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清傳奇與新版昆曲《桃花扇》中侯李故事結局的比較

      2015-10-13 12:21傅婷雯
      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5年8期
      關鍵詞:南明桃花扇昆曲

      戲曲在明清時期創(chuàng)作繁榮,出現(xiàn)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戲劇家,“古典四大名劇”也應運而生。清人孔尚任的傳奇《桃花扇》便是其一,它“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以侯李二人愛情的悲歡離合來表現(xiàn)南明興亡的歷史。此后,《桃花扇》歷經(jīng)了京劇、話劇、昆曲等多種劇種的改編。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昆曲重獲新生,《桃花扇》又重歸昆曲的舞臺。90年代,由張弘、王海清改編的《桃花扇》引起很大反響。本文以新版昆曲《桃花扇》與清傳奇的侯李二人故事結局進行比較研究。

      一、清傳奇與新版昆曲中侯李結局的相同之處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號東塘,別號岸堂,自稱云亭山人,山東曲阜人。[1]他年輕時曾在南明故地游歷,又與遺民結交頗多,這就為他后來創(chuàng)作《桃花扇》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而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張弘、王海清在改編孔尚任的《桃花扇》時,對原著情節(jié)的保留較多。所以,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新版昆曲《桃花扇》的結局與清傳奇的結局有著相同之處。

      (一)侯方域:家國意識,愛國情懷

      無論是清傳奇還是昆曲中的侯方域,最終都選擇了出世入道的歸宿,體現(xiàn)了一個進步文人在面對南明滅亡時的愛國思想。

      之前,侯方域在反對擁立福王、修札阻止左兵東下、調停四鎮(zhèn)之爭、遷移高杰之兵的斗爭中,就表現(xiàn)了他忠于明朝的思想。在清傳奇結尾處,作者寫了侯李二人在南明覆亡之后意外重逢,傳道法師當頭棒喝,二人猛然驚醒,斬斷情根,雙雙入道:“呵呸!兩個癡蟲,你看國在那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在那里,偏是這點花月情根,割他不斷么?(生揖介)幾句話,說的小生冷汗淋漓,如夢忽醒?!盵2](P257)

      在天崩地坼的改朝換代之際,這種兒女私情、個人家室的基礎是封建國家與王朝。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只有斷情入道,將離合之情歸入興亡之嘆,將個人的情愛服從愛國之情,才是找到了作者認可的出路。[3]侯方域的入道抒發(fā)了亡國之恨,又表現(xiàn)了他的愛國思想。

      而新版昆曲《桃花扇》中的侯方域在史可法沉江后,暗想自己一介書生,無法力挽狂瀾,無顏投靠新主,如今國在哪里?家在哪里?他的香君又在哪里?然而他又清醒地認識到家國已逝,愛情迷蒙。所以當他聽到棲霞山傳來的鐘聲時,經(jīng)過內心掙扎和思想困惑后,脫去一身官袍,入道出家。這同樣體現(xiàn)了作者與他的愛國情懷和家國意識。

      (二)李香君:為愛癡情,矢志不渝

      無論是清傳奇還是昆曲《桃花扇》,都表現(xiàn)了李香君對愛情的堅貞和執(zhí)著。

      李香君雖是秦淮歌妓,但是她對侯方域卻執(zhí)著癡情,堅貞不渝。在楊龍友讓她嫁給權貴田仰時,她表示“奴家已嫁侯郎,豈肯改志”[2](P116),“呸!我立志守節(jié),豈在溫飽?!薄芭揖退啦幌麓藰恰!盵2](P151)。李香君舌戰(zhàn)群媒,維護的是她神圣的愛情和做人的尊嚴,她將溫飽置之度外,死守著媚香樓,媚香樓絕不“媚”奸黨,絕不“媚”自己不愛的人[4]。自李貞麗走后,她只身孤影,臥病空樓,以扇為伴,苦等侯郎。

      昆曲雖然省略了《拒媒》和《守樓》兩出,但是,在結尾的《余韻》中,描寫李香君與蘇昆生四處尋找侯方域,見出她對侯郎思念不已。最終,一道廟門的相隔,使得不知情的李香君堅信自己的侯郎仍在戰(zhàn)場上,為了心中的良人,她再一次踏上了尋覓的路途。這一份對愛情的執(zhí)著和癡情,令人感動。

      二、清傳奇與新版昆曲中侯李結局的不同之處

      新版昆曲《桃花扇》忠于原著,但也另有創(chuàng)新,最令人稱道的便是對于侯李二人結局的獨到改編。

      (一)新版昆曲:侯方域的入道更為主動

      清傳奇中侯方域的入道是由道士張瑤星點破,而新版昆曲中侯方域的形象更加光彩照人,他是在面對史可法沉江、目睹白龍駒殉主后,自身經(jīng)過內心的斗爭,主動選擇了入道出家,這是一種自悟入道。侯方域:“侯方域啊侯方域,想俺一介書生,挽狂瀾無力,投新主無顏,空有壯志報國無門。到如今,國在哪里?家在哪里?史公在哪里?俺那香君又在哪里?茫茫世界,孑然一身,叫我身歸何地,心歸何處?”[5]

      “江風渺渺送殘鐘”,這棲霞鐘聲使侯方域很自然地產生了“歸去桃源事梵宮”的出世之念。侯方域的入道,相比清傳奇更加令人感慨、感傷,他的自悟入道也是當時進步知識分子的一種必然選擇。作為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他無力挽狂瀾于既倒;作為崇尚民族氣節(jié)的文人,他無顏再投新主,只空有一腔報國壯志。所以他在南明王朝覆滅之后,選擇了遁入空門、隱跡林泉。

      (二)清傳奇:李香君的家國意識更為強烈

      眾所周知,孔尚任的清傳奇《桃花扇》的結局脫盡團圓俗套,二人經(jīng)張道士當頭棒喝,雙雙入道,一在山南,一在山北,定情信物桃花扇也撕裂在張道士手中:“(旦)弟子也曉得了。(外)既然也曉得,就此拜卞玉京為師罷。(旦拜老旦介。外吩咐副凈、老旦介)與他換了道扮。(生、旦換衣介)”[2](P257)李香君雖是個女子,但她卻和侯方域一樣有著濃重的家國意識,經(jīng)過張道士的點撥,她明白了這殘酷的現(xiàn)實意味著他們愛情的幻滅,因此決定撒手紅塵。

      但是,新版昆曲《桃花扇》卻在結局的處理上造成了一種錯位。侯方域驚悟后到棲霞山入道,而香君在蘇昆生的陪同下四處尋找侯郎,正巧路過棲霞山,兩人幾乎不期而遇。改編者卻讓他們相隔在廟內廟外,不得相見。李香君:“想他此時,不在嶺南定在閩北,不在粵東定在贛西,那里義旗云集,烽煙猶烈,正是男兒一展抱負之地,正是壯士戮力報國之時。哪怕千山萬水、天涯海角,尋不著侯郎,香君死不瞑目?!崩デ械睦钕憔男蜗箫@得略微暗淡,她仍然眷戀紅塵,局限在個人的小家中,沒有強烈的國家意識,她對兩人的愛情仍存憧憬,所以她堅持苦尋情人,因而形象的突破意義不大。

      三、兩種戲曲中侯李結局不同的原因

      清傳奇與新版昆曲《桃花扇》侯李二人的結局有所不同,究其成因,我們可以從時代背景和作者創(chuàng)作意圖兩大方面切入分析。

      (一)時代背景的不同

      由于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不同,他們所寫的戲曲故事結局自然也就有所差異。

      1.創(chuàng)作于清朝中葉的傳奇劇本

      孔尚任的《桃花扇》創(chuàng)作于康熙年間,滿漢矛盾仍然存在:滿清統(tǒng)治者推行民族征服的高壓政策,通過屠城、剃發(fā)、易服強制改變漢民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貴族們在京畿、河北、山東一帶大量圈占土地,建為莊田,又推行投充、逃人法來強迫漢人為莊田奴仆,“民人失業(yè),富室無產”,“婦子流離,哭聲滿路”。[6]一批批的南明遺民懷念故國,日夜思漢,他們痛恨滿清貴族的鐵血統(tǒng)治,卻又無可奈何。面對南明滅亡的悲傷,當時官吏的貪贓枉法,以及人民的苦不堪言,孔尚任拿起筆奮力寫作。但因南明已滅,王朝換主的無奈使得其結局只能以侯李二人愛情破碎、雙雙頓悟來含蓄地表達國恨家仇的感慨。

      2.創(chuàng)作于20世紀末的新版昆曲

      新版昆曲《桃花扇》創(chuàng)作于20世紀90年代,此時,社會日益開放,人文主義思想方興未艾,人們普遍關心人、人性以及與人有關的道德倫理原則,而改編者正是從人性角度看到了侯方域的內心矛盾與掙扎。[7]此外,時代逐漸包容,文藝鼓勵創(chuàng)新,所以編者站在男性角度上,對李香君的結局作了適當?shù)男薷?。這也符合人物性格的發(fā)展邏輯,李香君思想單純,看重愛情。所以,她在南明滅亡之后,仍沉浸在紅塵中,一心尋愛,不怕艱難。

      (二)創(chuàng)作意圖的不同

      創(chuàng)作活動是一項主觀能動性的活動,作為創(chuàng)作主體,作者受到內因和外因的影響,有著自身的創(chuàng)作目的和意圖,《桃花扇》的作者也不例外。

      九十年代,張弘和王海清在改編《桃花扇》時,達成了一個共識:既是改編古典名著,又是由昆曲搬演,就盡可能地忠于原著,適當創(chuàng)新。

      眾所周知,大團圓結局是中國戲曲中一種常見的編劇模式,反映了古代人追求理想中的圓滿、和諧、均衡的文化心態(tài)和審美趣味。而昆曲《桃花扇》則故意造成一種“錯位”,追求一種不對稱的美。因為從當代人的審美觀來看,不對稱的美才是最豐富的美。昆曲《桃花扇》獨辟蹊徑地開創(chuàng)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局,留給觀眾的不僅是無窮的想象,還有理性的思考,更契合當代人日益趨于深刻、凝重和理性的審美特性。因此他們將結尾改成了侯方域悟破世情,出家入道。而李香君則一往情深地尋覓理想中的侯郎,盡管這個侯郎已不復存在。

      總而言之,昆曲《桃花扇》自上映以來,有近十幾個版本,很多版本的結局大同小異,基本上都保留了孔尚任侯李二人雙雙入道的結局。但是,這次由張弘、王海清改編的新版《桃花扇》保全原作精神,對結尾稍作改變,侯方域遁入空門,李香君盲目地相信侯郎仍在前線。昆曲和清傳奇,雖各有千秋,但在結局處理上,昆曲是不如孔尚任本《桃花扇》的。二人在南明滅亡后雙雙入道,這樣就賦予了他們的愛情深刻的政治意義,抒發(fā)了強烈的亡國之痛,也契合了“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的藝術特色。通過二者的比較研究,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昆曲《桃花扇》的改編對當代戲曲的發(fā)展與保護有很大的啟示?!白鹬卦?,有所創(chuàng)造,古今結合,古為今用?!边@十六個字很好地詮釋了如何在當今社會開辟一條保護傳統(tǒng)戲曲的可行性途徑。

      (論文指導教師:王菊艷)

      注釋:

      [1]游國恩:《中國文學史(四)》,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216頁。

      [2]孔尚任:《桃花扇》,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版。文中凡是清傳奇《桃花扇》的文字均引自本書。

      [3]徐振貴:《孔尚任與桃花扇》,山東文藝出版社,2004年版,第77頁。

      [4]翁敏華:《桃花扇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103頁。

      [5]石小梅、龔隱雷主演:昆曲桃花扇,http://www.56.com/u62/v_NzQ2NjIyNDM.html。

      [6]馮元魁:《二十五史新編清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52頁。

      [7]黃愛華:《一條改編古典名劇的成功之路——評張弘、王海清改編的昆劇<桃花扇>》,藝術百家,1991年,第2期,第22頁。

      (傅婷雯 常熟理工學院人文學院 215500)

      猜你喜歡
      南明桃花扇昆曲
      領略昆曲之美
      “百戲之祖”:昆曲里的古典傳承
      問天
      大運河畔響起昆曲聲
      兩個遺民典范:釋大錯與王船山
      南明大學士文安之佚詩輯錄
      《桃花扇》中關于南明將士形象的塑造
      南明委離退局召開“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啟動會
      古典與現(xiàn)代的結合
      《桃花扇》象征與敘事結構的探究
      大关县| 浦江县| 南昌市| 崇义县| 鄂温| 榆中县| 盐源县| 金山区| 东阳市| 元氏县| 湘乡市| 沂水县| 偏关县| 福鼎市| 西和县| 鞍山市| 定陶县| 盖州市| 南岸区| 杨浦区| 荔波县| 德令哈市| 武山县| 富民县| 札达县| 龙口市| 广州市| 普陀区| 天台县| 和顺县| 泾阳县| 南江县| 乌鲁木齐市| 桃园市| 安多县| 江川县| 阳曲县| 林州市| 新民市| 深泽县| 永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