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伐利亞州是教育改革搞得較好的一個州。該州十分重視基礎教育,在其管理和教學上都有一套獨特的、與兒童年齡相適應的辦法。
巴州的學生入學時才6 歲,有很大的依賴性。因此,每所小學都建立了“班主任”制,班主任擔任該班的全部課程或者至少是絕大部分課程的教學。
由一個教師給學生上課,可以使他們很快與教師熟悉起來,逐漸適應學校生活。另外,教師也能盡快摸透每個學生的性格脾氣,了解其智力水平,有的放矢地教學。班主任除了上課,還要在課余時間輔導學生,并跟學生一起活動、做游戲。
在這種教學組織形式的基礎上,巴伐利亞州的小學實行了組合教學,這種教學無論在內(nèi)容、教法和安排上都有與眾不同的特點?,F(xiàn)以一、二年級為例。一、二年級的主課有德語、數(shù)學、常識、音樂、舞蹈、藝術(shù),一共是17節(jié)課。教師并不按照學科內(nèi)容一節(jié)一節(jié)地上課,上完一節(jié)德語課,再上一節(jié)數(shù)學課,而是根據(jù)教學上的要求和學生的接受能力,自行安排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和進度。
例如:教師給一年級的學生上課,一開始就讓學生數(shù)數(shù),從1 到100,接著把教室里的桌椅數(shù)一下,再加上墻上的畫等,算一算一共是多少。然后,把教師事先寫在黑板上的算術(shù)題做一遍,寫在本子上,這一教學單元結(jié)束后,教師帶領學生邊唱歌邊舞蹈。一刻鐘后,學生又坐下來聽教師講解當?shù)馗鞣N鳥類是如何過冬的。學生們還仔細地觀察了這些鳥兒,并輪番描述了自己熟悉的鳥兒。在這一個半小時中,學生不僅上了數(shù)學、音樂與舞蹈課,還上了常識課和語文課。這樣的組合性教學,既考慮到孩子的注意力不易持久的因素,又使各類知識融會貫通,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從三年級開始,教師才漸漸地按照學科內(nèi)容上課。
組合教學十分注重直觀教學。由于小學對抽象的概念、空洞的理論不易理解,教師往往借助實物、圖畫、地圖、模型及視聽資料等等,使課上得生動活潑。例如:一年級學生學習數(shù)學,教師首先通過幻燈片按順序講解1~10 這些數(shù)的概念。又例如:幻燈片上有一棵樹,下面寫著1(eins),有3 個蘋果,下面寫著3(drei)。學生會讀會寫后,教師發(fā)給10 個同學每人一張大紙片,上面有一個數(shù),隨后就叫他們根據(jù)數(shù)的大小排隊。有時,有人排錯了隊,下面的學生就馬上舉手指出錯誤,過一會兒,又按照另外的方法操練。這樣形象而富有趣味的教學,調(diào)動了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
組合教學要求教師把學生當孩子來看待,要通過輕松愉快的氣氛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游戲性教學是一個重要的方法。在教《購物》這一課題時,教師并沒有滔滔不絕地講如何購買東西,而是事先叫學生同父母一起到超級市場、百貨商店買東西,讓他們親身體驗買東西的種種情景,然后在課堂上以售貨員和顧客的角色進行表演。表演完了,教師還讓學生一起討論。學生似乎在做游戲,然而卻在游戲之中開動了腦筋,學到了知識。在復習鞏固寓言故事時,教師讓幾個學生分別擔任故事中的角色,有的還帶上了教師做好的面具,如小白兔、金魚等。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進行表演。這樣本來要花很大精力才能背誦的課文,學生不知不覺地在表演中背出來了,而且記得特別牢。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