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寶燕
現(xiàn)在,很多語文課都注重它的表現(xiàn)形式,將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得非常精美,再加上精美的課件,可謂賞心悅目。但試問,有多少人注重語文的言語實踐功能呢?也許注意到了,但沒能將它切實地落實到課堂中去。個人認為,沒有將言語實踐列為語文課目標的課就不能算是一節(jié)真正的語文課,我們應該重新認真思考語文課的定義。
首先,語文課應該讓孩子學習語言文字。
在很多人的教學中,豐富的教學形式充斥著學生大腦,哪怕一個生字的教學,都配上精美的flash動畫,孩子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那些五花八門的教學輔助手段中。在這樣的教學引導下,勢必會降低孩子對課文中語言文字的關注度,那么他們還能扎實地學習語言文字嗎?我想,結果是不用說的。為什么一個生字的學習不能從字本身的音形義入手呢?教學輔助手段不是不可以用,但能注意一個度嗎?能意識到這是一節(jié)語文課嗎?語文課,應該做點對孩子有益的事,讓孩子切實學到我們祖國的優(yōu)秀文化。
其次,語文課應該教孩子學習如何表達語言文字。
經常聽課發(fā)現(xiàn),很多教者在教授課文中的字詞時,非常注重詞語的意思理解,在理解上做了引導,而且引導得非常好。可一旦學生理解了詞語,教者對詞語的講授也就結束了。這里為什么不緊跟著讓學生學習運用詞語呢?詞語的理解固然重要,但理解不正是為了運用嗎?我們可以換一個語境,考察學生對這個詞語的理解是否到位,對詞語的理解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文中的特定語境。只有在其它地方也能應用自如,才能真正稱得上“運用”這兩個字。
最后,語文課還應引領學生學習如何在實踐中運用語言文字,即言語的實踐性。
光在課堂上學會詞語的理解和運用并不行,還要讓學生將所學用到實踐中,比如一次文章的自主閱讀,一次小練筆,一次與他人交談等等,這些都應鼓勵孩子們去做,正如新課標中所說:“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p>
總之,語文課不僅要引導孩子關注語言文字,關注語言文字的運用,更要帶領孩子們到廣闊的天地中去實踐語文,讓孩子們在實踐中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語文絕對不是死摳教材,死摳知識,而是應該把語文放逐到更廣闊的天地中去,課內學方法,課外求發(fā)展,讓學生在語文教材之外,大量的讀書,大量的積累,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完成語文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