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新加坡政治少數(shù)派報告

      2015-10-08 21:55王江雨許振義
      中國新聞周刊 2015年35期
      關(guān)鍵詞:行動黨工人黨李光耀

      王江雨+許振義

      新加坡政治體制中,雖然向來是人民行動黨(以下簡稱“行動黨”)一黨獨大,但反對黨是長期存在的。新加坡反對黨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并不以扮演什么參政議政角色為重,而是幾十年專業(yè)反對,以批評執(zhí)政黨和與其爭奪國會議席為奮斗目標,不屈不撓。

      出于種種原因,新加坡的反對黨從未獲得多大的成功。不過,它們也不應被視為是“打醬油”的可有可無角色,這一點從反對黨艱辛的奮斗歷程可以看出來。

      1965-1981:被執(zhí)政黨壟斷的國會

      如今執(zhí)政已超過50年的人民行動黨,也是以反對黨的身份起家的。

      1959年,新加坡從英國手中取得自治權(quán),當時的執(zhí)政黨是以林有福為首席部長的新加坡人民聯(lián)盟(前勞工陣線)。由于林有福采取親英立場,對激進學運和工運采取高壓手段,失去基層民眾的支持。同年 5月30日,自治邦政府首次選舉,號召擺脫英國殖民統(tǒng)治的人民行動黨派出51名候選人,43人當選,人民聯(lián)盟派出34人參選,卻只有4人當選,包括林有福。6月5日,由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領導的行動黨政府內(nèi)閣宣誓就職,新加坡遂步入全面自治的年代,人民行動黨也自此執(zhí)政至今。

      1963年,人民行動黨由于內(nèi)部的路線之爭而分裂,左派議員脫黨,成立了社會陣線(社陣)。同年9月21日立法議會大選,人民行動黨獲勝,贏得議會51席中的37席,社陣得13席,人民統(tǒng)一黨得1席。

      雖然1959年就取得自治地位,新加坡是1965年才脫離馬來西亞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的。1968年,這個嶄新的共和國舉行第一次國會大選,除反對黨社陣抵制大選外,1957年立黨的工人黨角逐兩個議席,獨立人士(也就是無黨派候選人)角逐5個議席。但結(jié)果是反對黨全軍覆沒,人民行動黨取得所有58個議席。在一個有政治參與和競爭的環(huán)境下,竟然出現(xiàn)一黨通吃的局面,可謂匪夷所思,也說明新加坡政治生態(tài)的獨特性。

      有必要對這次行動黨“通吃”的背景交代下,因為這是今天新加坡一黨獨大局面的初始條件和路徑形成的開端。

      當時最大的反對黨社陣是共產(chǎn)黨和左派背景,在一部分新加坡人中深得人心,也有其鐵票倉。如李光耀在其第一本自傳里所說的,“在90年代新加坡的政治氣候里,人們不可能想象共產(chǎn)黨在50和60年代,是如何牢牢牽制著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華人的心理”。社陣對李光耀政府的施政方向不滿意,又自恃其背后強大的支持力量,決定對此次大選實行抵制,意在使大選流產(chǎn),制造政治混亂。后來的事實證明,這是一個嚴重的策略錯誤。最大反對黨的退場在當時是一種非常不負責任的任性行為,這使得新加坡前途看起來一片黯淡。而行動黨必須獨立收拾殘局,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李光耀下定決心采取強硬但著眼于新加坡長遠利益的政策。

      自1968年始的四屆大選,人民行動黨都取得全勝,壟斷國會的全部議席。一直到1981年安順區(qū)補選,這個現(xiàn)象才發(fā)生改變。

      1981-2011:艱難維持兩個國會議席

      1981年5月12日,新加坡第二任總統(tǒng)薛爾思病逝。人民行動黨安順區(qū)國會議員蒂凡那被推舉為新一任總統(tǒng),安順區(qū)因此空出議席,需要補選。

      當時安順選區(qū)有相當多港務局職工,因受遷徙計劃影響,必須搬出所住的租賃組屋,但當局又沒有及時妥善安排他們?nèi)胱⌒碌慕M屋,令他們十分失望。工人黨以此大做文章,加上當時一些選民認為,雖然應該讓人民行動黨繼續(xù)執(zhí)政,但是國會里也要有不同的聲音,在這樣的背景下,時年55歲、出生于錫蘭(斯里蘭卡)的律師惹耶勒南以工人黨候選人身份參選,贏得51.9%選票,獲得國會議席,打破了人民行動黨自獨立以來壟斷國會的局面。

      接下來的1984年大選中,惹耶勒南繼續(xù)當選。但1986年,他被控偽造工人黨賬目,在法庭判決罪名成立后被剝奪議員資格。1997年大選,他與另一個工人黨人鄧亮洪等角逐靜山選區(qū)議席,以45%得票率落敗,但得以非選區(qū)議員身份進入國會。1998年,惹耶勒南因大選誹謗案敗訴,須賠償名譽損失。2001年,他又因延遲賠償而被宣告破產(chǎn),又一次失去議員資格。

      1980年9月8日,律師詹時中成立了新加坡民主黨。早在1976年大選,詹時中就以獨立人士身份參加大選,角逐金禧選區(qū)議席而落敗。1979年波東巴西選區(qū)補選,詹時中參選,但以33%落敗。1980年大選時,他再次角逐該區(qū),這次雖仍落敗,但得票率升為41%。1984年大選時,詹時中又一次角逐波東巴西選區(qū),以60.3%得票率贏得該區(qū)議席。

      連同工人黨的惹耶勒南,1984年的新加坡國會首次有了兩個反對黨國會議員。由于惹耶勒南1986年喪失議員資格,國會中只剩詹時中一個反對黨議員。1988年大選,他以63.1%得票率成功捍衛(wèi)了波東巴西選區(qū)議席。

      1991年大選,詹時中領導的民主黨推出九名候選人參選,結(jié)果三人當選,為他本人、蔣才正、林孝淳。同時,工人黨的劉程強以該黨副秘書長(二把手)身份競選后港集選區(qū),以52.8%得票率獲勝。1991年大選之后,新加坡國會首次有四名當選的反對黨議員,盛極一時。民主黨成了最大反對黨,詹時中也成了反對黨領袖。

      上世紀90年代,詹時中的外號為“暫時扛”(閩南語諧音),當時人們普遍認為,跟惹耶勒南一樣,他大概也扛不了多久。但事實證明,詹、劉在國會堅守反對黨議席長達二十余年。兩人在實力懸殊的國會中屹立不倒,與兩人的性格和路線很有關(guān)系。

      然而,民主黨的國會第一大黨地位并沒能維持多久。1992年,詹時中引進新加坡國立大學心理學講師徐順全,代表民主黨參加馬林百列集選區(qū)補選,引起轟動。當時只有人民行動黨才能號召到大學講師、高級公務員、律師、醫(yī)生等精英參選,因此徐十分突出。次年,徐因涉嫌以大學經(jīng)費寄送妻子的論文而被開除,徐隨后絕食抗議。詹時中反對,但民主黨中央委員會不支持詹,一番紛紛擾擾后,最后以詹脫離民主黨為結(jié)局。他1996年底加入新加坡人民黨。

      1997年大選,詹時中在人民黨旗幟下蟬聯(lián)波東巴西區(qū)議員。但由于詹徐事件的影響,民主黨受到重挫,在大選中全軍覆沒。1991年的盛況終究曇花一現(xiàn)。

      在2001年、2006年的大選,無論反對黨怎樣努力,也就是只能維持詹時中(波東巴西區(qū))和劉程強(后港區(qū))兩個議席,非選區(qū)議員不計。

      自新加坡獨立以來,國會里的反對黨當選議員就一直處于絕少數(shù),一直到2011年大選才發(fā)生了變化。當屆大選一共6名工人黨人當選議員。后來,在2013年榜鵝東補選,工人黨又一人當選,一共為7人。當屆出現(xiàn)行動黨首次丟失重量級部長職位,并丟失被人認為是行動黨堡壘的集選區(qū),加上當時新媒體的作用突顯,而且反對黨首次吸引不少人才參選,因此許多人把2011年大選視為分水嶺。

      山頭林立:反對黨的自身瓶頸

      新加坡畢竟有著民主體制的框架,所有議員都是選民一人一票選出來的,理論上講大家都在同一個平臺上競爭,但事實卻是,半個多世紀以來,新加坡政壇從來都是行動黨一黨獨大,單獨組閣執(zhí)政,反對黨不僅摸不著政權(quán)的邊,反倒一直捉襟見肘,步履艱難。

      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行動黨一直表現(xiàn)很優(yōu)異,有足夠的政績向選民交代。新加坡建國后從貧窮的第三世界國家發(fā)展到第一世界的發(fā)達國家地位,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李光耀帶領的行動黨的執(zhí)政有方。不管其政策在當時是不是顯得過于強硬或者不受歡迎,自執(zhí)政以來,行動黨的政策取向都在不斷地展示該黨的務實、遠見、實干精神和執(zhí)行能力。

      在行動黨的執(zhí)政下,新加坡走出了上世紀60年代動蕩不安、朝不保夕的困境,發(fā)展成一個安居樂業(yè)的富裕中產(chǎn)社會,老有所養(yǎng)幼有所育,“居者有其屋”,社會秩序良好,法治健全,城市環(huán)境潔凈安全,在國際上也頗受尊敬,與列國保持友好互惠關(guān)系。對大多數(shù)新加坡人來說,不僅對行動黨的政策挑不出大錯,甚至會發(fā)自內(nèi)心承認它做得很好,可謂無可替代。

      換言之,行動黨的優(yōu)異政績從根本上決定了反對黨崛起成為平起平坐力量的土壤和大環(huán)境根本不存在,也決定了其他幾個限制反對黨發(fā)展的原因,即人才問題和策略問題。

      另一個方面的原因是,反對黨長期無法吸引足夠的從政人才。這在某種程度上幾乎是理所當然的。既然行動黨長期壟斷政權(quán),其自身又干得很好,愿意從政的人士自然競相加入行動黨。畢竟,誰從政也不是為了一直在野,而似乎只有跟著包打包贏的行動黨才有一展雄才的希望。所以,反對黨長期籠絡的人才都是行動黨不會要的草根人士,而新加坡的社會精英,幾乎都被行動黨納入體制內(nèi)。這也是為什么1992年大學講師徐順全一經(jīng)露面,就引起一陣轟動。

      此外,反對黨自身的策略和路線問題也始終很難為新加坡的主流社會所接受。過去30年,反對黨的領袖人物可以分為兩類,惹耶勒南和徐順全為一類,詹時中和劉程強為另一類。后者走的是理性、溫和路線,批評政府毫不客氣,但絕不踩法律底線。前者在一般新加坡人眼里則比較另類,走的是近似街頭抗爭路線,如徐順全當年的絕食抗議,故意不交罰款,選擇以入獄替代,有合法的芳林公園可作街頭演說卻跑到國會外演說而被控告以非法聚會,甚至致函、發(fā)視頻請美國領袖插手新加坡“踩踏人權(quán)問題”。新加坡選民一般較溫和,不受用于這類手段。

      惹耶勒南和徐順全也多次涉及誹謗官司。如2001年,徐順全指控時任總理吳作棟和國務資政李光耀瞞著國會向印尼前總統(tǒng)蘇哈多提供總值170億新元貸款,而被二人控告誹謗,敗訴后被判賠償50萬新元,徐無力賠付,最后宣告破產(chǎn)。

      反觀詹時中和劉程強,則絕對不搞這樣的街頭政治,并批評過徐順全走的是危險的路線。詹時中曾經(jīng)向法庭提告外交部長丹那巴南和國防部長侯永昌在競選中誹謗自己,直到1981年這兩位政府高官在《商業(yè)時報》上刊登道歉啟事,詹才撤銷了控狀。而詹、劉二人從沒有被行動黨控以誹謗,也從未因違法而被處罰。劉程強上世紀80年代剛出道時,受惹耶勒南影響較深,人稱“潮州怒漢”,但是,近十多年來風格有所改變。他不像惹耶勒南對行動黨毫不妥協(xié)、激烈對抗,而是講究策略、綿里藏針。詹、劉二人的風格顯然比較合適新加坡的民風。

      李光耀生前對反對黨人一直不假辭色,但相形之下對劉程強評價還算較高。在晚年接受媒體采訪被問及自己對付政治對手的方式是不是應該更溫和時,他說,“你看劉程強好了,他沒有喧鬧,沒有大吵,他很有技巧,懂得抓住民心,守住了后港。出席每一宗喪禮,每一場婚禮,也處理每一個投訴。他一直在觀察我們的政策然后旁敲側(cè)擊,但從來不硬碰硬”。盡管如此,李光耀對包括劉程強在內(nèi)的所有反對黨人的問政水平是不屑一顧的,“可是他(劉程強)提出替代宣言時,我們就把它撕爛 我們只要反駁他就行了”。

      與策略路線相關(guān)的是,反對黨自身不團結(jié),山頭林立,每到大選臨近時就召開臨時會議,商討分割地盤,避免三角戰(zhàn),避免互相搶奪票源。這類談判涉及利益分配,十分費勁,而且往往商談不成。對一些看似行動黨占弱勢的選區(qū),往往人人爭吃,有時為了爭奪易攻的選區(qū),各反對黨甚至互相威脅,不惜魚死網(wǎng)破,缺少大局觀念。2011年大選和2013年補選都出現(xiàn)了三角甚至四角戰(zhàn),本屆大選也不例外。

      反對黨也頻繁出現(xiàn)易幟或另立山頭。比如陳如斯,2011年5月大選時在民主黨旗幟下參選未成功,同年8月新加坡總統(tǒng)選舉戰(zhàn),他退黨之后參選,還是失敗。再之后,陳如斯發(fā)起成立國人為先黨,本次大選就以這個新政黨旗幟參選。再如吳明盛,2006年在工人黨旗幟下參選,之后退出工人黨;2011年以國民團結(jié)黨秘書長身份參選,之后退出國民團結(jié)黨。本屆,他成立了人民力量黨,以這個新政黨身份參選。經(jīng)常易幟或另立山頭,完全是一種“城頭變換大王旗”的局面,反對黨各派總體上不容易凝聚資源和士氣,自然也不容易發(fā)展。

      當然,最大的反對黨工人黨尚能自成一體,但缺乏盟主風范。對于反對黨陣營這種臨近大選時談判分配地盤的做法,劉程強多次表示“道不合不相為謀”,不愿參與談判,工人黨看準的選區(qū),其他反對黨要么避開,要么放馬過來。這一方面是因為工人黨有品牌效應,不怕三角戰(zhàn),另一方面恐怕也是認為這類“協(xié)商”表面上說是強強合作,實際上是弱弱妥協(xié),在根本上無助于反對黨總體上的真正發(fā)展。

      行動黨的打壓和制度圍困

      必須指出,李光耀時代的行動黨政府對反對黨人毫不留情地打壓,包括借用法律手段收拾反對黨領袖,也是反對黨持續(xù)低迷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上世紀60至80年代,這一點尤其明顯,而上世紀90年代吳作棟接任之后也秉持了這個作風。無論是當年的社陣或是后來的惹耶勒南和徐順全,只要違法,肯定受到嚴厲的對付。而法律自身又被設計得違反門檻很低,這一點和西方社會對政治競選中的過激、不實甚至是誹謗言論的寬容大有不同。

      李光耀這樣做的原因,是基于他和反對黨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激烈街頭斗爭,他自己形容此為“不是你敗,就是我輸”。帶著超高的智商優(yōu)越感和現(xiàn)實感,李光耀非??床簧闲录悠碌姆磳h人,對他們出手狠辣,只要有星點違反新加坡法律,必然嚴懲不貸。他毫不掩飾地說,“如果我們有第一世界水準的反對黨,我們就會以第一世界的文明對待他們,就這么簡單”。但他認為執(zhí)政黨無義務善待反對黨:“請問天底下有哪個政黨會扶持反對黨上臺?我們?yōu)槭裁床怀盟麄冇鹨砦簇S,就先鏟除他們?否則,等他們站穩(wěn)腳跟,就很難除掉。”相信所有反對黨人,聽到這些話都會不寒而栗。

      李光耀這種狠辣精神的后果是,在新加坡參加和支持反對黨會產(chǎn)生寒蟬效應。直到今天,這種效應仍不同程度存在,不少新加坡公民還擔心如果投票支持反對黨,會導致行動黨秋后算賬。盡管從沒出現(xiàn)過因投反對黨票而遭秋后算賬的可知案例,而且反對黨自己也不斷強調(diào)投票的秘密性和保密制度的可靠性,但無可否認的是,現(xiàn)在仍有一些民眾對投票給反對黨心有余悸,在老年選民群中,這種擔憂尤其明顯。

      打壓之外,行動黨政府還在制度上對反對黨形成牽制,如重劃選區(qū),打散反對黨支持率高的地區(qū),分散反對票;選區(qū)的公共設施和服務按照行動黨的得票率作先后安排;落選的行動黨候選人會加入人民協(xié)會(基層組織顧問),通過人協(xié)控制基層資源,而當選的反對黨議員反而靠邊站。這些制度和做法都對反對黨不利。

      在1988年設立的集選區(qū)也對反對黨不利。集選區(qū)制度大概是新加坡獨創(chuàng)的選舉制度,初衷是保證少數(shù)民族在國會里有一定比例的代表。在集選區(qū)制度下,幾個單選區(qū)(和候選人)組成一個集選區(qū),候選人當中必須至少有一人屬于少數(shù)民族。無論對壘雙方是什么政黨,當選的一方的團隊里肯定有少數(shù)民族,這樣就保證國會里有一定比例的少數(shù)民族議員,可以代表少數(shù)民族權(quán)益。這個制度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后來在執(zhí)行中發(fā)生了嬗變,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

      一、集選區(qū)規(guī)模越變越大,從最早的三人一組發(fā)展到后來的五六人一組。集選區(qū)變大的一個最重要的影響就是人丁單薄的反對黨無法物色到足夠人才組成競選團隊,造成集選區(qū)長期成為行動黨不沉的航空母艦。這是反對黨經(jīng)常提出抗議的理由和新加坡選舉的政治課題之一。

      二、對集選區(qū)的另一批評是它成了“捆綁銷售”的工具。行動黨往往讓資深部長領軍集選區(qū)團隊,把青澀的新人放在團隊中“搭售”。時任國務資政、前總理吳作棟在2006年的一次媒體訪談中透露,集選區(qū)制度可以增加新人當選的幾率,這有助行動黨說服有潛能的新人放棄高薪和穩(wěn)定的工作,投身不可測的政治。由于部長在過去幾年曝光率高,選民對他們比較熟悉,因此相對愿意把選票投給“熟人”。在2011年之前,行動黨的許多新人沒有經(jīng)過戰(zhàn)火的洗禮,得以“直接”進入國會。但是,反對黨候選人由于缺乏知名度,能夠借用的政治明星光環(huán)極度缺乏,在集選區(qū)制度下很吃虧。

      不過,在近年,由于反對黨的成長,集選區(qū)不再成為軟肋。以2011年和本屆大選為例,大部分集選區(qū)的反對黨挑戰(zhàn)團隊,也都是以一兩個名將或老將領軍,如工人黨阿裕尼團隊由劉程強領軍,民主黨荷蘭—武吉知馬團隊由徐順全領軍,配搭其他知名度較弱的新人。

      筆者認為,如果工人黨能自我鞭策,同時對反對黨陣營繼續(xù)進行整合,把愿意從政、有能力從政,但是不認同行動黨的高素質(zhì)人才聚集起來,假以時日,就算尚未能夠形成與行動黨人才庫旗鼓相當?shù)木置?,也不會差太遠。

      (王江雨系新加坡國立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亞洲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許振義系新加坡隆道研究院總裁)

      猜你喜歡
      行動黨工人黨李光耀
      新加坡呼吁正確紀念李光耀
      李光耀生病住院
      一黨獨大,仍要隨需而變
      李光耀:新加坡資政訪滬
      邢台市| 新田县| 潜山县| 当雄县| 新安县| 玉龙| 萝北县| 将乐县| 湄潭县| 荣昌县| 垣曲县| 赣榆县| 锡林浩特市| 太原市| 泾川县| 密山市| 柳州市| 温泉县| 班玛县| 望谟县| 库伦旗| 察雅县| 镇康县| 招远市| 伊春市| 裕民县| 平罗县| 翁牛特旗| 抚松县| 东城区| 龙陵县| 光山县| 彭泽县| 西乌珠穆沁旗| 伽师县| 潢川县| 施甸县| 邯郸市| 宝鸡市| 赤壁市| 庆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