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伊麗
摘 要:志愿者是博物館社會教育工作的一支新生力量,是博物館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博物館通過志愿服務團進校園的實踐和組織開展青少年志愿者服務活動,加強博物館與學校乃至其他社會團體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積極探索博物館志愿者在社會教育工作中的作用,轉(zhuǎn)變博物館服務理念。
關鍵詞:志愿者;服務;進校園;博物館文化
中國文字博物館是經(jīng)國務院批準建設的集文物保護、陳列展示和科學研究功能為一體的國家級博物館。2009年11月16日,中國文字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中國文字博物館是一組具有現(xiàn)代建筑風格和殷商宮廷風韻的后現(xiàn)代派建筑群,總占地256畝。
一、中國文字博物館志愿者工作概述
中國文字博物館志愿者組織旨在任何人志愿貢獻個人時間和精力,在不為物質(zhì)報酬的前提下,秉持協(xié)助他人改善社會的宗旨,不求私利與報酬的社會理念,堅持為中國文字博物館的參觀者提供免費講解服務,結(jié)合實際認真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講解水平,使中國文字博物館的志愿者工作不斷完善。
二、中國文字博物館志愿者工作剛剛起步
中國文字博物館志愿者工作開始于開館前夕,于2009年10月下旬進行了第一批志愿者招募,網(wǎng)上報名和現(xiàn)場報名共計500余人,最終確定入選中國文字博物館志愿者203人,分別對入選的志愿者進行了拓展培訓,并建立志愿者個人檔案189份,包括志愿者個人信息、分組意愿和服務時間等內(nèi)容。第一批志愿者主要來自安陽師院和安陽工學院的學生,他們朝氣蓬勃,熱情高漲,在中國文字博物館開館活動中,不顧嚴寒、不計報酬,為確保中國文字博物館震撼開館付出了自己的汗水和努力!他們熱情的服務態(tài)度、負責的精神贏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根據(jù)工作需要,此后中國文字博物館每年定期都面向社會招募志愿者,充實志愿者隊伍。對志愿者進行了博物館常識、禮儀、普通話等方面的培訓,并為每一個志愿者辦理了工作證。2012年6月10日,中國文字博物館志愿服務團正式命名,并成立了中國文字博物館志愿者協(xié)會,隸屬于中國文字博物館社會宣傳教育部。2013年5月起,中國文字博物館開展了中國文字文化進校園活動,先后在安陽市第一職業(yè)中專、安陽市第四中學、安陽工學院、安陽師范學院、人民大道小學等院校進行宣講。
三、中國文字博物館志愿者工作完善和活動豐富
為了豐富志愿者的文化生活,增強中國文字博物館志愿者隊伍的凝聚力,在每年的“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青年志愿者服務日及法定節(jié)假日都要組織該館志愿者“進社區(qū)”或義務宣講活動。為調(diào)動志愿者的積極性,增加競爭意識,中國文字博物館宣教部按計劃每年對志愿者們進行兩次業(yè)務考核,形式多變。與此同時,中國文字博物館充分發(fā)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輻射功能和作用,擴展受眾群體。將留守兒童、農(nóng)民工子女等弱勢群體融入社會教育中。
四、文字文化進校園活動的互動與收效
2013年4月15日,中國文字博物館志愿服務團文字文化進校園宣講活動第一站——安陽市第一職業(yè)中專。座談會后,志愿服務團副團長付平為一職專近200名學生進行了題為“文字的魅力”的專題講座,講座從文字的力量到文字為什么有那么大的力量,從中國文字到外國文字,生動幽默,高潮迭起,贏得同學們一陣陣掌聲。
文字文化進校園宣講活動,是中國文字博物館志愿服務團通過將中國文字文化精華帶進校園的方式,增強青少年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和中國文字文化的認同和自豪感。
五、對中國文字博物館志愿服務團進校園活動的思考與探索
1.加強與學校的緊密聯(lián)系,建設好青少年漢字文化教育基地
(1)建立宣傳教育的長效機制。館校之間要長期聯(lián)系、加深合作。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將教育基地建設由外入內(nèi)、由表及里的逐步推進。
(2)中國文字博物館應發(fā)揮本館志愿服務團的作用。我們就要充分發(fā)揮教師與學校、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在志愿者管理志愿者的基礎上,將進校園活動得以豐富和完善。
2.青少年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作用
(1)在參加博物館志愿服務的過程中,能夠?qū)⒆约核鶎W知識與技能運用于實踐,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參與博物館和社會公益活動,不僅可以塑造青少年學生良好的個性,提高綜合素質(zhì),而且也是他們樹立正確價值觀念的重要渠道。
(2)從德育角度來看,青少年學生參加博物館志愿活動為新時期我國中小學校主抓思想教育工作開辟了新的途徑。通過組織學生進博物館,使學校能利用自身和社會的雙重資源教育學生,幫助學生成才。
事實證明,青少年學生參與博物館志愿服務無論對于自身素質(zhì)的提高,還是對志愿服務事業(yè)的發(fā)展以及對博物館事業(yè)乃至 中國文化傳承都有著積極深遠的意義。同時,我們認為志愿服務團進校園活動體現(xiàn)了博物館服務理念的轉(zhuǎn)變,實施好這一活動必須加強博物館與學校乃至其他社會團體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認真培訓一支強有力的志愿服務隊伍,為觀眾的文化需求提供更為全面的服務。
參考文獻:
[1]李易志.對我國博物館志愿者工作的思考[J].中國博物館,2004(03).
[2]陳佳.關于中國青年志愿者組織發(fā)展現(xiàn)狀的思考[J].理論界,2006(02).
[3]史紅.博物館志愿者內(nèi)涵及價值初探[D].蘭州大學,2012.
[4]付建軍,李金華,孫玉偉.青年志愿者服務與大學生素質(zhì)教育[J].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10.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