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喬 肖 萍
四川廣元方言的兒化
□劉喬肖萍
方言中存在兒化現(xiàn)象是不爭的事實,但語言學(xué)界關(guān)于四川方言的兒化音研究,尤其是關(guān)于方言兒化音本身的拼合規(guī)律等研究還不夠全面。通過與普通話對比,歸納出廣元話兒化音的分類標準和類型。以廣元話兒化音的類型為綱,結(jié)合聲母、聲調(diào),窮盡地描述可以讀作兒化音的音節(jié),并以此為材料,總結(jié)廣元話兒化音的拼合規(guī)律。
四川廣元方言兒化音
“兒化”指一個音節(jié)中,韻母帶有卷舌色彩的一種特殊音變現(xiàn)象。兒化現(xiàn)象既存在于普通話又存在于方言里。普通話的兒化音主要有區(qū)別詞義、區(qū)分詞性,表示細小、輕松或表示親切、喜愛的感情色彩等作用。盡管普通話和方言都有兒化現(xiàn)象,但它們無論在語音還是詞匯、語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本文旨在通過與普通話進行對比,分析四川廣元方言中特殊的兒化現(xiàn)象。
廣元位于四川省北部,有“川北門戶”之稱。廣元方言屬于北方話的西南官話區(qū),黃雪貞在《西南官話的分區(qū)》中把西南官話分為11個片區(qū),四川話的西南方言分屬其中的四個片區(qū):成渝片、灌赤片、黔北片、昆貴片。廣元方言應(yīng)歸入成渝片。廣義的廣元方言既包含利州區(qū)的方言,也包括廣元市行政區(qū)劃內(nèi)的青川、劍閣、蒼溪、旺蒼、朝天等縣區(qū)的方言。本文主要介紹以利州區(qū)為中心的廣元話的語音概況,即狹義的廣元方言。
(一)聲母
除零聲母以外,廣元話共有21個聲母。值得注意的是,廣元人在讀鼻音聲母“n”時,鼻腔氣流微弱,聽起來與邊音聲母“l(fā)”非常相似。因此,這兩個聲母常常存在互用的現(xiàn)象,是一對自由變體。這種現(xiàn)象對廣元話的兒化音分布規(guī)律也有影響。
表1:廣元話聲母表
(二)韻母
廣元話的韻母有36個,比普通話韻母少3個。
表2:廣元話韻母表
合口呼u ua uε uai uei uan u?n ua?撮口呼y yo yε yan yn
普通話韻母中,單韻母ê沒有兒化音,?r本身就是兒化音讀法,其余韻母都可以“兒化”。由于舌頭上翹,使這些音節(jié)都發(fā)生了不同程度的改變。這些音變規(guī)律總體來說可以分為以下五類:(1)u韻尾或者無韻尾的音節(jié)兒化時加卷舌動作。如“小車”(t■‘?)和“小鳥”(niαu),兒化后讀作“小車兒”(t■‘?r)、“小鳥兒”(niαur)。(2)-i、-n韻尾的音節(jié)兒化時,韻尾消失,有的需要改變韻腹或增音。如“一塊”(k‘uai)、“一點”(tiεn)、“沒準”(t■u?n)、“背心”(?in)等詞兒化后應(yīng)讀作“一塊兒”(k‘u□r)、“一點兒”(ti□r)、“沒準兒”(t■u?r)、“背心兒”(?i?r)。(3)有高元音i、ü做韻腹的音節(jié),兒化時加央元音?。如“小雞”(t?i)、“有趣”(t?‘y)兒化后讀作“小雞兒”(t? i?r)、“有趣兒”(t?‘y?r)。(4)韻母為舌尖元音[?][?]的音節(jié),兒化時變?yōu)檠朐?。如“瓜子”(ts?)、“樹枝”(t■?)兒化后讀作“瓜子兒”(ts?r)、“樹枝兒”(t■?r)。(5)韻尾為-ng的音節(jié),兒化時韻尾消失,元音鼻化,有i韻腹的要加?。如“幫忙”(mα?)、“花瓶”(p‘i?)兒化后讀作“幫忙兒”(mα~r)、“花瓶兒”(p‘i?r)。
根據(jù)以上音變規(guī)律可知,普通話的兒化音讀法主要取決于韻腹和韻尾。與之相反,廣元話的兒化音讀法主要取決于韻頭。廣元話的韻母系統(tǒng)與普通話不同。普通話共有39個韻母,與之相比,廣元話多了[ε][yo][iai]三個,少了[?][?][uo][??][i?][u??]6個。(詳見表2)
按照韻頭的有無和差異,韻母分為開口呼、齊齒呼、合口呼和撮口呼四類。如表2所示,廣元話的開口呼韻母共有13個,齊齒呼韻母10個,合口呼韻母8個,撮口呼韻母5個。從理論上說,根據(jù)韻頭的差異,廣元話的兒化音變可分為以下4類:
1.開口呼韻母兒化時,韻母整體變?yōu)閮夯?r。如“豌豆”[tou]兒化后,“豆”讀作“豆兒”[t?r];“貓”[mau]兒化后讀作“貓兒”[m?r];“妹”[mei]兒化后讀作“妹兒”[m?r];“鐵蛋”兒化后,“蛋”讀作“蛋兒”[t?r]等。
2.齊齒呼韻母兒化時,i做韻頭,后面部分整體變?yōu)閮夯?r。如“梨”[li]兒化后讀作“梨兒”[li?r];“小英”[i ?]兒化后,“英”讀作“英兒”[i?r];“絲棉”[mian]兒化后,“棉”讀作“棉兒”[mi?r]。
3.合口呼韻母兒化時,u做韻頭,后面部分整體變?yōu)閮夯?r。如“媳婦”[fu]兒化后,“婦”讀作[f?r];“新郎官”[kuan]兒化后,“官”讀作“官兒”[ku?r];“花”[xua]兒化后讀作“花兒”[xu?r]。
4.撮口呼韻母兒化時,y做韻頭,后面部分整體變?yōu)閮夯?r。如“湯圓”[yan]兒化后,“圓”讀作“圓兒”[y?r];“圈”[t?‘yan]兒化后讀作“圈兒”[t?‘y?r]。
需要注意的是,廣元話并不像普通話那樣,除了ê、er以外都能兒化。在開口呼韻母中,常見的兒化詞主要分布于,6類韻母中:[a][ei][au][?u][an][?n],如“有法兒”①[f?r]、“妹兒”[m?r]、“貓兒”[m?r]、“豌豆兒”[t?r]、“鐵蛋兒”[t ?r]、“開門兒”[m?r]等;其他的開口呼韻母,如[?][o][a?]等則沒有兒化音的讀法。齊齒呼韻母中常見的兒化詞主要分布于兩類韻母:[i][in],如“梨兒”[li?r]、“小英兒”(人名)[i?r]等;其他的齊齒呼韻母,如:[ia][iε][iai][ia?][io?]等則沒有兒化音的讀法。而在合口呼韻母中,常見的兒化詞主要分布于三類韻母中:[ua][uan][u?n],如“花兒”[xu?r]、“彎兒”[u?r]、“小春兒”(人名)[tsu?r]等;其他的合口呼韻母,如[uε][uai][uei][ua?]則沒有兒化音讀法。撮口呼韻母的常見兒化詞則主要分布于[yan][yn]兩個韻母,如“圈兒”[t?‘y?r]、“小軍兒”(人名)[t?y?r];其他的撮口呼韻母,如[y][yo][yε]沒有兒化音讀法。
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廣元話的音節(jié)中起辨義作用的是韻頭和韻腹,在實際語言交流中,韻尾常常讀得輕而短促,甚至省略。按照韻頭的差異,廣元話的兒化音實際讀法分為4種,即[?r][i?r][u?r][y?r]。這造成了許多音節(jié)兒化后的讀音非常相似,聽覺上難以區(qū)分。例如,“妹”[mei]和“貓”[mau],聲母相同,韻母都是開口呼,兒化后都讀作[? r],除聲調(diào)外,發(fā)音完全相同。再如“花”[xua]和(李)“歡”[xuan],聲母和聲調(diào)相同,韻母兒化后都讀作[?r],這兩個音節(jié)的兒化音也完全相同。因此,如果廣元話的音節(jié)都能兒化,勢必會造成語音系統(tǒng)的單一化,進而引起詞匯系統(tǒng)的混亂。因此,為了區(qū)別詞義,在實際語音中,只有部分音節(jié)可以兒化。至于為什么兒化音主要分布于以上韻母,還沒有相關(guān)研究可以解釋,筆者推測其與韻母的發(fā)音部位和發(fā)音方法有關(guān)。以上韻母的發(fā)音部位和發(fā)音方法與其他韻母相比更接近兒化音。廣元話的后鼻音韻母[a?][o?][ia?][io?][ua?]通常沒有兒化音的讀法②。這些未解之處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廣元話的兒化音是一個封閉的系統(tǒng),通過聲母與聲調(diào)的組合,結(jié)合四類兒化音的讀法,可以窮盡地將廣元話中所有可以讀作兒化音的音節(jié)找出來。
表3:廣元方言兒化音聲韻分布表
需要說明的是:①“泡”讀陰平時,僅指燈泡兒或某些漿果,如“桑泡兒”。②“米”韻母本是齊齒呼,但其兒化音喪失韻頭,與開口呼韻母兒化后的讀音相同。③“婦”韻母本是合口呼,但其兒化音喪失韻頭,與開口呼韻母兒化后的讀音相同。④“那”既可以讀陰平又可以讀去聲,且不區(qū)別詞義。⑤“爾”只表示讀音,本字待考,表示“扔”。⑥“點”的兒化音有開口呼和齊齒呼兩種讀法,是新舊方言的差異造成的。⑦“雞”的兒化音表示男性生殖器官。為了避諱,i以外的所有齊齒呼韻母與聲母t?相拼后形成的音節(jié),只要聲調(diào)為陰平,都不讀兒化音。⑧“會”讀作開口呼兒化音時,僅指表示時間長度的“一會兒”;讀作合口呼的兒化音時通常是表示人名的兒化。⑨“汪”讀作上聲且兒化時,表示擬音。
根據(jù)上表可知,廣元話的兒化音主要分布于開口呼和齊齒呼韻母,其中開口呼又占絕對性優(yōu)勢。這種分布情況與廣元話的聲韻調(diào)拼合情況是相符的。大部分開口呼韻母都能與t?、t?‘、?以外的所有聲母相拼,因此,音節(jié)的能產(chǎn)性最高。開口呼韻母與聲母相拼,共有36個音節(jié)能發(fā)兒化音。其中,唇音聲母p、p‘、m、f與開口呼韻母拼出的音節(jié)都能發(fā)兒化音,只是不與聲調(diào)一一對應(yīng)。廣元話中還有一個唇音聲母v,它能與韻母o、an等相拼,如“物”[vo]、“萬”[van],但這些音節(jié)沒有兒化的讀法。舌尖中音t、t‘、n、l與開口呼韻母相拼的音節(jié)也能兒化,廣元話中n、l沒有明顯區(qū)別,廣元人讀n時,鼻腔氣流微弱,鼻音不夠,聽起來與l非常相近。因此,這兩個聲母與相同韻母拼合時,可看作一個音節(jié)。舌面后音k、x與開口呼韻母拼出的音節(jié)可以兒化,但k‘、?則拼不出兒化音。舌面前音t?、t?‘、?、?本身就不能與開口呼韻母相拼,因此也拼不出兒化音。舌尖前音與開口呼韻母相拼的音節(jié)有對應(yīng)的兒化音。值得注意的是,與普通話相比,廣元話沒有舌尖后音t■、t■‘、■、r。所有普通話中讀舌尖后音的詞,廣元話讀法都對應(yīng)舌尖前音ts、ts‘、s、z。零聲母部分的開口呼兒化音只有兒化音的本音。此外,齊齒呼、合口呼和撮口呼韻母也能從上表看出兒化音的拼合規(guī)律,限于篇幅,其具體拼合情況不必贅述。
綜上所述,與開口呼韻母相拼且能夠兒化的是聲母中的唇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面后音及零聲母。與齊齒呼韻母相拼且能夠兒化的是聲母中的唇音、舌尖中音、舌面前音、零聲母。與合口呼韻母相拼且能夠兒化的是聲母中的舌尖前音、舌面后音及零聲母。與撮口呼韻母相拼且能夠兒化的是舌面前音聲母、零聲母。這些聲母與對應(yīng)的韻母相拼,其音節(jié)兒化后,韻母部分完全相同,形成獨具特色的兒化音。下面列出該拼合規(guī)律的圖示:
表4:廣元方言兒化音拼合規(guī)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廣元話兒化音的分布是非常有規(guī)律的。除零聲母以外,按照發(fā)音部位的不同,廣元話的聲母可分為五類:唇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面前音、舌面后音。如上表所示,每一類聲母只能與兩類韻母拼合形成兒化音。例如,唇音只能與開口呼、齊齒呼韻母拼合形成兒化音,舌尖前音聲母只能與開口呼、合口呼韻母拼合形成兒化音,舌面前音聲母只能與齊齒呼、撮口呼拼合形成兒化音。當然,在那些不能形成兒化音的音節(jié)中,有一部分是因為聲母和韻母拼合的音節(jié)在方言中不表義,而被排除在話語系統(tǒng)之外,如舌尖前音不與齊齒呼、撮口呼韻母相拼,舌面前音不與開口呼、合口呼相拼。但有些音節(jié)不能兒化只與方言的特殊用法有關(guān),如唇音聲母本來可以與合口呼韻母相拼,但是拼合后的音節(jié)不能形成兒化音的讀法。這是由廣元話兒化音的特殊發(fā)音決定的。
在普通話中,兒化這種語音現(xiàn)象,跟詞匯、語法有密切的關(guān)系,它具有區(qū)別詞義、區(qū)分詞性和表示感情色彩的作用。廣元話的兒化音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情感色彩,這是因為有相當一部分的兒化音都用于人名。但這并不排除也有部分兒化音可以用來區(qū)別詞性和詞義,比如“畫”[xua]和“畫兒”[xu?r],前者既可以表示動詞又可以表示名詞,后者只表示名詞。因為廣元方言本身就是北方方言的一部分,具備北方方言的一些共同特點也是合理的,因而這不是廣元方言的獨特之處。一般情況下,廣元話用疊音方式來處理區(qū)別詞性的情況,如動詞“蓋”的名詞形式,普通話采用兒化“蓋兒”來表現(xiàn),有的方言區(qū)則采用加后綴的方式即“蓋子”來表現(xiàn),廣元話則通過疊音“蓋蓋”的方式來表現(xiàn)。
廣元話的兒化音在詞匯和語法上與普通話差異不大,二者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語音上??偟膩碚f,廣元話不是所有的音節(jié)都能夠兒化,即兒化音的范圍沒有普通話廣。此外,與普通話相比,廣元話除人名以外,其他詞語是否讀為兒化音往往具有強制性,不能隨意改變。
注釋:
①有法:方言詞的能愿動詞,表示“可以,能夠”。
②表格中能夠兒化的后鼻音韻母ing,在廣元話中都讀前鼻音。
[1]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增訂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廣元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廣元縣志[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4.
(劉喬肖萍浙江寧波寧波大學(xué)人文與傳媒學(xué)院31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