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紙學(xué)格致”選輯(上)

      2015-10-13 10:04:35劉仁慶
      天津造紙 2015年1期
      關(guān)鍵詞:皮紙

      劉仁慶

      紙學(xué)格致篇

      “紙學(xué)格致”選輯(上)

      劉仁慶

      一、開篇之言

      讀者朋友們,當(dāng)你看了本文的題目:《紙學(xué)格致》,會不會有些詫異,這是個啥子意思嘛?“紙學(xué)”這兩個字好像明白一點,不外乎是說說造紙方面的知識,或者是紙的技藝、藝術(shù),等等。好,現(xiàn)在讓我明確地告訴你,紙學(xué)是指古今造紙術(shù)的學(xué)問,而“格致”是什么意思呢?

      格致是格物致知的略語。所謂格物致知:早在先秦的經(jīng)典《禮記·大學(xué)》中曰:“格,至也。物,猶事也。致,推極也,知,猶識也”。也就是說,格是推究,物為事物,致是表達(dá),知即知識之謂者。格物致知是儒家學(xué)派,為實現(xiàn)自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政治思想,而提出的階段性的行為目標(biāo)。這一行為綱領(lǐng)的起始就是格物致知。由此可見,格物致知在儒家學(xué)說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儒家學(xué)說的這個十分重要的哲學(xué)概念,其本意即推究事物的法則和道理,而總結(jié)成理性的知識。到了南宋時期,著名的哲學(xué)家、教肓家朱熹(1130—1200)則提出,“致知在格物者,言欲盡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這句話的意思是,推極吾之知識,欲其所知,無不盡也。窮至事物之理,欲其極處,無不到也。至此,這是朱熹對格物致知最概括、最精確的詮釋。從此,格物致知成為中國古代認(rèn)識論的重要命題,對古代科學(xué)技術(shù)的發(fā)展,從思想上產(chǎn)生顯著的影響。簡言之,這四個字的基本意思是:考察事物,獲得知識。用通俗的話來說:格物,就是及物窮理,凡事都要仔細(xì)地弄清楚,力探究竟;致知,即為人行事決不能胡涂,要做一個真正的明白人。

      有趣的是,把格物致知簡化為“格致”一詞,卻是興起于我國的明末清初時期。那時候,一些歐洲傳教士紛紛來到了中國,當(dāng)他們把西方的“工業(yè)技術(shù)”等新興學(xué)科向中國人做宣傳之時,由于在場的“通事”(古代對譯員的稱呼)找不到英文Science(今譯名科學(xué))相對應(yīng)的中文,于是便借用與之相近發(fā)音的“格致”來替代。藉此可知,紙學(xué)格致的內(nèi)容,就是介紹中國造紙術(shù)古今文獻(xiàn)的一篇大文章,換言之就是“造紙科學(xué)的基本原理”之意。試問:為什么要編寫它?目的安在?

      眾所周知,我國古代由于歷史、文化和科技等多種原因,當(dāng)時傳播知識的途徑狹窄,方法也少得可憐。絕大多數(shù)是靠師徒“口傳手教”的模式,水平參差不一,進(jìn)展速度緩慢,效果更是低次。有幸的是,一些文人志士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把中華民族中的國粹部分地摘抄下來。雖經(jīng)滄海桑田,朝廷更迭,天災(zāi)戰(zhàn)亂,但是在若干年之后,我國的先輩們還是積累和保存了大量的民族文化遺產(chǎn)。

      中華古籍文獻(xiàn)歷史之悠久,數(shù)量之繁多,內(nèi)容之豐富,為世所罕見。這些珍貴古籍,是中華民族在數(shù)千年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創(chuàng)造的重要文明成果,蘊含著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以及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它們是中華民族綿延數(shù)千年,一脈相承的歷史見證,也是人類文明的瑰寶。

      自從2007年我國啟動中華古籍保護(hù)計劃以來,以《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申報評審帶動全面普查,摸清家底,更好地保護(hù)古籍,傳承文化,已經(jīng)成為有關(guān)行業(yè)和大眾的共識。至今名錄已經(jīng)公布兩批,已有6870部古籍入選。古籍進(jìn)入更多人的視野,引起越來越多的目光在關(guān)注。然而,在現(xiàn)有的古籍中載有中國造紙術(shù)的文獻(xiàn),相對而言甚是稀少。故找尋異常困難,猶如沙里淘金。再加上對造紙術(shù)有興趣研究者的人數(shù)并不多,因此在這方面的文獻(xiàn)沒有在更廣泛的人群中展開,擴(kuò)大影響。而現(xiàn)代的青年朋友,特別是搞文化、教育、宣傳、旅游、文物、考古等領(lǐng)域的工作者,對此卻感到陌生、棘手,那么面臨這種“差勁”的情況,如不亮出“紅燈”,加以改變恢復(fù),則將后患無窮。

      想當(dāng)年,筆者走進(jìn)了造紙業(yè),摸爬滾打了半個多世紀(jì)。開始入門時自己稀里胡涂,弄不清門徑和方向,找不到可靠的古籍原文,就引用別人寫的現(xiàn)成資料,囫圇吞棗,不分對錯。后來,在學(xué)習(xí)和研究中國造紙術(shù)的漫長時間里,我發(fā)現(xiàn):首先是,出于各種原因,直接接觸最早的古文獻(xiàn)的人比較少,而引用第二手、第三手,甚至第四手資料者,人數(shù)卻很多,幾乎是“不計其數(shù)”。以前我也曾隨大流,借用過一些“偽資料”,“人云亦云”,結(jié)果是大上其當(dāng)。這是要自責(zé)、做檢討的。其次是,有的“寫作者”摘取的造紙術(shù)的文字,常有錯誤。更有甚者:為了顧及面子,知錯不改,遺患后人。復(fù)次,還有的人為了表明自己的觀點正確,對古籍釆取“各取所需”的態(tài)度,移花接木,偷梁換柱。最后是,在我對中國造紙術(shù)的研究過程中,深感重?fù)?dān)在肩,不敢懈怠,焚膏繼晷,兀兀窮年。有一些問題,如果我不認(rèn)真地去做,恐怕很少有人愿意去做。我已年近八旬,垂垂老矣。倘若現(xiàn)在不抓緊時間去做,以后則會更加困難。所以便當(dāng)下立誓:壯士斷腕,只爭朝夕,積盡全力,完成使命。

      從此,我這個退休老漢,自定課題,念茲在茲,鐵杵磨針,踏石留跡。在好友們的積極幫助下,搜集了現(xiàn)存古籍中有關(guān)中國造紙術(shù)的較多資料。又經(jīng)過艱辛地努力,辨識良莠,擇其精華,終于把古今造紙術(shù)的重要的部分文獻(xiàn)收集起來。與此同時,還從造紙專業(yè)的角度,對其內(nèi)容進(jìn)行了必要的詮釋:字必溯源,詞必數(shù)典,文必覓本。希望能對讀者有所裨益。

      當(dāng)然,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尋找中華古籍中造紙術(shù)文獻(xiàn)的精髓,鉤沉稽玄、考鏡源流、傳承“非遺”;與同行們相互磋商,共同探討,集思廣義,回歸原貌。鄙人堅信,對待科學(xué)研究必須有: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求索之態(tài)度、務(wù)實之作風(fēng)。正確的,要維護(hù);荒謬的,要拋棄。堅持真理,糾正錯誤。不知讀者朋友以為然否?下邊打算對宋、元、明、清等四代,各選取一篇造紙術(shù)的古文獻(xiàn),分別地加以介紹,供讀者參考。

      二、宋代米芾的《十紙說》

      北宋學(xué)者米芾(fu,音伏,1051—1107),字元章,號襄陽漫士、海岳外史、鹿門居士,祖籍山西太原人,后定居江蘇鎮(zhèn)江。享年56歲。宋徽宗詔為書畫學(xué)博士,人稱“米南官”。米芾能詩文,擅書畫,精鑒別,集書畫家、鑒定家、收藏家于一身,他是“宋代四書家”(米芾、蘇東坡、黃庭堅、蔡襄)之一,其技法首屈一指。米氏書體瀟灑奔放,又嚴(yán)于法度。米芾一生對書法用功最深,成就最大。米芾除了書法達(dá)到很高的水平外,他對書法的評論也頗多。著有《十紙說》(又稱評紙?zhí)ⅰ稌贰返?,顯示了他卓越的膽識和精到的鑒賞力。米芾對造紙業(yè)的貢獻(xiàn)在于,作為一位著名的書畫家,從用紙者的角度去研究紙的制作和性能,并評判紙品的優(yōu)劣,是十分不易的。他能夠了解到:“用小便(人尿)浸稻稈,非竹也”,這是門外漢寫不出來的。以他身先作出表率來評紙,既用紙還造紙,為后人樹立了榜樣。

      《十紙說》的全文不長約470多字,似乎是一種隨筆式的文字,共分10段,并非專著的定稿。從第2段中寫有“余年五十始作此紙”一句來看,應(yīng)該是米芾50歲時寫下的手筆。它記錄了米芾對各地紙品的評價,也是他在用筆創(chuàng)作書畫時的體會。原文如下:(原文影?。簣D1~2)

      現(xiàn)在,我只把原文加上標(biāo)點符號和必要注釋,供讀者參考。因?qū)盼母魅说睦斫獠⒉煌耆嗤?,又鑒于篇幅所限,通俗的今譯文暫且從略。以下各篇亦按此辦理,敬希原諒。

      “福州紙[1],漿硾[2](zhui,音墜)亦能歲久。余往見杭州俞氏[3]《張長史[4]惡扎禪師不合為婚主兇》是也。入水亦不透。

      越陶竹[5]萬杵[6],在油拳[7]上,緊薄可愛。余年五十,始作此紙,謂之金版[8]也。

      六合紙[9],自晉已用,乃蔡侯魚網(wǎng)遺制也。網(wǎng),麻也。人因而用木皮[10]。

      無為紙 ,亦有細(xì)白,未硾亦入用。川麻[11]不漿,以膠[12]作黃紙。唐詔敕皆佳如古紙。余得用淮陽守糊背二幅,硾亦頗佳,仍發(fā)墨彩。

      饒州竹[13],入墨在連[14]上。又有黃皮紙[15],天性如染,薄緊可愛。亦宜背古書。連紙不可寫經(jīng),用小便浸稻稈,非竹也。天陰便臭,又連蠹,非佳品。漿硾亦不成。

      康王[16]作紙,錢伐遂天下。近利為故假,更不作好紙。在筠[17]上循紙上,是所以有白麻之別也。長沙云蘭在廿年前未使灰,透明有骨。古紙搗細(xì)者,不在唐澄心[18]之下。因康王教紙匠,遂入灰,品不及康王。展之,則石灰[19]滿乎。

      圖1

      圖2

      油拳不漿,濕則硾,能如漿。然不奈久。唐人漿硾六合墁[20],麻紙書經(jīng)明透,歲久水濡不入。今人以油拳策經(jīng)為卷,則不奈背古書耳。

      河北桑皮紙[21],白而慢[22],愛糊漿,硾成。嶺嶠梅紙,品在池上。循韶藤皆有紙。而韶大行于嶺南,不入墨,如循也。

      唐硬黃[23]摹書,皆今冷金[24]向明拓也。紙細(xì)無如川紙[25],故詔敕用。而禁臣下上表,不得僭[26]也。

      此書十紙說付竇先生襄陽米芾”

      ———————

      [1]福州紙:褔建省福州地區(qū)出產(chǎn)的竹紙

      [2]漿硾:漿是用江米濃湯或細(xì)白粉漿浸漬過、使干后的紙面發(fā)硬發(fā)挺。硾是用鵝卵石敲擊或磨光之操作。

      [3]杭州俞氏:米芾的友人,生平不詳。

      [4]張長史:指宋代張旭(675—750),唐代書法家。初仕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長史,人稱“張長史”。其為人灑脫不羈,豁達(dá)大度,學(xué)識淵博。

      [5]越陶竹:越為古代對浙江之稱呼。陶與淘相通,有用水浸泡之意。竹指竹子。

      [6]萬杵:杵(chu,音楚)戳、捅、搗之操作,萬杵指反復(fù)地多次擊搗,意為長久打漿,使?jié){料細(xì)化加大。

      [7]油拳:為油拳紙之簡稱,即藤紙。《廣輿記》載:“由拳山(余杭)旁有由拳村,出藤紙?!?/p>

      [8]金版:浙江會稽的竹紙,表面細(xì)膩、光潤發(fā)亮,猶如金色板塊,美譽也。

      [9]六合紙:江蘇省六合縣出產(chǎn)的一種混料紙。以麻、破布、桑皮等為原料,成紙疏松,厚薄不勻,多供雜用。

      [10]木皮:指韌皮纖維。

      [11]川麻:四川出產(chǎn)的麻紙。

      [12]膠:一般釆用的是動物膠(如蟲膠、魚鰾膠)或植物膠(如漆膠、白芨膠)。

      [13]饒州竹:江西省饒州(今上饒縣)出產(chǎn)的竹紙。

      [14]連:指連紙,以稻稈為原料,質(zhì)地粗厚,不宜書寫。

      [15]黃皮紙:黃色的加工紙,以桑皮或構(gòu)皮為原料。

      [16]康王:宋徽宗趙佶之子、宋欽宗趙桓之弟即南宋皇帝高宗趙構(gòu)(1107—1187),曾被封為廣平王、康王。為人怯懦志短,不思振作,茍且偷安。

      [17]筠:筠(yun,音勛),竹子;筠(jun,音均),筠連,縣名,在四川省。

      [18]唐澄心:澄心:澄心為澄心堂紙之略稱。澄心堂系宮殿名,此乃是用楮皮所制之潔白的書畫用紙?!妒窆{譜》稱:“南唐李后主造澄心堂紙,細(xì)薄光潤,為一時之甲?!?/p>

      [19]石灰:此處疑為白灰,即瓷土,可涂布加工紙面,使其平滑,但易脫落。

      [20]墁:墁(man,音曼),涂飾之意。

      [21]河北桑皮紙:河北省遷安一帶生產(chǎn)的紙,以桑皮為原料。

      [22]白而慢:白紙的慢是相對緊而言的。所謂慢,是指生紙之面疏松容易洇水?dāng)U散。而緊是指熟紙緊密不容易洇水。

      [23]唐硬黃:唐代硬黃紙,用黃柏和白蠟加工而成。有厚薄兩類。厚者用于抄寫佛經(jīng)、文書;薄者用于勾摹古畫、書法。

      [24]冷金:即冷金箋,以金粉、金屑涂飾紙面而成的加工紙。始于唐朝,歷代沿用。

      [25]川紙:即蜀紙,對四川地區(qū)所產(chǎn)紙張的統(tǒng)稱。

      [26]僭:僭(jian,音漸)有冒犯上司或超越出軌行為者。

      三、元代鮮于慪的《箋紙譜》

      鮮于樞(1246-1302),字伯機(jī),號漁陽、困學(xué)山民、寄直老人,享年57歲。他是我國元代著名的書法家、文學(xué)家。祖籍金代德興府(今張家口涿鹿縣),出生汴梁(今河南開封),后定居于范陽(今河北涿州)。因其父從事辦理運糧的差事。常年往返于中都、大都以及楊州、杭州之間。故鮮于樞少年時不斷隨父遷居,見多識廣,知識淵博。但也同時養(yǎng)成了自負(fù)隨意的性格。

      鮮于樞身材魁梧,胡須濃重,朋友們稱其為“髯公”。又喜愛飲酒,每酒酣驁放,吟詩作字奇態(tài)橫生。他曾任江浙行省都事,太常寺典籍等中下級官職。常與上司爭是非于公庭之間,一語不合,則拂袖而去。三次去官或遭降貶。

      由于一生官位不高,常賦閑家中。他除具有書法專長外,更是一位文學(xué)家,寫下了許多詩詞。他還能作曲,彈得一手好琴,且精通文物鑒定。正因為有廣泛的藝術(shù)修養(yǎng),且將之融合到書法中,鮮于樞方成為書法大家。鮮于樞兼長楷、行、草書,尤以草書為最。他的功力很扎實,懸腕作字,筆力遒健。鮮于樞與趙孟頫齊名,同被譽為元代書壇“巨擘”。正因為如此,所以他對紙張也發(fā)生了興趣,才寫出了《紙箋譜》一文,流傳于世。

      《紙箋譜》包含有3部分,一是摘抄古代涉及造紙的文獻(xiàn),比如《南方草木狀》、《博物志》、《拾遺記》等11部。二是記錄從東漢到北宋的造紙原料和產(chǎn)區(qū),諸如麻、藤、楮、桑、竹等纖維,以及還有剡溪、九江、四川、江蘇等地方。三是引用各地出產(chǎn)的紙名43種,例如金花箋、云藍(lán)紙、金鳳牋、衍波紙、蜀箋等等。本文雖嫌簡略,好似類書。但是,保存了自古以來(直至宋代)的一些有關(guān)造紙的文獻(xiàn),使之流傳下去。實在是功不可沒。

      圖3

      其原文如下:(原文影?。簣D3~6)

      同理,原文簡體列下:

      “紙箋譜元鮮于樞

      《西京雜記》稱薄蹏,注云:小紙也。蔡倫后有左子邑[1],善造紙。蕭子良云:子邑之紙,妍妙輝光?!稏|宮舊事》:皇太子初拜,給赤紙、縹紅麻紙、勅紙各一百?;赌戏讲菽緺睢反笄兀?]出蜜香紙[3],一云香皮紙,微褐色,青紋如魚子,極香而堅韌。晉武帝賜杜預(yù)萬番,寫春秋釋例及經(jīng)傳集解?!妒斑z記》海苔紙[4],晉南越[5]所貢,以苔為之名側(cè)理紙。后人言陟厘。武帝賜張華萬番造?!恫┪镏尽吠跤臆妼憽短m亭序》,用蠶繭紙[6]。又會稽庫中有紙九萬番,悉以乞謝安桑。

      《桓玄偽事》詔令平淮作青、赤、縹、綠桃花紙。宋張永[7]所制紙為天下最,尚方又及。雷孔璋曾孫穆之有張華與祖書乃桑根紙[8]。

      圖4

      圖5

      齊高帝[9]造銀光紙賜王僧虔[10],一名凝光紙。范寧教有土紙、藤角紙[11]。梁簡文云,特送四色紙三萬枚。陸陲有謝安成王賜西蜀箋紙[12]一萬幅。湘東王為荊州上武帝紙萬幅。又奉簡文紅箋二千番。又云特送五色紙三萬枚。蕭誠釆野麻、上穀作五色斑紋紙[13]。陳后主令婦人襞綵牋作五言詩。唐初將相官誥亦用銷金箋[14],及鳳皇紙書之余,皆魚牋、花牋。玄宗令李龜年持金花箋,宣賜李白進(jìn)清平調(diào)詞。段成式在九江造云藍(lán)紙[15]。趙象與武公業(yè)妾非煙,以金鳳牋、剡溪玉葉紙題詩相贈答。蕭貫夢至官庭,有婦人授貫衍波牋。《成都古今記》載,蜀箋其目,曰深紅,曰粉紅,曰杏紅,曰明黃,曰深青,曰淺青,曰深綠,曰淺綠,曰銅綠,曰淺云,凡十樣。又有松花紙、金沙紙、流沙紙、彩霞紙、金粉紙、龍鳳紙、桃花冷金之目。

      《酉陽雜俎》又紀(jì)異蜂相語,子與青童君奕勝。獲瑯玕(langgan,音郎干。象珠子一樣的美石。)紙[16]十幅。楊炎在中書后閣,用桃花紙糊窗。蕭颕士少夢授紙百番,皆繡花文?!都堊V》又有玉板、貢余、經(jīng)屑、表光之名。南唐有澄心堂紙,細(xì)薄光潤,為一時之甲。

      劉恂《岒表錄》異管羅州多棧香樹皮堪作紙?!敦?fù)暄雜彔》唐人詩中多用蠻箋。高麗歲貢蠻紙[17]。日本國出松皮紙[18]。扶桑國出芨皮紙[19]。蜀中藤紙。越中竹紙。江南楮皮紙。《植杖閑談》溫州作蠲紙,大類高麗、烏程、由拳皆出其下?!斗捷泟儆[》歙績溪界有地名,龍須出嘉紙[20],有墨光、白滑、冰翼、凝霜之目。東坡詩:麥光鋪幾凈無瑕,注麥光紙[21]名也。黃山谷為范子默求染鴉青紙[22]。《后山叢談》云:余于丹徒高氏見楊行密節(jié)度,準(zhǔn)南補(bǔ)將校牒紙,光潔如玉,膚如卵膜。今士大夫所有澄心堂紙[23]不迨(dai,音代,等到之意)也。”

      圖6

      —————————

      [1]左子邑:即漢末造紙名家左伯(210—220在世),字子邑,東萊(今山東掖縣)人。甚能作紙。

      [2]大秦:古代中國人對“羅馬帝國”的代稱。那時該國版圖包含西歐和北非 (從意大利至埃及的地中海沿岸)。

      [3]蜜香紙:晉代紙名。有人說它產(chǎn)自大秦,以蜜香樹皮葉作之。紙呈微褐色,水漬之不潰爛。據(jù)此疑為莎草紙。又說蜜香紙來自林邑 (古名臨邑國),系用瑞香科植物抄造。三說蜜香紙產(chǎn)于我囯廣東一帶,系由棧香樹之纖維所造。

      [4]海苔紙:簡稱苔紙。又稱側(cè)理紙、陟厘紙。利用海洋里的低等厥類植物 “海苔”(同屬海藻類如紫菜、海帶、昆布等)加工而成的紙。

      [5]南越:指公元前206年由秦朝派往嶺南地區(qū)的大將軍趙佗,建立的南越國,并自稱“南越武王?!?/p>

      [6]蠶繭紙:晉代用蠶絲纖維(加上粘合物)而制作成的紙。古書上多有記載,因加工繁瑣而后棄用。近代有人認(rèn)為它不存在;或者推想它是麻紙、皮紙。

      [7]張永:張永(約420—479)字景云,是南朝劉宋人,享年約59歲。他是我國南北朝時的一位名家,歷官尚書中兵郎,封孝昌侯,任職御制官。此人善隸書,曉音律,騎射雜藝,觸類兼善,又有巧思,自造紙及墨。

      [8]桑根紙:釆用桑樹根部所抄造的紙。以區(qū)別利用桑皮纖維抄造的桑皮紙。

      [9]齊高帝:齊高帝(427—482)享年55歲,南朝齊國君。本名蕭道成,字紹伯。他平日喜舞文弄墨,下令興建“紙官署”,專門生產(chǎn)供宮廷使用的紙、墨等。

      [10]王僧虔:王僧虔(426—485),南齊最有影響的書法家。瑯邪臨沂(今山東省膠南)人。官至尚書令,擅草隸。曾與齊高帝論書,謂誰為第一?答曰:臣書臣中第一,陛下書帝中第一。

      [11]藤角紙:藤紙品種之一。系用剩余藤皮的邊角料抄造而成,比土紙更加堅白。品質(zhì)稍遜于藤皮紙。

      [12]箋紙:小幅面紙張的統(tǒng)稱。它包括眾多品種,可供題詩、寫信、佐借之用。從唐宋直至明清代都有箋紙。

      [13]五色班紋紙:蕭誠用野麻、土穀自制之紙。

      [14]銷金箋:又稱灑金箋。將金屑、金粉粒涂飾紙面而成。

      [15]云藍(lán)紙:唐代段成式在九所造的加工紙??赡苁怯寐榧埣尤旧?,使紙面呈淺白藍(lán)色,恰似天上云朵。曾當(dāng)禮品紙饋贈朋友。

      [16]瑯玕紙:即竹紙。對瑯玕一詞有兩解:一曰美石,一曰竹子。

      [17]蠻紙:即高麗紙,由古朝鮮半島岀產(chǎn)。唐時進(jìn)口,紙的原料為桑皮。紙質(zhì)厚實,可書寫,書卷用作襯里。

      [18]松皮紙:日本人所造的手工紙之一。系用松樹內(nèi)皮煮成的汁與楮樹的外皮(黑皮)混合在一起抄成的紙。紙上有薄微的松樹香氣。

      [19]芨皮紙:扶桑常指日本,“扶桑國出芨皮紙”似有誤。此處芨皮或許為巴蕉莖皮,疑系古琉球群島(今沖繩、奄美諸島等)所產(chǎn),待查。

      [20]嘉紙:即隹紙。嘉與佳字同,均有好的、美好的之意。

      [21]麥光紙:宋代紙名。原為竹紙,后加入麻屑,為混料紙之一。

      [22]鴉青紙:用藍(lán)色染料染過的皮紙,其色如鴉之羽毛。供作折扇之用。

      [23]澄心堂紙:南唐李后主(煜)所監(jiān)制之隹紙,品質(zhì)極高。供宮延長期使用,很少外傳。但南唐被宋軍滅亡后,流向民間。從此獲得眾多詩人賦詩贊賞,故使此紙名滿天下。

      2014-12-8

      猜你喜歡
      皮紙
      拓印之美
      非遺文創(chuàng)化保護(hù)策略研究
      ——以石橋皮紙制作技藝為例
      品牌研究(2022年10期)2022-11-27 06:30:02
      云南曲靖手工楮皮紙分析
      河北畫報(2022年12期)2022-08-19 08:07:08
      屏風(fēng)的歷史沿革及紙質(zhì)屏風(fēng)的復(fù)原工藝研究
      東方收藏(2021年11期)2021-11-25 07:00:40
      禮炮
      美之天然皮紙制作技藝
      時尚北京(2019年3期)2019-03-25 05:35:46
      口述歷史 我要將龍游皮紙制作技藝永遠(yuǎn)傳承下去
      浙江檔案(2018年8期)2018-09-04 12:39:10
      文化遺產(chǎn) 龍游皮紙制作技藝
      浙江檔案(2018年8期)2018-01-24 22:52:39
      湘中隆回八角樓皮紙制作技藝
      湖南包裝(2017年3期)2017-10-12 06:41:55
      皮紙的理化性能與耐久性研究
      航空| 疏附县| 衢州市| 马关县| 洪洞县| 宁国市| 资兴市| 澄城县| 礼泉县| 通道| 安平县| 阿合奇县| 辽源市| 乐清市| 嘉定区| 泰州市| 牙克石市| 屏东市| 色达县| 普安县| 宁明县| 泗阳县| 瑞丽市| 兴文县| 漳平市| 万州区| 柳河县| 伊金霍洛旗| 吉木萨尔县| 特克斯县| 武穴市| 于都县| 芒康县| 淮南市| 通道| 宾川县| 哈巴河县| 延吉市| 清水河县| 永吉县| 佛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