯露真功夫,一邊化解七傷拳勁般的沖力,一邊蹦蹦跳跳到處走。視線可以穿過開放式腳槽看著金光閃閃的Ohlins減震器或伸或縮,輪胎隨之抑揚升降,果然別有一番風味。由于體重有六成五集中于后軸,車手不必擔心牽引力不足,除非閣下沒事找事干。懸掛的調(diào)校彈性也非常高,車手可以微調(diào)各項設定改變駕駛特性,不過若非自命改車高手,大可省下這些功夫,因為事實證明原裝設定的Nomad,身手已經(jīng)相當不凡,甚至令我不期然幻想自己置身于一輛大型遙控Baja沙灘車,彷佛重回孩童時代,重溫當年把自己放進田宮Frog遙控模型賽車的白日夢。想不到幾十年后,我終于愿望成真,感覺好不神奇。
我一度以為要嘗盡Nomad滋味,必須鼓足勇氣沖鋒陷陣,結果卻證明我大錯特錯。當我們找到一片地勢較為崎嶇到處陡坡和車轍的舞臺,它叉露了另一手好武功,慢速攀爬的本領同樣拍案叫絕,過程中可以感受到下盤一邊翻越障礙物,一邊順著地形自行摸索突破路線,徹底發(fā)揮車身小巧動作靈活的優(yōu)勢,彷佛與周遭環(huán)境融為一體。它當然沒有低速攀爬變速器,油門微開時偶爾會吐勁不順,可是話說回來,它畢竟有本事帶你走進嘆為觀止的世界,其間所用的功夫,包括令人信心大漲的非凡輕功,莫不神乎其技。
我很喜歡這輛車,喜歡它與眾不同,開起來卻又那么得心應手,而且非常切題。它的確是大玩具,小玩意,背后卻有一套單刀直入而不失周全的邏輯,實踐效果之佳令人不禁懷疑為何從來沒有人造出這種妙品。坦白說,我情愿放棄Atom、Caterham或其他賽道曰利器,也想要一輛Nomad,甚至開它出席賽道日,但求露一露臉炫耀一番。越野?我也喜歡Nomad多于衛(wèi)士。管他什么內(nèi)疚感,我只想盡快買一輛痛痛快快玩?zhèn)€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