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諾
滁州西澗
韋應(yīng)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華章溢彩
《滁州西澗》是唐代詩人韋應(yīng)物的一首寫景七絕。作者任滁州剌史時,游覽至滁州西澗,寫下了這首詩情濃郁的小詩。詩里寫的雖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經(jīng)詩人的點染,卻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韻之畫,還蘊含了詩人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與憂傷情懷,也就是作者對自己懷才不遇的不平。詩的前二句“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是說:詩人獨喜愛澗邊生長的幽草,上有黃鶯在樹陰深處啼鳴。這是清麗的色彩與動聽的音樂交織成的幽雅景致?!蔼殤z”是獨愛的意思,獨愛幽草,流露著詩人恬淡的胸懷。后二句“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是說:傍晚下雨潮水漲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沒有行人,一只渡船橫泊河里。這雨中渡口扁舟閑橫的畫面,蘊含著詩人對自己無所作為的憂傷,引人思索。還更加說明韋應(yīng)物寧愿做一株無人關(guān)注的小草,也不愿意去做那些大的官職。末兩句以飛轉(zhuǎn)流動之勢,襯托閑淡寧靜之景,可謂詩中有畫,景中寓景。
品 讀
韋應(yīng)物的代表作
秋夜寄邱員外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yīng)未眠。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
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遠慰風(fēng)雨夕。
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淮上喜會梁州故人
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
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
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
何因不歸去?淮上有秋山。
初發(fā)揚子寄元大校書
凄凄去親愛,泛泛入煙霧。
歸棹洛陽人,殘鐘廣陵樹。
今朝為此別,何處還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寺居獨夜寄崔主簿
幽人寂無寐,木葉紛紛落。
寒雨暗深更,流螢渡高閣。
坐使青燈曉,還傷夏衣薄。
寧知歲方晏,離居更蕭索。
東郊
吏舍局終年,出郊曠清曙。
楊柳散和風(fēng),青山澹吾慮。
依叢適自憩,緣澗還復(fù)去。
微雨靄芳原,春鳩鳴何處?
樂幽心屢止,遵事跡猶遽。
終罷斯結(jié)廬,慕陶真可庶。
寄李儋元錫
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又一年。
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
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
寄李儋元錫
韋應(yīng)物
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又一年。
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
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
素材小卡
這首七律是韋應(yīng)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公元783年(唐德宗建中四年)暮春入夏時節(jié),韋應(yīng)物從尚書比部員外郎調(diào)任滁州刺史,離開長安,秋天到達滁州任所。李儋,字元錫,是韋應(yīng)物的詩交好友,當(dāng)時任殿中侍御史,在長安與韋應(yīng)物分別后,曾托人問候。次年春天,韋應(yīng)物寫了這首詩寄贈李儋以答。詩中敘述了別后的思念和盼望,抒發(fā)了國亂民窮造成的內(nèi)心矛盾和苦悶。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感懷時事,思念友人的情懷。開頭意在說明花落花開,別來不覺又是一年。中間四句觸景生情,寫一年來的感受。世事渺茫難料,因而愁緒滿懷;從自身來講,既多病而思歸,又為沒有能做好父母官而自愧。最后兩句表示渴望和友人暢敘。全詩章法嚴密,對仗工整,用語婉轉(zhuǎn),為七律中名篇。
了解“山水田園”詩派
中國唐代詩歌流派。以反映田園生活、描繪山水景物為主要內(nèi)容。繼承和發(fā)展了陶淵明田園詩和謝靈運、謝朓等的山水詩。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等,中唐的韋應(yīng)物、柳宗元等。他們的作品較多地反映了閑適淡泊的思想情緒,色彩雅淡,意境幽深,多采用五言古體和五言律絕的形式。
山水田園派以山水等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對象,歌詠田園生活,大多以農(nóng)村的景物和農(nóng)民、牧人、漁父等的勞動為題材。詩人們以自然山水或農(nóng)村自然景物、田園生活為吟詠對象,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閑的田野,創(chuàng)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達對現(xiàn)實的不滿,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園詩屬于寫景詩的范疇,這類詩歌的主要特點就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亦即作者筆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韋應(yīng)物(737—792),唐代詩人。長安(今陜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做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fēng)恬淡高遠,以善于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是山水田園詩派詩人,后人每以王孟韋柳并稱。韋詩各體俱長,七言歌音調(diào)流美,“才麗之外,頗近興諷”(白居易《與元九書》)。五律一氣流轉(zhuǎn),情文相生,耐人尋味。其中《滁州西澗》的“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句,寫景如畫,為后世稱許。韋詩以五古成就最高,風(fēng)格沖淡閑遠,語言簡潔樸素,有“五言長城”之稱。
韋應(yīng)物脫離官場,幽居山林,享受可愛的清流、茂樹、云物的愿望,他感到心安理得,因而有詩“自當(dāng)安蹇劣,誰謂薄世榮”?!板苛印?,笨拙愚劣的意思;“薄世榮”,鄙薄世人對富貴榮華的追求。這二句的意思是:我本就是笨拙愚劣的人,過這種幽居生活自當(dāng)心安理得,怎么能說我是那種鄙薄世上榮華富貴的高雅之士呢!對這兩句,我們不能單純理解為是詩人的解嘲,因為詩人并不是完全看破紅塵而去歸隱,他只是對官場的昏暗有所厭倦,想求得解脫,因而辭官幽居。一旦有機遇,他還是要進入仕途的。所以詩人只說自己的愚拙,不說自己的清高,把自己同真隱士區(qū)別開來。這既表示了他對幽居獨處、獨善其身的滿足,又表示了對別人的追求并不鄙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