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靈英
實施新課改以來,廣大老師普遍感到教學內容多,教學的深度、廣度不好掌握,而教學的時間又很緊、學生之間的差異比較大、課堂教學的結構不容易緊湊等問題,再加上教學資源部豐富,突破教學難點的手段比較缺乏,造成了部分老師搶時間爭速度問題。如此種種的問題,歸根結底是課堂教學效率問題。假如我們化學課堂教學提高了,一切問題都等于解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說到底就是用較少的時間、精力的投入,取得學生最大程度的發(fā)展。那么,如何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最大程度的發(fā)展呢?
一、循序漸進,注意初、高中知識的相互銜接
注重高一化學的起始復習是搞好初、高中接軌教學的必要前提。有必要在摸清學生底細的前提下,采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復習方法,對學生存在的漏洞"對癥下藥地進行修補整理,通過對知識的再理解、再挖掘、再提高,使學生作好學高中化學的知識與心理準備。如有關溶解度的計算,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溫度下飽和和溶液中溶質質量、溶劑質量、溶解度三者之間的簡單換算。但溫度改變,溶解、結晶問題的計算是高中化學計算中的一個較為重要的類型,也是高考中常見的考點。在高一年級時要適當補充。又如“差量”法的應用,此法在中學基礎計算中應用較廣,初中階段不要求學生掌握該法,在高一年級要結合有關新課內容及習題補充講解并使學生逐步掌握。
二、課堂討論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當教學內容需要突出重點難點時,當學生的知識容易產生誤解時,課堂討論便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好方法,討論能夠拓寬學生的思路,便于集思廣益。例如噴泉實驗后學生很容易形成這樣的誤解——只有易溶于水的氣體才可以設計成噴泉。氨氣的噴泉實驗不僅是一個重要的實驗,而且還蘊涵著豐富的化學、物理學原理。所以每到這個新課時,我都會安排一節(jié)課作為一次研究性課題《噴泉實驗的條件與設計》的探討。這節(jié)課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來透過氨氣噴泉實驗的現(xiàn)象進行群體討論發(fā)現(xiàn)噴泉實驗的實質,在討論中我主要安排從以下幾個步驟著手:
(1)噴泉實驗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聯(lián)想到與我們生活中、自然界中產生噴泉的原理是一致的,形成壓強差。
(2)氨氣的噴泉實驗利用了氨氣的什么性質形成壓強差的?學生已經知道是利用了氨氣極易溶于水的性質,所以趁勢引導,在實驗中把氨氣換成哪些氣體也可以同樣形成噴泉。在這一步學生已經可以歸納出不同溶解性的氣體,感覺到溶解度不同的氣體對噴泉實驗的影響,意識到吸收液的作用。
(3)在2的基礎上,設計不同溶解性氣體,利用不同吸收液形成噴泉的實驗設計,同時也完整歸納出形成壓強差的條件。
(4)設計有色噴泉,如黃色的、黑色的、藍色的。在這4個步驟中學生的積極性完全被挑起,學生初步掌握了實驗研究的一般方法,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得到很好的激發(fā)。
(5)最后以幾個以往高考中能使學生思維得到發(fā)揮的有關習題來鞏固噴泉實驗的原理,在訓練中我明顯感覺到學生的思維拓寬了,他們敢大膽聯(lián)想、大膽想象,勇于創(chuàng)新,增強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多與生活聯(lián)系,改進探究實驗
過去的教學過程中,常有學生抱怨化學實驗枯燥,單一,許多學生畢業(yè)后談到對化學實驗的印象總離不開實驗室,離不開試管,酒精燈,每次做實驗之前老師總要先宣讀一遍注意事項,清點實驗用品,事先給出實驗操作步驟,然后學生進行驗證,記錄實驗現(xiàn)象……一堂實驗課就此結束。新課程強調課堂應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扮演的是課堂的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引領學生對知識進行主動發(fā)現(xiàn),主動探究。這一點在教材編寫中就可以看得出來,例如蘇教版必修一中編寫了許多學生探究實驗,并將原來很多教師演示的部分,都改為讓學生自主探究。與此同時,教師在探究實驗的設計上也可以嘗試做點改變,增強探究的趣味性以及與實際,如在講解銨鹽與堿共熱產生氨氣這個知識點時,教材中的實驗是將氯化銨與熟石灰混合于試管中進行加熱,通過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檢驗氨氣。本節(jié)課將實驗進行改進:取一張舊報紙,將氯化銨與熟石灰混合后,放在報紙中用手摩擦報紙加熱,然后檢驗氨氣。把原來在試管中用酒精燈進行加熱的實驗改變成用生活中隨處可接觸到的材料并進行摩擦加熱,讓學生改變對化學實驗的固有印象:“化學實驗很危險,動不動爆炸,一般都在實驗室做,而且離不開試管,酒精燈?!蓖ㄟ^一個簡單的改進實驗,讓學生體會到實際上在平常的生活中,他們幾乎每天都在接觸化學變化,化學就在生活中,對于書本上的方程式,物質的性質,也就沒那么難以記憶了。
四、加強實驗、深化概念
高中化學安排了一定數量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同時還有相當數量可利用實物、圖片、模型,通過觀察培養(yǎng)和教給學生從大量感性認識中加深對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加強直觀性教學,不僅能給學生以啟示,激發(fā)他們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還可使抽象要領具體化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記憶。在課堂上教師要提出要求,及時給學生以幫助,讓學生通過做實驗,逐漸掌握實驗操作的要領及原理。在這樣的隨堂實驗中,同學們逐漸學會了觀察、分析、歸納、總結及反思,同時實驗的技巧在技能也得到提高。
五、抓住關鍵,精講多練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既不搞面面俱到,處處設防,講得過細過全,也不能盲目讓學生泛泛做題,以做代講,而應抓住關鍵,應用啟發(fā)式,講其當講,練其當練。講則是講清概念、原理、公式的來龍去脈,使學生透過表面現(xiàn)象,抓住本質屬性,弄清內在聯(lián)系。練則是對概念、定律的鞏固和應用,培養(yǎng)學生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如物質的量濃度一節(jié),一是講清定義、導出數學表達式;二是做好演示實驗,獲得感性認識,加深對概念的理解;三是引導啟發(fā)學生掌握有關物質的量濃度計算的幾種基本類型,精選習題,通過練習加深對物質的量濃度概念及有關的理解和掌握。又如在做計算題時,注意精選一些與日常生活相聯(lián)系、與探究性學習相結合的好題。在解法上盡量一題多解、一題多變或尋求一解多題規(guī)律,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能力。
總之,高中化學教學不僅要做好初中到高中的順利過渡,使學生躍過初中到高中這個知識臺階,而且要讓學生盡快適應高中進度快、難度大的化學教學,增強學生學好化學的信心,盡快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從而提高化學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