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玄奘晚境之我見
      ——從玄奘死無塔銘談起

      2015-09-29 04:50:21李谷喬李明非
      文藝評論 2015年6期
      關(guān)鍵詞:高宗玄奘法師

      李谷喬 李明非

      玄奘晚境之我見
      ——從玄奘死無塔銘談起

      李谷喬 李明非

      在國人心目中,高僧玄奘取經(jīng)歸國以后,受到了唐朝皇帝極高禮遇,其生存境遇也極順意,各地電視臺播放的有關(guān)玄奘的紀(jì)錄片,都是沿著這一思路制作的。然而,筆者經(jīng)過深入研讀現(xiàn)存的有關(guān)玄奘晚年的文獻,發(fā)覺真相絕非如此簡單。

      事實上,一代圣僧玄奘,在亡故時是沒人給他刻寫塔銘的,而且時隔五年,即總章二年(669年),唐高宗下令發(fā)棺遷葬玄奘時,竟也沒有命人為他樹碑立傳。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劉軻撰寫的《大唐三藏大遍覺法師塔銘并序》,作于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距離玄奘亡故(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已經(jīng)173年了。又過了兩年(即開成四年,839),此塔銘才得以鐫成,立于墳前。作為歷史上首屈一指的高僧,玄奘不僅是在圓寂之初沒有塔銘,后來高宗遷葬他于樊川時,仍舊沒有塔銘,直至其圓寂后整整175年,才有塔銘樹立,這著實令人倍感詫異。

      要知道,唐代甚重“飾終之典”①,當(dāng)時佛教的喪葬觀念受民俗影響,通常在僧侶圓寂以后,都會在其墳前樹一塊塔銘以記述一生的功德行跡。玄奘生前得到了唐太宗、唐高宗的莫大榮寵,太宗曾賜予玄奘價值百金的衲衣,以示對其獨一無二的恩典。高宗對玄奘的德望和才識也是極為肯定的,他在《答元奘請入少林寺翻經(jīng)書》中稱贊玄奘“津梁三界,汲引四生。智皎心燈,定凝意水?!雹诹頁?jù)《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載,玄奘還是唐中宗李顯滿月時的剃度高僧③。如此功德崇高的玄奘,何以兩次下葬都無人為他寫塔銘呢?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人們都極力回避為玄奘蓋棺定論呢?

      而且,我們還須注意到,這塊遲來的塔銘完全是佛教界依靠自身力量一步步爭取的。先是安國寺和尚義林,以“見(玄奘)塔上有光,圓如覆鏡”④的靈異現(xiàn)象而奏請?zhí)莆淖?,?jīng)皇帝批準(zhǔn)后,義林得以重修玄奘墓塔。但工程并非官給銀兩,而是義林“與兩街三學(xué)人共修身塔”,即費用是義林召集長安東西兩街寺院的內(nèi)供奉僧、三教大德僧共同捐集的。當(dāng)玄奘塔“修畢,林乃化,遺言於門人令檢曰:‘而必求文士銘之’”⑤,后來令檢頗費周折,最終才說服劉軻撰寫了這篇玄奘塔銘(劉軻開始也是推辭的,在《大唐三藏大遍覺法師塔銘并序》中,他自述是“三讓不可”)。如此看來,這篇玄奘塔銘可謂來之不易了!

      那么,高僧玄奘的晚年究竟經(jīng)歷了什么?筆者依據(jù)劉軻撰寫的《大唐三藏大遍覺法師塔銘并序》,道宣撰寫的《續(xù)高僧傳·玄奘傳》,慧立、彥悰撰寫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冥詳撰寫的《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師行狀》,以及佚名輯錄的《寺沙門玄奘上表記》,認(rèn)為玄奘生命的最后十年,即從永徽六年(655年)至麟德元年(664年),皇權(quán)一直在不斷打擊玄奘的佛教權(quán)威地位,以至后來竟對其生存境況漠視不理。事實上,盛名之下的玄奘,晚境相當(dāng)困頓,且身后凄涼。

      一、五品尚藥奉御挑戰(zhàn)佛教權(quán)威

      玄奘於貞觀十九年正月二十四日(645年)回到長安,到麟德元年二月五日(664年)在玉華寺圓寂,共二十年的時間里,經(jīng)歷了唐太宗、唐高宗和武則天6執(zhí)政??傮w講,玄奘在貞觀年間是受到了極高的禮遇。太宗駕崩后,繼任者唐高宗,在其統(tǒng)治早年,尚能堅持禮敬玄奘,譬如派朝臣慰問,頻施財物等等。但是,隨著高宗逐漸剪除掉太宗朝的輔政舊臣勢力,以及武則天地位的不斷提升,玄奘與皇權(quán)的關(guān)系便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我們姑且把雙方關(guān)系變化的起始時間定在永徽六年(655年),因為這一年發(fā)生了“呂才事件”,玄奘歸國后的佛教權(quán)威地位,正是因這一事件而遭遇了嚴(yán)峻挑戰(zhàn)。

      永徽六年(655年)五月,尚藥奉御呂才著書,質(zhì)疑玄奘譯場中三位高僧——神泰、靖邁、明覺對《因明論》、《理門論》二經(jīng)的義疏互有矛盾,進而攻擊玄奘的譯經(jīng)和授業(yè)之法。在《因明注解立破義圖》序中,呂才的措辭犀利,他說:“然以諸法師等雖復(fù)序致泉富,文理會通,既以執(zhí)見參差,所說自相矛盾。義既同稟三藏,豈合更開二門,但由釁發(fā)蕭墻,故容外侮窺測?!眳尾旁谶@里甚至由神泰、靖邁、明覺三人的義疏互有矛盾,而將矛頭直指玄奘,指責(zé)其譯場組織不力,眾僧各行其是。在序文最后,他甚為傲慢地教訓(xùn)起玄奘:“法師等若能忘狐鬼之微陋,思句味之可尊,擇善而從,不簡真俗,此則如來之道不墜于地,弘之者眾,何常之有。必以心未忘于人我,義不察于是非,才亦扣其兩端,猶擬質(zhì)之三藏?!雹吆敛豢蜌獾匾省皳裆贫鴱摹?,儼然一副師者形象了。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玄奘在面對呂才的公然挑釁,竟兩個多月未做出任何回應(yīng),以至呂氏之論“媒炫公卿之前,囂喧閭巷之側(cè)”⑧。最后,還是玄奘的譯經(jīng)僧慧立作書向左仆射于志寧求助,才使得“其事遂寢”。但仍有朝臣認(rèn)為此事不能就此不了了之,冬十月丁酉,太常博士柳宣致書玄奘的僧徒,期望僧人們能對呂才的攻擊做一個說明,柳宣在《檄譯經(jīng)僧書》中稱:“若其是也,必須然其所長;如其非也,理合指其所短……朝野俱聞呂君請益,莫不側(cè)聽瀉瓶,皆望蕩滌掉悔之源,銷屏疑忿之聚?!雹嵝室环皆谌旌?,由明?;貜?fù),嚴(yán)厲批評呂才“豈得茍要時譽,混正同邪”,意即呂才乃沽名釣譽之徒,其著述也是胡說八道以混淆視聽的。這激起呂才辯論的沖動,經(jīng)高宗準(zhǔn)許,“群公學(xué)士等往慈恩寺請三藏與呂公對定”,最終的結(jié)果是“呂公詞屈,謝而退焉”⑩。

      其實,只要我們稍加思索,就會發(fā)覺該事件里有疑點。第一,呂才僅僅是五品的尚藥奉御,無論官階還是學(xué)識都算不上優(yōu)等,如若不是有強大的后臺支持,何以能如此突兀且十分囂張地挑戰(zhàn)圣僧玄奘的權(quán)威呢?而處境尷尬的玄奘,又為何在半年多時間里一直保持沉默呢?眾所周知,玄奘無比珍視自己的佛教學(xué)說,且擁有圓通無礙的辯才,在印度“無遮大會”期間,他極自信地表示“若其間有一字無理能難破者,請斬首相謝”?。然而,這個為了學(xué)術(shù)尊嚴(yán)不惜以死相謝的玄奘,為什么這一次面對呂才的肆意侮辱,卻一再隱忍吞聲?玄奘的顧慮究竟是什么呢?第二,這件事的解決方法,也著實耐人尋味。先是玄奘的學(xué)生慧立實在不忍,挺身替老師向于志寧求助,據(jù)《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八,記載:“(慧立)聞而憫之,因致書于左仆射燕國于公論其利害”?,在于志寧的干涉下,“其事遂寢”。這種不了了之的解決,似乎也很合玄奘的意愿(至于后來雙方論辯,則是呂才自不量力主動請求的結(jié)果)。那么,處在斗爭焦點的玄奘,為什么一直回避正面處理這件事呢?第三,“呂才事件”僅見載于《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唐代的其他文獻都沒有相關(guān)記載,甚至連確知此事的道宣?,后來在撰寫《續(xù)高僧傳·玄奘傳》時,也絕口不提此事。凡此疑問,都讓我們隱隱覺得是有更強大的勢力在暗中參與,以致當(dāng)事人和旁觀者都三緘其口。

      “呂才事件”應(yīng)該就是高宗、武后幕后設(shè)計的,由近臣呂才充當(dāng)“打手”,陷玄奘于難堪,以圖最終迫使玄奘理屈詞窮而主動屈服皇權(quán)圣意。從結(jié)果來看,事件的“落敗者”——表面看是呂才,實則為高宗、武后,確乎由此更加體察到玄奘智慧的高深及其思維的難以駕馭,以至在此之后,進一步加強了對玄奘管控。至于事件的“勝利者”——玄奘,只是暫時贏回了面子,其日后的遭遇卻越發(fā)困頓了。“呂才事件”的第二年,即顯慶元年(656年),朝廷派六大臣監(jiān)督譯事?,這是皇家對玄奘監(jiān)控的加強,也側(cè)面反映出統(tǒng)治者對玄奘宗教權(quán)威地位的恐懼。

      二、伴駕洛陽的凄苦處境

      巧合的是就在高宗皇帝加強監(jiān)管玄奘的這一年夏五月,玄奘舊疾——冷病復(fù)發(fā),以致幾乎不起。據(jù)《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九,記載:

      法師少因聽習(xí),及往西方,涉凌山、雪嶺,遂得冷病,發(fā)即封心,屢經(jīng)困苦······今夏五月,因熱追涼,遂動舊疾,幾將不濟。道俗憂懼,中書聞奏,敕遣供奉上醫(yī)尚藥奉御蔣孝璋、鍼醫(yī)上官琮???,所須藥皆令內(nèi)送。?

      玄奘此番大病,文獻記載是由舊疾復(fù)發(fā)而來,也許玄奘因憂懼自己與皇家的緊張關(guān)系而舊病復(fù)發(fā),亦未可知。不過,從文獻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唐高宗當(dāng)時還派了御醫(yī)給玄奘診療。玄奘也在病愈后不久便以武后臨盆為契機,積極為武后祈福,以緩和與皇家的緊張關(guān)系。據(jù)《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九,記載:

      (顯慶元年)十月,中宮在難,歸依三寶,請垂加祐。法師啟:“圣體必安和無苦,然所懷者是男,平安之后愿聽出家。”當(dāng)蒙敕許。其月一日,皇后施法師衲袈裟一領(lǐng),并雜物等數(shù)十件。?

      另據(jù)《大唐三藏大遍覺法師塔銘并序》記載:

      (顯慶元年)冬十月,中宮方妊,請法師加祐。既誕,神光滿院,則中宗孝和皇帝也。請?zhí)枮榉鸸馔酰苋龤w,服袈裟,度七人。請法師為王剃發(fā)。?

      玄奘為武后祈福,并借機祈請皇子出家,一方面是出于緩和自己與帝、后的緊張關(guān)系的考慮,同時也是為了將來能得到一位皇室成員的庇護。圍繞著“佛光王”一事,玄奘受到的最高禮遇是在顯慶二年(657年),他奉命隨駕洛陽,據(jù)《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九,記載:

      二年春二月,駕幸洛陽宮,法師亦陪從。并翻經(jīng)僧五人、弟子各一人,事事公給。佛光王駕前而發(fā),法師與王子同去,余僧居后。即到,安置積翠宮。?

      另據(jù)《大唐三藏大遍覺法師塔銘并序》記載:

      顯慶二年春二月,駕幸洛陽,法師與佛光王發(fā)于駕前,既到,館于積翠宮。?

      由上述記載可知,玄奘因在武后誕子的過程中“護佑有功”,故而,得以在帝后駕幸東都時得到隨駕的殊榮,且禮遇非常高,是“法師與佛光王發(fā)于駕前”。

      然而,唐高宗和武后這次優(yōu)禮玄奘,似乎有更深遠(yuǎn)的打算。事實上,在洛陽的一年時間里,帝、后對玄奘的態(tài)度十分疏淡,玄奘住在城西的積翠宮,而帝、后住在城北的洛陽宮,雙方近距離相處的時間并不多,無依、無助、無援的玄奘,生活陷入窘境,以至患病都得不到醫(yī)藥救治,竟被迫私自出宮求醫(yī)?!洞蟠榷魉氯胤◣焸鳌肪砭牛涊d了他事后給高宗的表奏:

      玄奘攝慎乖方,疾療仍集。自違離鑾躅,倍覺嬰纏,心痛背悶,骨酸肉楚,食眠頓絕,氣息漸微,恐有不圖,點穢宮宇。思欲出外自屏溝壑,仍恐驚動圣聽,不敢即事奏聞。乃有尚藥司醫(yī)張德志為鍼療,因漸療降,得存首領(lǐng)。還顧專輒之罪,自期粉墨之誅。?

      事實上,高宗對玄奘此次私自出宮求醫(yī),是極為不滿的,據(jù)《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稱“帝聞不悅”?。而玄奘的進表稱:是因為自覺病情深重,恐有不測,害怕玷污了宮廷,所以才悄悄離宮的。玄奘的解釋誠惶誠恐,讓人覺得既蹩腳又可憐,不難推想平日帝、后對他是極為漠視的。再從這一次高宗派的御醫(yī)等級看,是尚藥司醫(yī)張德志(正八品)較前一年武后懷孕期間,為玄奘治療冷病的尚藥奉御蔣孝璋(正五品)等,已經(jīng)明顯是怠慢和輕忽了。其實,居洛期間,玄奘玄奘是受到嚴(yán)格管控的,連他要回鄉(xiāng)改葬父母,高宗也僅給了三天假,由于時間實在局促,迫使玄奘又再次奏請皇帝延長假期。

      三、權(quán)威地位之最終喪失

      從洛陽回到長安后,高宗對玄奘的錯位安排,更是匪夷所思。據(jù)《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十記載:

      顯慶三年(658)正月,駕自東都還西京,法師亦隨還……秋七月,敕法師徙居西明寺……敕遣西明寺給法師上房一口,新度沙彌十人充弟子。?

      玄奘在慈恩寺建成就被詔定為慈恩寺上座,至此時回長安,他的身份仍是慈恩寺上座。而新落成的西明寺(顯慶三年夏六月營造功畢)的上座是道宣,寺主是神泰,維那是懷素?。那么,高宗讓慈恩寺的上座玄奘住進西明寺,身份只是一名普通和尚,這樣的人事安排實在匪夷所思。而且,道宣原來就與玄奘不睦,很早便從玄奘的弘福寺譯場退出,他后來撰寫的《續(xù)高僧傳·玄奘傳》,其中也明顯含有對玄奘的不滿和人格攻擊?。高宗任命道宣擔(dān)任新落成的官方寺院——西明寺的上座,將玄奘充為該寺普通和尚,一方面是使用行政手段強行打壓玄奘的佛教權(quán)威地位;另一方面也有扶持玄奘對立面,借道宣之手監(jiān)管玄奘的意圖。而且,玄奘住西明寺期間,身邊沒有既往追隨他的弟子,只有十個新度的小沙彌,也顯然是皇帝有意架空玄奘。

      離開慈恩寺的譯場,看不到取經(jīng)帶回來的梵經(jīng),身邊也沒有譯經(jīng)僧的協(xié)助,住在西明寺的玄奘,無奈之下,于顯慶四年(659年)奏請高宗,主動要求去陜北的玉華寺,據(jù)《重請入山表》載:

      自奉詔翻譯一十五年,夙夜匪遑,思力疲盡,行年六十,又嬰風(fēng)疹,心緒迷謬,非復(fù)平常,朽疾相仍,前涂詎幾?今詎既不任專譯,豈宜濫竊鴻恩?見在翻經(jīng)等僧并乞停廢。請將一二弟子移住玉華,時翻小經(jīng),兼得念誦,上資國寢,下畢余年。并乞衛(wèi)士五人依舊防守,庶荷宸造,免其□戾。無任懇至,謹(jǐn)詣闕奉表以聞,輕觸威嚴(yán),伏深戰(zhàn)懼。謹(jǐn)言。?

      在表述了自己老邁衰朽之后,玄奘便自貶自疏,一方面他說不愿再“濫竊鴻恩”,請求皇帝停廢翻經(jīng)譯場;另一方面,他希望能去陜北的玉華寺,僅帶一兩名弟子同往,可于空閑時翻些小經(jīng),以聊此余生。玄奘雖然沒有明說,但他自愿離開京城,去僻遠(yuǎn)的玉華寺終其余生,實是相當(dāng)于主動放棄慈恩寺主之位。這其中到底還有何隱情,我們不得而知,不過從后來玄奘給高宗的書信落款——“玉華寺僧玄奘”來看,玄奘的僧籍已轉(zhuǎn)至玉華寺,且身份就是一名普通僧人。從現(xiàn)存文獻,我們可以看出高宗的反應(yīng)還是很樂意讓玄奘就此悄無聲息地淡出人們視野的,詔敕回復(fù)得很痛快,“即以四年冬十月,法師從京發(fā)向玉華宮,并翻經(jīng)大德及門徒同去,其供給諸事一如京下,到彼安置肅誠院焉”?。雖然準(zhǔn)許玄奘繼續(xù)翻經(jīng),但高宗仍舊嚴(yán)密監(jiān)控玄奘,除了派“衛(wèi)士五人”防守玉華寺外,還規(guī)定譯經(jīng)僧要定期回長安覲見述職。據(jù)《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師行狀》記載:

      至正月三日,法師又告門人:“吾恐無?!薄ぁぁぁぁぁて溆蟹?jīng)僧及子等辭向京覲省者,法師皆報云:“汝宜好去,所有衣缽經(jīng)書,并皆將去,吾與汝別,汝亦不須更來,設(shè)來亦不相見?!?

      由這一段文獻,我們大體可以推知,直至玄奘圓寂的麟德元年(664年),高宗一直都要求譯經(jīng)僧定期“向京覲省”,目的是對這個“遜位”的佛教權(quán)威嚴(yán)加監(jiān)控。

      玄奘於麟德元年(664年)二月五日,在玉華寺圓寂,從正月初一玄奘預(yù)感自己將不久于人世,到正月初九跌倒傷足、臥病不起,直至最后遷化,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唐高宗對玄奘都是極冷落的?!洞筇乒嗜匦史◣熜袪睢泛汀洞蟠榷魉氯胤◣焸鳌肪涊d高宗派遣的御醫(yī)是在玄奘去世后才抵達(dá)玉華寺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記載得更詳盡:

      法師病時,檢校翻經(jīng)使人許玄備以其年二月三日奏云:“法師因損足得病。”至其月七日,敕中御府宜遣醫(yī)人將藥往看。所司即差供奉醫(yī)人張德志、程桃捧將藥急赴。比至,法師已終,醫(yī)藥不及。?

      玄奘圓寂后遺體被送回慈恩寺安置,至四月十五日下葬,除了“葬事所須并令官給”?外,唐高宗竟沒有賜給玄奘任何追榮,也沒有一位皇室成員或當(dāng)朝官員參加葬禮,更沒人為玄奘寫塔銘。然而,劉軻在《大唐三藏大遍覺法師塔銘并序》中,不知是出于何種原因,卻對皇家給予不合事實的美化,其原文是:

      初高宗聞法師疾作,御醫(yī)相望於道,及坊州奏至,帝哀慟,為之罷朝三日

      事實上,高宗在二月三日得知玄奘病危,但他當(dāng)時并沒做出任何善舉,直到四天之后,即二月七日,他才敕御醫(yī)前往探病,而此時玄奘已離世了。基于文獻的可信度來判斷,《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的作者慧立、彥悰,以及《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師行狀》的作者冥詳,都是追隨玄奘弟子,他們的記載更真切、翔實,要比170多年后劉軻的塔銘更有權(quán)威。

      玄奘的墳就在白鹿原,沒有塔銘或碑志,僅僅是“苕然白塔”罷了。但到了總章二年(669年),高宗又下詔遷葬玄奘,理由是皇帝每每望見玄奘的白塔就傷心不已。據(jù)《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十)記載:

      至總章二年四月八日,有敕徙葬法師于樊川北原,營建塔宇。蓋以舊所密邇京郊,禁中多見,時傷圣慮,故改卜焉。?

      高宗發(fā)墳改葬玄奘的理由是“傷圣慮”,這著實難讓人信服。因為白鹿原隸屬藍(lán)田縣,是長安東南方向,灞水與浐水之間的一處小小的沖積平原,南北長約10公里,東西長約25公里,玄奘墳就是其中一個覆缽式的白塔,并非什么高大的建筑。從地圖上看,白鹿原距離長安皇城至少有25公里之多?,唐高宗在沒有望遠(yuǎn)鏡的情況下,且又患有嚴(yán)重風(fēng)眩病,他的肉眼應(yīng)該看不到25公里外的玄奘的小白塔。再退一步說,如果高宗真是出于“傷情”之心而遷葬玄奘,那最起碼也應(yīng)該給玄奘一些追榮,然而事實卻是,皇帝這一次連名分上的哀榮都沒賜予玄奘!那么,高宗到底是出于內(nèi)心何種考慮而又去折騰一下玄奘的遺體呢?

      皇權(quán)險惡,在正面進攻玄奘無果的情況下,高宗、武后便在顯慶二年(657年)帶玄奘去洛陽,表面上看似乎是無比的恩寵,但實際上卻并不是什么真正的恩典,玄奘更像是被皇帝近距離地監(jiān)管,至于回京之后,對玄奘故意錯位安排,更是明顯的貶抑,并最終迫使玄奘“自省”,主動請求去僻遠(yuǎn)的玉華寺翻譯佛經(jīng)。應(yīng)該說,這是玄奘的識時務(wù)之舉,相當(dāng)于變相讓出了佛教權(quán)威地位,滿足了皇家的心愿。

      四、皇權(quán)厭棄玄奘的原因

      縱觀玄奘一生,他把宏通傳譯印度佛教原典作為自己的人生終極目標(biāo),又因為十分清楚封建皇權(quán)對佛教抑揚之巨大作用,即他所說的“外護建立屬在帝王”?,故而,從印度歸國的玄奘是很清醒地去爭取皇權(quán)的支持。在玄奘心中,只要能夠進行著自己最珍視的翻經(jīng)志業(yè),他什么都可以舍棄,也愿意為皇家效勞。然而事與愿違,小心謹(jǐn)慎周旋在皇權(quán)與佛國理想之間的玄奘,并沒有得到皇權(quán)的長久眷顧,他生前就切身感受到皇權(quán)的冷落,也很清醒地預(yù)測到其死后事業(yè)的慘景,所以在圓寂前他會說:

      “吾恐無?!薄溆蟹?jīng)僧及子等辭向京覲省者,法師皆報云:“汝宜好去,所有衣缽經(jīng)書,并皆將去,吾與汝別,汝亦不須更來,設(shè)來亦不相見?!?

      言下之意便是玄奘已經(jīng)預(yù)知他死后,皇家必然會撤銷玉華寺譯場,遣散相關(guān)僧人,事實也確乎如此,據(jù)《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十記載:

      至三月六日,又敕曰:“玉華寺玄奘法師既亡,其翻經(jīng)之事且停。已翻成者,準(zhǔn)舊例官為鈔寫;自余未翻者,總付慈恩寺守掌,勿令損失。其奘師弟子及同翻經(jīng)先非玉華寺僧者,宜放還本寺。”?

      實際上,玄奘是超塵脫俗的高僧,有著自己人格的獨立性,他矢志不渝地追求自我精神的完善,以期最終涅槃成佛。為此,玄奘情愿過著青燈古佛的孤苦寂寥生活,也甘愿不遠(yuǎn)萬里孤身西行,求取佛法,并將翻譯印度原版佛經(jīng)作為自己后半生的志業(yè)。又因為深知皇權(quán)是得罪不得的,出于弘法的需要和自危自保的復(fù)雜心理,這位追求理想人格的高僧,從心底里是被動地、而在表面行動上卻又是積極地,去應(yīng)酬了皇家各種祈福除災(zāi)的法事。

      但是,唐高宗和武后則絕不會僅僅滿足于得到這位有著神秘色彩的“超能活佛”的護佑,他們還希望將這位宗教領(lǐng)袖納入自己新政治格局的權(quán)勢范圍之內(nèi),對此,玄奘是無意參與的。

      在佛學(xué)理論上,玄奘秉承印度佛學(xué)教義,認(rèn)同一切眾生先天具有五種本性的學(xué)說,即人有聲聞乘種姓、緣覺乘種姓、如來乘種性、不定種姓、無種姓。因為是人與生俱來的,所以不可改變。其中,聲聞乘定姓、緣覺乘種姓、如來乘種性、不定種姓都可覺悟佛法,修得果位。只有無種姓(又稱“一闡提”,意即沒有菩薩心的人),因無佛種姓,將永遠(yuǎn)沉淪生死苦海,永遠(yuǎn)不能成佛,這讓玄奘的佛學(xué)論說具有了貴族化傾向。然而眾所周知,武氏本是前朝宮女,一步步地謀取后位,并最終成為王朝的實際統(tǒng)治者,她從政治實用主義出發(fā),是非常希望意識形態(tài)方面能為其行為的正當(dāng)性提供理論支持的。但是,“五種姓說”,恰恰忽視人的后天努力,而直接以人的天生性體判定果位,并把“無種姓”這部分人永遠(yuǎn)排除在佛門之外,這無疑讓武則天這位出身并不顯赫、不具菩薩心腸的鐵腕政治家,十分不屑。應(yīng)該說,唐王朝的實際統(tǒng)治者——武則天,對“五種姓”理論的厭棄,是玄奘晚境困頓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此外,玄奘聲望極高,深為百姓敬重歸信,其信眾數(shù)目驚人?,也在一定程度上,令統(tǒng)治者感到不安。既然玄奘不能助力新政治體系,又恐于其風(fēng)靡天下的佛教權(quán)威性的威脅,統(tǒng)治者最終便做出了一系列摧抑玄奘的行動。由最初授意呂才挑釁;到命其伴駕洛陽,近距離監(jiān)管;再到放入西明寺,由佛教舊派勢力統(tǒng)領(lǐng);最后以至遠(yuǎn)放陜北玉華寺……可以說,高宗和武后一步步地實現(xiàn)了削弱玄奘影響力的目的,終迫使其悄然淡出公眾視野。朝廷官員們應(yīng)該是對“圣意”心領(lǐng)神會的,故而我們看到,在相當(dāng)長的時間里,人們對玄奘的遭遇都諱莫如深,以至玄奘下葬時,竟無一位當(dāng)朝官員親臨送葬,也無一位朝臣愿意為玄奘傳述功德懿行。事實上,唐初不乏崇佛高官,據(jù)《續(xù)高僧傳》記載:秘書監(jiān)蕭德言為大莊嚴(yán)寺保恭撰碑;中臺司藩大夫李儼撰《益州多寶寺道因法師碑文并序》;東宮洗馬蕭鈞為普光寺玄琬制銘……而玄奘的塔銘卻是在他圓寂后175年才得以鐫成樹立。足見,高宗、武后時期的崇佛且能文的達(dá)官顯貴們,在宗教信仰與世俗生存利益之間,不約而同地都傾向擇取俗世的富貴榮華。

      【作者單位:李谷喬:吉林財經(jīng)大學(xué)新聞與傳播學(xué)院(130117);李明非:東北師范大學(xué)歷史文化學(xué)院(130024)】

      ①據(jù)《唐會要》記載的唐代喪事儀禮,出殯隊伍中要有“志石車”,就是在一個彩扎的車子里裝上墓志石,公開送到墓穴里。我們由此可知,唐人飾終之典是相當(dāng)講究的,只要條件允許,為墓主造刻墓志銘,記述家世門第、生平事跡,已成唐時的社會風(fēng)氣了。

      ②《全唐文》卷一五,第176頁。

      ③慧立、彥悰《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201頁。

      ④??《全唐文》卷742,第7681、7681、7684、7684頁。

      ⑥據(jù)《資治通鑒》卷二百,載:“(顯慶五年)冬,十月,上初苦風(fēng)眩頭重,目不能視,百司奏事,上或使皇后決之。后性明敏,涉獵文史,處事皆稱旨。由是始委以政事,權(quán)與人主侔矣?!敝腥A書局1956年版,第6322頁。

      ⑦⑧⑨⑩??《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八,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168-169、170、172、178、169、178頁。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五,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108頁。

      ?道宣在《廣弘明集》里收錄了柳宣的《檄譯經(jīng)僧書》和明浚對此的答書。

      ?據(jù)《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八,高宗敕曰:“大慈恩寺僧玄奘所翻經(jīng)、論,既新翻譯,文義須精,宜令太子太傅尚書左仆射燕國公于志寧、中書令兼檢校吏部尚書南陽縣開國男來濟、禮部尚書高陽縣開國男許敬宗、守黃門侍郎兼檢校太子左庶子汾陰縣開國男薛元超、守中書侍郎兼檢校右庶子廣平縣開國男李義府、中書侍郎杜正倫等,時為看閱,有不穩(wěn)便處,即隨事潤色。若須學(xué)士,任量追三兩人。”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179頁。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九,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191、196、202、211、211頁。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十,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214-215、215、225、225、227、225頁。

      ?《佛祖統(tǒng)紀(jì)》卷四十:“二年(657年),敕建西明寺······詔道宣律師為上座,神泰法師為寺主,懷素為維那?!鄙虾9偶霭嫔?012年版,第921-922頁。

      ?在《玄奘傳》里,道宣說:“今所翻傳都由奘旨,意思獨斷出語成章?!贝送猓独m(xù)高僧傳》卷四將《玄奘傳》與《那提傳》并舉,實也暗含有詆毀玄奘之意?!赌翘醾鳌分忻鞔_說:“有敕令于慈恩安置所司供給。時玄奘法師,當(dāng)途翻譯聲華騰蔚,無有克彰,掩抑蕭條,般若是難。既不蒙引返充給使······(那提)所赍諸經(jīng),并為奘將北出,意欲翻度,莫有依憑?!币馑际悄翘嵩诖榷魉率苄蕢褐疲什粌H沒有汲引那提,還將其充為役使,并把那提攜來的梵文經(jīng)卷攜至玉華寺,故造成那提意欲翻經(jīng)時,無所依憑的窘境?!独m(xù)高僧傳》卷四,《大正藏》(50),第456-459頁。

      ???《大正藏》(50),第826、219、291頁。

      ?據(jù)《中國歷史地圖集》(五),上海:中華地圖學(xué)社出版社1975年版,第35-36頁。

      ?據(jù)《大唐三藏大遍覺法師塔銘并序》記載,玄奘在民間有巨大的宗教感召力,其回國伊始,便是“自朱雀至宏富十余里,傾都士女,夾道鱗次”。后來玄奘回鄉(xiāng)改葬父母,“洛下道俗赴者萬余人”?!度莆摹肪砥咚亩?,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7683-7684頁。

      吉林省教育廳“十二五”社會科學(xué)研究項目“唐代佛教碑刻文化研究”(編號:吉教科文合字〔2015〕第354號)】

      猜你喜歡
      高宗玄奘法師
      國服法師Davie Wang,物理暴擊100%
      小議回鶻文《玄奘傳》第六卷所見之?g?一詞
      論如何成為一名法師
      意林(2018年7期)2018-05-03 16:29:44
      玄奘
      少年玄奘的奇妙漂流
      玄奘
      ON GROWTH OF MEROMORPHIC SOLUTIONS OF NONLINEAR DIFFERENCE EQUATIONS AND TWO CONJECTURES OF C.C.YANG?
      基于電流矢量和開關(guān)表格控制的異步電機控制方法
      一字之師
      故事會(2014年5期)2014-05-14 15:24:16
      魔法小鎮(zhèn)
      意林注音版(2013年9期)2013-04-29 00:44:03
      双牌县| 荥阳市| 河池市| 开封市| 扶绥县| 大名县| 保亭| 北京市| 铁力市| 伊金霍洛旗| 安龙县| 北流市| 木里| 正安县| 翁牛特旗| 宜城市| 湖北省| 丹寨县| 永昌县| 连平县| 淮安市| 沽源县| 襄汾县| 松原市| 洞头县| 方正县| 中宁县| 海阳市| 枣阳市| 香格里拉县| 长顺县| 海盐县| 依安县| 平顶山市| 越西县| 青河县| 友谊县| 英德市| 衡水市| 开封县| 桦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