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斌
廣東美的暖通設備有限公司 廣東佛山 528311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電器盒組裝技術,通過采用自動化成線生產(chǎn)方式代替人工工序,探討電器盒自動裝配的可行性及解決方案,最后電器盒自動裝配技術具有較好的實施效果及應用。
關鍵詞:電器盒;自動化;裝配技術
1.電器盒組裝技術分析
(1)通過對電器盒組裝段結構工序進行分析,得出電器盒組裝工藝都包括了以下程序:第1人在散熱器上剝貼矽膠片→第2人進行刷涂散熱膏→第3人安裝散熱器及鎖螺釘→第4人安裝PCB板→第5人預打模塊螺釘→第6人預緊模塊螺釘→第7人鎖緊模塊螺釘→第8人鎖主板螺釘?shù)?,這些均有共同點。
(2)設備工藝布局優(yōu)化分析:為提高非標自動化設備的成功率和可靠性,優(yōu)先考慮工序分解滿足關鍵工藝設備的自動化要求;為滿足生產(chǎn)要求,需考慮采用自動化成線生產(chǎn)方式替代人工工序間傳送;為了均衡各自動化工序節(jié)拍,需分解某些復雜的手工工序(如將第3人裝
散熱器和鎖螺釘工序分為裝散熱器工序和固定散熱器工序);為替代人工檢驗工序,需考慮在某些重要工序后進行設備自動檢驗(即NG品的自動剔除);最后自動化線體規(guī)劃還要考慮到工序前后的接駁。
2.電器盒自動裝配技術的目標
(1)自動化目標:實現(xiàn)電器盒注塑件(A)、散熱器(B)、矽膠片(C)、散熱膏(D)、PCB主板(E)和螺釘(F)等零部件的自動化裝配。
(2)生產(chǎn)目標:聯(lián)機生產(chǎn)同一種產(chǎn)品的單個節(jié)拍時間≤13s/件。
(3)質量目標:設備整體自動化裝配的質量合格率要求≥99.1%(去除人工誤操作因素),且最后一道工序(合格品的取出)為100%的合格品。
3.電器盒自動裝配的解決思路和方案
為實現(xiàn)以上目標,分解和制定了以下自動化實施方案進行評估驗證過程。
3.1 規(guī)劃設計電器盒自動裝配線的整個工藝布局可行性方案
具體生產(chǎn)線流程如下:
電器盒工裝自動上線→第1人將電器盒外殼和主板放置到電器盒工裝上→自動貼矽膠片(輔線)第2人批量放置散熱器到輸送線上→機械手抓取散熱器放置到電器盒工裝上→自動刷涂散熱膏→機器人自動裝配散熱器→自動擰螺釘固定散熱器→不合格品(NG)自動取出工位→第2人取PCB板裝配到電器盒上→自動預打主板散熱器上的5個M3螺釘→自動預緊主板散熱器上的5個M3螺釘→自動鎖緊主板散熱器上的5個M3螺釘→自動擰主板上的1顆ST4.2×9.5TB的螺釘→不合格品(NG)自動取出→電器盒部件(合格品)自動出料到接駁皮帶線上(同時電器盒外殼工裝自動返回)→電器盒部件(合格品)進入人工接線工位
3.2 部分重要工序的自動化可行性解決方案
3.2.1 電器盒自動傳送定位解決方案
(1)為滿足生產(chǎn)線連續(xù)多工位自動化裝配要求,將電器盒工裝的主體結構設計為工裝板形式,為保證工裝板的強度和剛度,減輕重量和考慮到易切削加工性、導電性和防靜電要求,傳送工裝主體采用鋁合金(6063)壓制鋼板。
(2)為保證設備傳送過程中的精度,保證輸送工裝的耐磨性,采用鑲邊形式。
(3)與輸送倍速鏈條滾輪接觸的工裝板兩側底部采用調質中碳鋼(40Cr)鑲邊,以主體工裝主體不被鏈條的滾輪磨掉。
(4)在工裝定位過程中,與輸送線上阻擋器接觸的工裝板前后兩側,采用調質中碳鋼(40Cr)鑲邊,以防止工裝板前端被阻擋器上端滾輪碰花、劃痕而精度失效。
(5)為保證工裝板傳送過程中的精確定位,采用的先是阻擋器粗定位,再進行定位銷和定位套(工裝板上鑲入定位套)的精確定位方式。具體流程為:接近傳感器檢測工裝板到自動化工位→阻擋氣缸上升→阻擋氣缸上的滾輪擋住工裝板前端U型槽口→升降氣缸通過導柱導
套帶動定位銷(通過圓柱銷(1個)和菱形銷(3個)組合定位原理)插入工裝板上相應的定位套中→上升到位(采用機械限位,使工裝板每次均升到同一高度,不受鏈條磨損影響)→實現(xiàn)工裝板的精確定位。
3.2.2 自動裝配散熱器解決方案(5ST),自動化流程如下:
(1)工裝到達以后,通過付加在工裝下部的檢出跟蹤器,接近開關將變成ON,確認工裝到達;
(2)工裝被確認到達后,工裝的定位銷將上升,將工裝固定于指定的位置(定位銷有4支);
(3)散熱器安裝到電氣盒的卡扣部,如上圖那樣,將散熱器傾斜,嵌入卡扣按押進去,然后將散熱器垂直插入即安裝完成;
(4)安裝完成后,安裝工裝的指定的位置;
(5)安裝確認,若是Power Box的Hand側的2支浮動Pin能設置安裝正確認的話,Pin上升,近接Sensor能確認移動安裝;
(6)安裝完了后的散熱器 Hand,Unchuck后,返回至指定位置;
(7)電氣盒用Hand也將Unchuck,返回指定位置;
(8)set完了后,治具pallet定位pin下降,治具pallet通過鏈式輸送帶搬送至下一工位。
3.2.3 模塊自動打螺釘1解決方案(9ST),自動化流程如下:
(1)工裝到達以后,通過付加在工裝下部的檢出跟蹤器,接近開關將變成ON,確認工裝到達;
(2)工裝被確認到達后,工裝的定位銷將上升,將工裝固定于指定的位置(定位銷有4支);
(3)擰螺絲將分3段進行,首先螺絲到位前高速,低扭力進行。數(shù)顯伺服電動螺絲批可以自由設定扭力和分段擰螺絲。擰緊扭力在0.03N·M~0.2N·M間可調節(jié)。
(4)有關于螺絲擰緊時的檢查,螺絲有無的檢出,浮起檢出,滑牙(螺紋不良)檢出,依各類檢出判斷其OK,NG。NG的時候,搬送工裝上的NG FLAG會被推出,下一工序開始的作業(yè)不實施,NG品由NG取出部取出。
(5)擰完螺絲后,工裝定位銷下降,工裝通過鏈式輸送帶送至下一工位。
4.電器盒自動裝配技術實施的效果(如表1)
表 1 電器盒自動裝配技術實施的效果
5.電器盒自動裝配技術的應用總結
(1)此次高精尖非標自動化設備研發(fā),是一次大的設計理念洗禮,方案從設計、工藝源頭進行了剖析,對結構和部分定位尺寸做了很多標準化的優(yōu)化改善以適應設備自動化要求,不僅減少了產(chǎn)品的種類,減少了自動化產(chǎn)品切換時間,更多的是提高了產(chǎn)品的一致性,使不同批次產(chǎn)品做到了通用互換性。
(2)通過此次高精尖非標自動化設備研發(fā),不僅突破了多項核心技術,更多的是掌握了很多未知非標設備研發(fā)的嚴謹性,進一步優(yōu)化了非標設備研發(fā)流程。
(3)設備非標研發(fā)過程跌宕起伏,雖歷經(jīng)了20余次調研和試驗分析,自動化工藝布局方案審定、結構改進評審、產(chǎn)品結構改善、自動化工藝參數(shù)確定、工藝質控評審、安全評審、生產(chǎn)試用評審等工作,也通過現(xiàn)場長時間的蹲點,反復觀察問題點發(fā)生,不斷對問題點進行總結,不斷商對解決方案進行了多次長時間的生產(chǎn)驗證,最終達到了預期目標。
參考文獻:
[1]郭運波,路長厚.基于變壓器油箱的自動裝配系統(tǒng)的開發(fā)[J].機械設計與制造,2008(02).
[2]王小牧.西門子PLC在底火成品自動裝配線中的運用[J].機床電器,2006(04).
[3]孟憲源,姜琪 編著.機械構型與應用[M]. 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