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認識馬天多年,緣起是在他祖父錢幣泰斗馬定祥先生傳記的新聞發(fā)布會。當年馬定祥先生從無錫籍錢幣大家丁福保手中接過《古錢大詞典》手稿,具有十足的歷史象征性。
每次與馬天先生談話,永遠是圍繞著藝術。雖然每次的焦點并不一樣,或藝術品保險,或印象派藝術,或中西文化的交融,或藝術衍生品,他都侃侃而談。他說,他“嫁給”了藝術。
藝術總能點燃馬天的熱情。他總是妙語連連,夾雜著典故,偶爾用英文詞匯,聊到高興處,甚至頭向后仰,放聲大笑。
1987年,他獨自提著行李,懷里揣著美國3所名校的錄取通知書,開始了闖蕩美利堅的歷程。幸運的是,他當時遇到的導師,正是美國印象派名家RicharcMiller生前最后個關門弟子、時任紐大美院油畫系主任的Vincent Arcilesi教授。馬天接受了西洋美術全方位熏陶,后進入華爾街,成為美國著名的AIG全球私人客戶部藝術投資顧問。迄今為止,他是這個崗位上迄今唯一的亞裔并履職長達六年,成為卓有成就的印象派藝術研究、投資專家。
馬天先生的父親擅長油畫,“文革”期間曾被王洪文“親點”繪制宣傳畫,印量達數(shù)百萬。他用略帶戲謔的口吻說,那段時間全上海的人幾乎天天都在“欣賞”父親的作品,但沒有一個人會來洽談版權事宜。
馬天第一次拿筆畫畫,畫的是祖父馬定祥(中國錢幣泰斗)收藏的歐洲硬幣上的圖紋。第次畫油畫,是偷偷臨摹父親的畫稿。如今,馬天的藝術設計作品在大洋彼岸屢屢獲得商業(yè)上的成功。作為藝術家的馬天,與多位印象派大師以及世界著名猶太籍人士哈同友誼深厚。這對于他探索并形成完整的印象派繪畫研究和文藝思想體系,均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馬天的創(chuàng)作,致力于將當代浪漫主義的藝術情調融入于他個人的印象派繪畫風格當中。
尚·艾曼紐爾·雷諾阿先生(世界雷諾阿基金會會長、法國印象派大師雷諾阿之孫)曾這樣評述他的作品:“馬天的畫傳承了法國印象主義的經(jīng)典并兼具當代浪漫主義的情調。毫無疑問,他的畫確實十分美妙?!?/p>
在其任職AIG全球私人客戶部任近現(xiàn)代油畫藝術顧問期間,馬天根據(jù)對內地藝術品拍賣和收藏市場的發(fā)展判斷,率先向國內提出了關于引進藝術品保險的前瞻性概念。在離開了AIG后,馬天更愿意以一個文化學者與藝術家的身份行走世界。
對話馬天
成交作品代表的文化審美取向才是保障
趙陽:國際拍賣市場上十大最高油畫拍賣紀錄中,經(jīng)典“印象派”作品就占去7席,且至今仍勢頭不減。時間上基本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作為一個印象派的畫家,您如何看待這現(xiàn)象?
馬天:西方拍賣市場所反映的,不僅僅是個價格,成交紀錄被繼續(xù)打破也只是個時間問題,但是成交作品的藝術價值的認同,或者說,它所代表的文化審美取向,才是確保在下次創(chuàng)紀錄時被再度認可的唯保證。
被挑選而破紀錄的作品有其偶然性,因為有很多很好的作品不在可流通的范圍內,況且上榜的作品并非定是該畫家一生中最好的代表作。但是破紀錄作品畫家的風格選擇和它的文化支撐點卻是有其必然性。
從總體上看,西方社會審美品味的發(fā)展軌跡是絕對正確的。就我所居住的美國來說,周圍的人一半以上對“印象派”藝術情有獨鐘或偏愛此道是不爭的事實。這說明好的藝術永遠不會過時。反映在拍賣市場上這個比例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了。
趙陽:國內有人依靠尺幅大小來丈量畫作價值,用曲線走勢圖表的方式來指導藝術品投資。您如何看待這種做法?
馬天:如果真以尺幅大小來衡量價值,那么是不是蒙娜麗莎畫作應該第一個出局才對?因為它小到只有半平米左右。實際上,蒙娜麗莎在西方的保險估值為世界第一,為68億美元(合51億元人民幣)!梵高一生中只賣掉過一張畫,但這無損于他作為最偉大的畫家,作品成為當今高價中最為搶手的。如果當時有類似于股票市場“曲線走勢圖表”的話,梵高大概連墊底的“推薦股”也不是。真正的藝術是超凡脫俗的!
趙陽:在國內股市、樓市輪番走強的大勢下,藝術品市場在近期也躍升為國內第三大投資領域。這其中是否有風險?
馬天:藝術品抵御通脹的能力,可觀的升值潛力令投資人信心滿滿。這誠然不錯,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這僅僅是因為金融投資產(chǎn)品的有限而產(chǎn)生的“熱錢匯流”現(xiàn)象,那么一旦游資人為地撤離,這個市場也終將“邊緣化”。
在美國做贗品風險成本太大
趙陽:國內畫廊的生存空間被拍賣行大大擠壓,很多畫廊難以為繼。在美國,畫家、畫廊、收藏之間是怎樣良性互動的?
馬天:在美國,我常與畫廊打交道,我自己的作品也是在畫廊展出。不管是私人藏家,還是組織機構,與畫廊談妥后,他就可以放心地把藝術品托付給這個畫廊了,畫廊的經(jīng)營相當于經(jīng)營企業(yè)(當然畫廊運作水平的層次高低、選擇展品的藝術傾向是有選擇的)。但是一般來說,畫廊與收藏家或藝術作品提供者的交易都有連貫性,一個家族與同一家畫廊的關系維系三代,在美國也很普遍。
藏家把畫廊當作自己的藝術顧問,非常信任,這是因為商業(yè)誠信和道德在當中發(fā)揮作用,你想,既然祖輩就已開始把藝術品交給這家畫廊打理,而且你也知道,畫廊經(jīng)營什么品種都有不同的傾向與專題,帶有很強的專題研究的性質。從藏家角度看,歐美收藏的傳統(tǒng)一般也是作定點式專題收藏,所以專業(yè)的系統(tǒng)的作品,自然會持續(xù)地交付給自己信任的專業(yè)畫廊來做下去,這個很自然也能夠理解。
收藏家信賴畫廊,依托畫廊,反之,畫廊也向客戶負有道義責任。正因為此,作為畫廊,也絕不愿意介入贗品的泥淖,他絕無這個必要,買賣雙方都已認可這個機制,以身份識別的體系來維系,贗品就很難生存,在美國做贗品風險成本太大。畫廊的從業(yè)人員都有自己的license(職業(yè)資質證書)認證系統(tǒng),他想在里面玩貓膩的話,無異于自砸飯碗。
比如藝術銀行的“Catologue Annols(全集)”工作,就是一種藝術品專業(yè)服務不可或缺的基礎性工作,瑞士聯(lián)合銀行、瑞士信貸、荷蘭銀行、法國巴黎銀行等,都有相當完整的藝術銀行部和一整套藝術銀行服務系統(tǒng),從鑒定、收藏到保存、信托等,被視作可持續(xù)經(jīng)營的品牌戰(zhàn)略。
趙陽:美國的畫廊是否存在知假賣假的情況?
馬天:贗品在西洋油畫中并無盛行的社會條件,因為近現(xiàn)代油畫從專業(yè)角度來看,筆觸造型很難不露一絲馬腳,而中國畫的仿造則容易得多,鑒別也難得多。
賣假畫事件在加州有時會發(fā)生,因為那里有電影明星云集的好萊塢,大多數(shù)明星買畫只是附屬風雅。扮演電影蘭博的斯泰隆(意大利裔美國人)是一個真正的藝術愛好者,他就曾經(jīng)買進過一幅假畫。況且他自己多少還懂一點但仍是看走了眼。
在畫廊這么小的空間,知假賣假的事是不能保證絕對不發(fā)生的,美國的(藝術)法律對厘定真假概念的原則是to tHe best of my knowlege OR for the allgoodwill,意思是:以你當時認定為最真實的最多的知識且完全無意騙人來作為判斷準則。
這個to the best of knowledge原則表明,如果賣家不是有意騙你,當初根據(jù)就他所知最真實的情況認為這是幅真畫,而且你舉不出他明知假畫而故意騙賣的事實證據(jù),那法律也不能追究他,就算后來論定是假畫,或就是他當初可能有意暗中騙你,也可能在法律上被視為無辜,那就是我們中國人常說的“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但是要害不在這里,而在于如果畫廊一旦有虛假的記錄后,他的品牌就砸了,除非他根本不在乎這牌子。
撿漏機會發(fā)生在價值認同發(fā)生較大偏差的時候
趙陽:西方藝術品市場上是否也存在撿漏?
馬天:撿漏是任何市場都存在的。但無論國內國外,炒股式的牟取短線差價暴利都不足取,更無把握。事實證明,只有通過專業(yè)知識充分研究后長期投資才是可靠的方法。
從整體上講,藝術作品的價值被誤會、曲解乃至錯位的情形,從古到今就多少直存在,否則就不會有“History Repeating”(歷史重演)這句話。在藝術品收藏投資行業(yè)中除了有意識炒作等做法引起的價值與價格背離外,還存在著對藝術作品的價值缺乏深刻透徹把握而造成的誤區(qū)。有的是低估了作品的藝術價值,有的則是高估了作品。不過大部分是人為疏漏,這就為這個市場機會的存在“撿漏”創(chuàng)造了條件。像是有人在巴黎的舊書店竟然以區(qū)區(qū)幾歐元買下了拿破侖的軍用地圖后再以好幾百萬出手I還有一個美國女護士搬家裝飾墻掛,在當?shù)氐奶槭袌錾匣?0美元買了一幅油畫回來,被一位細心的美術教師鄰居看出居然是出自抽象派大師杰克森·波洛克(jackson Pollock)之手!最后這幅作品以1050萬被一家拍賣公司成交。
趙陽:如何發(fā)現(xiàn)撿漏的機會?
馬天:撿漏的機會往往發(fā)生在價值認同發(fā)生較大偏差的時候,或是說,人們在這方面犯錯誤的時候。當下的藝術現(xiàn)狀是今不如昔,雖然不乏創(chuàng)新,但大師絕跡。這就自然把目光聚集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西方藝術史的另一個重要年代上。比如有一年我在紐約蘇士比就親眼目睹了“后印象派”的重要支流——外光派(Luminism)的代表畫家簡妮·蒙蒂尼(JennyMontigny)的幅油畫代表作品竟以令人難以置信的9萬美元低價開拍!(簡妮·蒙蒂尼的藝術基本可被視作為“后印象派”最后位分水嶺式的人物)
一般來說,拍賣行有十足的把握,絕對最少以五倍于起拍價以上的價格才成交。但即便如此,運用不當也可能成為一把雙刃劍。一家著名拍賣行的資深主管被人控告低估賣價損害賣方利益即是一例,所以拍賣公司所受到的社會制約較多。另外,現(xiàn)在一些大的藝術品拍賣公司雇用新手,因為商業(yè)化的需要,他們開設藝術培訓學校帶班授課,由于大部分學員并非院??瓢喑錾恚Y果也可能造成新手上路,估計不足而出現(xiàn)被人撿漏的機會?;氐角懊嫠v的簡妮蒙蒂尼,即使以十倍于起拍價格落槌為90萬,該畫最保守的藝術價值我認為也應在200萬美元或更高,當天晚上肯定是有人樂開了懷。
保險公司只認定交易記錄
趙陽:您在美國從事藝術品保險行業(yè)多年,美國藝術品騙保常見么?
馬天:我個人沒有遇見過騙保,在美國騙保情形不頻繁。因為美國一般的藝術品是真實交易,所以買進后,想兌現(xiàn),只需要通過多種市場出貨渠道變現(xiàn)即可,最多有點價格出入,為這點出入去騙保,承擔犯罪成本風險,太不值得。前提是因為美國藝術品的成交是真實的,有了這個前因,所謂的騙保的后果就很少出現(xiàn),除非急于變現(xiàn),又擔心藝術品由于急著變現(xiàn)而導致價值大幅度打折扣,所以要故意損壞來騙保費。等于想讓保險公司幫他變現(xiàn),把保險公司當成足額的典當或無息抵押貸款,如果這樣,也反過來說明當時成交價有問題,有太大的空間。
趙陽:美國藝術品保險中,藝術品的價值如何估算?
馬天:在美國,這是個不是問題的問題。美國是個高度成熟的商業(yè)化社會。即使買來的價格大大高于普遍的預計,保險公司也奉行不介入的原則,完全從保險角度出發(fā)去接保。怎么理解從保險公司角度出發(fā)呢?美國人很現(xiàn)實,他們認為,有買家有賣家,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他們會尊重事實,保險公司認為,在市場成交的方面,完全可以假定在這個時間段里就是有這個價格。如果發(fā)生虛假交易,那么此虛假交易一定會被記錄在案,換句話說,拍賣行與畫廊如果造假,等于是藝術(商業(yè))機構聯(lián)手欺騙國家稅務局,你這個是在犯罪,犯罪這個問題,保險公司不管,屬于聯(lián)邦調查局管轄范圍,保險公司只認定交易記錄。只能先把每個成交記錄當作真實的記錄看待。這跟無罪推定的法學原則的文化哲學觀念是一致的。
首個億萬保險賠償金世紀大案
趙陽:在您任職AIG五六年的時間里,目睹過哪些天災人禍?
馬天:最近發(fā)生一起藝術品保險史上的大事件,美國藝術拍賣市場上最大的主顧之一,拉斯維加.斯賭場大亨Steve Winn先生,他想交易他的幅梵高油畫,在與拍行經(jīng)紀人談送拍的時候,畫擱在他背后很近的距離,他的手肘往后一蹭,因為是個盲人,全然不知畫所處的具體方位,這個動作把畫面戳了個大洞!事件轟動全美。
Steve Winn的律師表示:“這已經(jīng)不是談修復的問題,而是談賠償保險的問題!拍賣公司作為行業(yè)專家,應該知道盲人對周圍的物件沒有距離感,他是盲人,可你拍賣公司人員不是,把畫放在離盲人這么近的地方,有違常規(guī),理應賠償!”有跡象顯示,大陪審團有邊倒傾向原告的情勢。美國人同情殘障人士,SteveWinn先生的藝術人緣又很好。我去過他經(jīng)營的多個酒店餐廳,藝術品位真的很棒!估計這將是首個億萬賠償金的訴訟,可能等值于這幅作品本身的世紀大案。
像麥克爾艾斯納(迪斯尼樂園集團董事長)這樣的富豪,他比保險公司還更著忙保護自己的藝術品價值,他的住地,抗災能力不亞于一般美國博物館,直比白宮總統(tǒng)府,室內使用的又是最好的通風除濕裝置,每天有專業(yè)人員在陳列館中測溫量濕。況且整天沒有人去那兒,幾乎沒有損壞的可能,美國同樣還有不少低調的藝術收藏大家,他們深居簡出,只聘請自己的專業(yè)顧問做經(jīng)理人,除保險公司外,無人知曉那些真正的幕后買手是誰,這使得他們購買藝術品不需要擔心付出安全成本。保險公司有法律責任為他們保守一切秘密。
至于徹底理賠油畫,在他記憶里一次也沒有。買得起這種名畫的人,家里的儲存保護條件與一般博物館也相差無幾了。記得只有一次作品搬運過程中輕微損傷,修補一下就可以完全復原,當然由保險公司賠:“我們聽取修復商提出方案,提供足夠的費用,再以5倍的率給擁有畫的主人,全部花費18萬美元,其中修復花了3萬美元。”
共和黨人收藏印象派,民主黨人收藏當代藝術
趙陽:美國富豪名流階層對于藝術品的收藏觀念是怎樣的?
馬天:在普通美國人的觀念中,所有東西都是可能貶值的,但是他們親眼看到,歷次經(jīng)濟衰退中,唯有藝術品照樣堅挺,不跌反升。所以大家對它十分鐘情,尤其是名家作品。一般在美國,如果家里有藝術品而不保險,那是不可想象的。況且在有錢人中,投資藝術品的比例是世界上最高的。一般中產(chǎn)階級,買幾幅象樣的畫也比比皆是,這種中等價位的作品上保我們也接受,每件上了一萬美元的藝術品都可以保。
印象派油畫收藏家在美國比較多的是集中在保守的傳統(tǒng)家庭,他們大多是共和黨人、實業(yè)家、金融銀行家、諾貝爾獎得主或著名學者等。共同的特點是殷實穩(wěn)重,有信仰有教養(yǎng),對國民經(jīng)濟和傳統(tǒng)文化具有支配性影響。而IT行業(yè),廣告創(chuàng)意人,演藝界人士等則集中了以民主黨人為代表的一群,他們熱衷于當代藝術,不斷更新?lián)Q代,喜新厭舊。屬于通俗文化一類,更保守的如(愛爾蘭裔)清教徒后裔們,一如伊頓公學的畢業(yè)生,常春藤盟校(Lvy Leagues)出來的職業(yè)精英較喜歡古典藝術。屬于大牌律師、名醫(yī)、會計事務所合伙人等群體。
小心“高調曝光”和太過多產(chǎn)的畫家
趙陽:您能給收藏拍賣的讀者提些建議么?
馬天:需要注意的是在媒體上過度“高調曝光”和太過多產(chǎn)的畫家,你都應小心是否有商業(yè)運作的成分占多數(shù)。真正的藝術家必定是憑實力而將學術質量放在第一位的。
最后提醒一點,凡是油畫,退遠了看,andenioy!縱觀整個藝術市場普及化的發(fā)展,被稱為二級藝術(Secondary Market)的“限量復制”品給藝術愛好者帶來了最接近原作的合法仿真品,既降低了購買成本(以幅原作價格是3萬美元來計,Serigraph或Ciclee的售價應是原作的1/10-1/20)又可杜絕非法贗品的來源。對于那些不屑“行畫”之低俗、追求品味又限于資金的買家來說無疑是個利好。有人擔心會不會因為幾可亂真而沖擊原作市場,對此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原作市場的獨一性是無可比擬的。況且“限量復制”品是在公開的二級藝術市場的機制內規(guī)范運作,有它自身的可收藏性,不應該也不可能替代原作的地位,再說行家的肉眼或觸摸即可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