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菲
武義縣第一人民醫(yī)院,浙江 武義 321200
腦外科顱腦損傷病人的護理體會
張曉菲
武義縣第一人民醫(yī)院,浙江 武義 321200
目的:觀察腦外科顱腦損傷病人綜合護理的效果方。方法:52例顱腦損傷患者回顧性分析給予綜合護理,包括①心理護理;②常規(guī)護理;③呼吸道護理;④并發(fā)癥的護理;⑤康復期護理。結(jié)果:護理后1組61.5%,2級28.8%,3級7.7%,無5級。護理前后焦慮評分、抑郁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非常滿意48.1%,基本滿意36.5%,滿意15.4%,不滿意3.8%,總滿意度84.6%。結(jié)論:給予顱腦損傷患者全面細致精心的護理,可以減少患者的不良情緒,改善其病情,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減少死亡率,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
顱腦損傷;綜合護理;預后
顱腦損傷是由于患者受到外力的沖擊而導致其腦部受到損傷,使大腦中的重要功能區(qū)域發(fā)生軟化,甚至壞死,大腦的一部分功能喪失,因此顱腦損傷后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患者的情感思維混亂、肢體行動障礙、語言智能較正常水平有明顯的下降以及神經(jīng)功能障礙等,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是病死率以及致殘率較高的疾病,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造成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明顯下降,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痛苦,同時也給社會帶來了沉重負擔[1]。因此對顱腦損傷后除了給予臨床治療以外,還應該進行特殊護理,對促進患者恢復健康具有重要意義。筆者回顧本院顱腦損傷患者,以綜合護理方法收到較好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觀察病例為2011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顱腦損傷患者,共52例。根據(jù)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男35例,女17例;年齡22~56歲,平均(45.6±2.1)歲,根據(jù)格拉斯哥意識評分,輕型24例,中型15例,重型13例;硬膜外血腫患者26例,硬膜下血腫伴腦挫裂傷患者21例,原發(fā)性腦干損傷患者5例;高中以下文化程度32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20例;車禍受傷28例,墜落受傷11例,暴力受傷13例。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所有患者均經(jīng)MRI或者CT檢查確診為顱腦損傷,符合顱腦損傷的相關診斷標準[2]。排除意識不清楚以及不愿配合研究的患者,排除其他嚴重疾病以及精神疾病患者。
顱腦損傷患者綜合護理方法:①心理護理:大多數(shù)患者在顱腦損傷術后都伴有認識、感覺、運動等功能障礙,患者的日常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再加之疾病的影響,患者很容易產(chǎn)生巨大的心理壓力,若沒有及時進行疏導,難免會產(chǎn)生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對其功能的恢復失去信心。因此護理人員要及時與其進行夠通,利用文字、手勢等與其進行交流,觀察患者的表情反應,盡量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并指導患者家屬與其進行溝通,讓其感受家庭的溫暖,鼓勵患者,增加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②常規(guī)護理:護理人員密切觀察患者的意識、瞳孔以及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若瞳孔對光反射遲鈍甚至消失,則可能出現(xiàn)腦疝,應立即告知醫(yī)師,并做好搶救準備,若患者的呼吸和脈搏變慢且血壓升高,則可能為顱內(nèi)高壓,需要對其進行處理??傊芮杏^察患者的意識、瞳孔的變化,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患者的病情變化。③基礎護理:患者臥床休息時其床頭應抬高15°左右,以利于靜脈回流,減輕水腫。對于長期臥床的患者需要每2 h對其進行翻身一次,在翻身時要注意將其頸部維持在中立位,以減少顱內(nèi)壓力,并注意保持被褥的整潔,對于枕部等與床墊摩擦比較大的地方可以墊上軟墊,以保證舒適。飲食方面,在患者意識不清醒階段,可以給予患者鼻飼處理,但是要保證營養(yǎng),待患者意識比較清醒時,可以給予半流質(zhì)食物,之后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④呼吸道護理:顱腦損傷患者的吞咽能力喪失,不能將口咽的分泌物排除,使痰液在肺內(nèi)瘀積,進而導致大量細菌的繁殖,使肺部發(fā)生感染,因此護理人員應適時進行人工氣道的濕化,將痰液稀釋,定時對其進行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的排出,保證呼吸道的通暢,必要時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做好氣管切開工作,嚴格無菌操作。⑤并發(fā)癥的護理:保證口腔的清潔,對口腔進行護理,每天2次,避免感染的情況發(fā)生;對于留置導管患者應定時開放導尿管,對其膀胱功能進行訓練,保證患者尿道口的干凈整潔,定時將導尿管更換,囑咐患者多飲水,以避免尿路感染的發(fā)生;預防癲癇的發(fā)生,癲癇的發(fā)生會使患者的病情發(fā)生惡化,因此在護理中應密切觀察患者,及時發(fā)現(xiàn)癲癇發(fā)作前的信號,控制其發(fā)作,改善預后。⑥康復期護理:在患者病情穩(wěn)定之后可以對癱瘓肢體進行被動屈伸以及按摩,以及降低肌力低下等廢用綜合癥的發(fā)生,根據(jù)患者的具有情況進行康復訓練,包括語言、肢體、平衡等訓練。另外還可以對其施以針灸治療,如顱腦損傷后偏癱患者可以對其浮白、膈俞、曲池、外關、太沖、陽陵泉、解溪等穴位進行針灸治療,緩解肌張力可以對其下肢勞宮、委中、下焦等進行針灸治療,每天針灸一次,以促進患者盡快恢復健康[3]。
3.1 觀察指標 護理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滿意以及不滿意四方面,護理滿意率=非常滿意率+基本滿意率。心理功能障礙的評估可以分為以下2個方面:采用自制量表對患者的焦慮情況以及抑郁情況進行評價,得分越高表示其情況越不好。根據(jù)GCS預后標準來判斷患者的感官、肢體功能的恢復情況。1級:患者生活可以自理,且肢體功能完全恢復;2級:患者的感官、肢體功能基本恢復,但是生活不能完全自理;3級:患者的感官完全恢復,但是其肢體有殘疾;4級:植物人;5級:死亡[4]。
3.2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分析,計數(shù)資料和等級資料以率或構(gòu)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或秩和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
4.1 患者護理后其護理效果的分布情況 見表1。1級61.5%,2級28.8%,3級7.7%,4級1.9%,5級無。
表1 患者護理后其護理效果的分布情況 例
4.2 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比較 見表2。護理前后焦慮評分、抑郁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4.3 護理滿意度情況 見表3。非常滿意48.1%,基本滿意36.5%,滿意15.4%,不滿意3.8%,總滿意度84.6%。
表2 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比較±s)
表2 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比較±s)
與護理前比較,①P<0.01
組別護理前護理后t值P值n 52 52焦慮評分46.23±15.54 37.48±13.35①3.07 0.0027抑郁評分49.14±12.13 40.54±11.25①3.74 0.0003
表3 護理滿意度情況 例
顱腦損傷患者術后多會留下顱腦損傷后遺癥,而顱腦損傷后遺癥是指患者顱腦損傷之后其病情基本好轉(zhuǎn),但是遺留下來的各組織、器官遭到損傷,存在功能上的障礙,患者的肢體活動受到限制,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痛苦,增加經(jīng)濟負擔[5]。顱腦損傷后遺癥并不只是患者的中樞系統(tǒng)受到損傷,它是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損傷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使患者的病情逐漸加重,最終導致各種后遺癥的發(fā)生,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患者在病情穩(wěn)定之后應該盡早進行護理,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患者在術后受病情的影響,不愿接受事實,因此很容易出現(xiàn)心理障礙,而心理障礙是顱腦損傷患者術后比較常見的一種功能障礙,患者易出現(xiàn)抑郁、孤獨等情緒,不愿意配合治療甚至放棄治療等,對于患者術后的康復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而此時先給予患者心理護理,可以在不同程度上解決患者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使其愿意配合護理和治療,在護理過程中重視家屬的參與,使患者感受家庭的溫暖,從而幫助其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使其以良好的心態(tài)接受后續(xù)的治療及護理,有研究表明心理護理是治療成功的重要保障[6]。在后續(xù)的護理中,通過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瞳孔等變化情況,可以及時了解患者的病情變化,防止意外的發(fā)生;另外給予患者呼吸道護理,可以避免誤吸的發(fā)生,保證呼吸道通暢,避免肺部發(fā)生感染,另外再給予并發(fā)癥的針對性護理,可以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一般認為在康復期間越早給予針灸治療,效果越好。中醫(yī)學認為,針灸可疏通氣血,改善腦循環(huán),增加腦組織血氧供給,使交感神經(jīng)處于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顱腦損傷后偏癱患者選用浮白、膈俞、曲池、外關、太沖、陽陵泉、解溪等穴,諸穴合用,可恢復神經(jīng)功能,緩解肌張力,增加腦血流量,改善腦組織的微循環(huán)和腦組織氧代謝,保護血腦屏障等,促進患者盡快恢復健康。諸穴共奏通絡醒神,疏通經(jīng)絡,平衡陰陽的作用。本研究表明,給予顱腦損傷患者全面細致精心的護理,可以減少患者的不良情緒,改善其病情,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減少死亡率,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
[1]劉翠華.重癥老年顱腦損傷患者氣管切開術后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8):9-11.
[2]金鈺梅,賈亞平,金成勝,等.居家護理對中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長期預后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11):965-968.
[3]王牡丹,何乃寧.重型顱腦損傷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8):1685-1686.
[4]李文波,許明智,賈福軍,等.漢密頓抑郁量表6項版本的臨床應用[J].中國神經(jīng)精神疾病雜志,2007,33(2):119.
[5]崔君霞,金奕,于華,等.35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血管內(nèi)低溫治療的分期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7):613-615.
[6]朱立霞,李鳳霞,楊敏,等.集束化護理在顱腦損傷躁動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15(2):28-29.
(責任編輯:馬力)
R651.1+5
A
0256-7415(2015)06-0312-03
10.13457/j.cnki.jncm.2015.06.142
2015-01-08
張曉菲(1979-),女,主管護師,研究方向:腦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