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麗麗
[摘要]山東省棗莊市白馬泉地區(qū)有大面積石灰?guī)r分布,是山東省重要的石灰?guī)r礦產地之一。礦體主要賦存于寒武紀張夏組地層中,層位產出穩(wěn)定,分布面積廣,具有廣闊的找礦前景和巨大的資源潛力,區(qū)內已探求(332+333)資源量1.2億t,規(guī)??蛇_大型。文章在系統(tǒng)闡述成礦地質背景、礦區(qū)地質特征及礦床地質特征的基礎上,并對其礦床成因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地質特征 礦床成因 石灰?guī)r礦
[中圖分類號] F407.1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5)-8-101-1
白馬泉地區(qū)有大面積石灰?guī)r分布,是山東省重要的石灰?guī)r礦產地之一,區(qū)內已查明石灰?guī)r礦3層,探求(332+333)資源量1.2億t,規(guī)??蛇_大型。該礦床未來的開發(fā)利用可以增加市場供應量,有利于保持和鞏固山東省水泥生產大省的地位,同時有利于地方經濟的發(fā)展。
1成礦地質背景
本區(qū)大地構造位置位于華北板塊(Ⅰ)魯西地塊(Ⅱ)魯中隆起區(qū)(Ⅲ)棗莊-韓莊坳陷(Ⅳ)嶧山凸起(Ⅴ)的東部。
本區(qū)屬華北地層大區(qū)魯西地層分區(qū)濰坊—臨沂地層小區(qū),區(qū)內地層發(fā)育,從老到新主要有寒武系長清群朱砂洞組、饅頭組,九龍群張夏組、崮山組和炒米店組,為一套淺海相碳酸鹽巖夾陸源碎屑巖沉積建造,巖石多裸露地表,巖層總體走向65°—110°,傾向335°—20°,第四系僅分布于山腳下及溝谷處。其中,張夏組為本礦床賦礦層位,饅頭組洪河段為礦層直接底板。
區(qū)內構造較為簡單,以褶皺構造為主,斷裂構造次之。褶皺構造主要表現(xiàn)為寬緩的不對稱褶皺,背斜與向斜平行展布,褶皺軸向55°-66°,向北東傾伏,傾伏角12°—15°,背斜的北西翼與向斜南東翼產狀較陡,背斜的南東翼與向斜的北西翼產狀平緩,有北西翼大于南東翼的不對稱特征。礦區(qū)中部褶皺主要表現(xiàn)為一背斜,北西翼傾向320°—340°,傾角18°—36°,巖石地層為張夏組泥斑巖段和下灰?guī)r段;南東翼傾角8°—13°,巖石地層為張夏組下灰?guī)r段、泥斑灰?guī)r段和上灰?guī)r段。此褶皺控制了礦床Ⅱ礦段礦體的展布形態(tài)。區(qū)內斷裂構造不甚發(fā)育,共有4條。按其走向可分為北北東向、北東向和近南北向三組,其中以北東向規(guī)模較大,北東東向F2斷層對礦層影響較大。
區(qū)內未見巖漿巖出露。
2礦床地質特征
礦床共分3個礦層,自下而上編號依次為①、②、③,分別與張夏組下灰?guī)r段、泥斑灰?guī)r段和上灰?guī)r段相對應。同時,整個礦床又按地貌形態(tài)和礦體分布特征劃分成3個礦段,自南東向北西分別為Ⅰ、Ⅱ、Ⅲ礦段。
礦層總體走向北東,向北西傾斜,Ⅰ、Ⅲ礦段礦層產狀較為平緩,傾向320°~340°,傾角10°~24°。Ⅱ礦段發(fā)育相互平行的不對稱背斜和向斜,褶皺軸走向北東,向南東傾斜。由于褶曲的影響造成礦層產狀的不穩(wěn)定。礦層傾向為北西330°~340°或南東150°~160°,傾角18°~36°。此外Ⅱ礦段的中部發(fā)育一條斷層(F2),斷層地表呈弧形,總體走向55°,北西傾斜,傾角60°。垂直斷距25~65m。造成礦層的重復和不連續(xù),對礦層產狀也有一定影響。
礦石品級以Ⅰ級品為主,少量為Ⅱ級品,礦床平均品位為CaO51.10 %,MgO2.48%。
2.1礦層地質特征
(1)礦層位于礦床下部,在全礦區(qū)分布面積最大,沿走向控制長度650m,沿傾向控制長度1280m。厚度29.30—64.36m,平均39.97m。礦層厚度較為穩(wěn)定,厚度變化系數(shù)24.88%。
(2)礦層位于礦床的中部,在區(qū)內分布較廣。地表出露面積最大。沿走向控制長度616m,沿傾向控制長度1370m,由于風化剝蝕等原因,②礦層多發(fā)育不全。厚度19.44-51.00m,平均35.12m。
(3)礦層位于礦床上部,在區(qū)內分布較少,不連續(xù)。主要集中分布在283.8-293.3高地頂部,在左山頂部也有少量出露。沿走向出露最大長度540m,沿傾向分布最大長度470m。由于長期的風化剝蝕,③礦層殘存不全,厚度變化較大,為8.72-62.90m,平均厚度31.02m。
2.2礦石質量
礦石主要由碳酸鹽礦物及少量的粘土礦物和微量的硅酸鹽礦物、氧化鐵質組成。碳酸鹽礦物95-99%,以方解石為主,白云石少量。
礦石的化學成份主要是CaO和燒失量(CO2↑),次為MgO、SiO2、Al2O3、Fe2O3、K2O、Na2O、SO3、Cl-等。
礦石的主要結構有鮞粒結構、泥—微晶結構、球粒結構、生物碎屑結構和粉晶結構等。
礦石中主要有益組分為CaO、SiO2、Al2O3和Fe2O3,有害組分為MgO、K2O、Na2O、SO3、fSiO2及Cl-等。
2.3礦石類型及品級
礦石工業(yè)類型為水泥石灰?guī)r,自然類型為鮞?;?guī)r、云斑藻灰?guī)r、薄層灰?guī)r、生物碎屑灰?guī)r、泥斑灰?guī)r和藻灰?guī)r等。依據(jù)工業(yè)指標,將礦石分為Ⅰ級品和Ⅱ級品2個品級類型。其中,Ⅰ級品占72.3%,Ⅱ級品占27.7%。
2.4礦體圍巖
礦體直接裸露地表,礦層底板為寒武紀長清群饅頭組洪河段,巖性為砂質灰?guī)r和鈣質砂巖等,產出穩(wěn)定,產狀平緩。
3礦床成因探討
該礦床為海相沉積礦床。從礦石類型、礦層厚度及沉積韻律分析,礦床是在比較穩(wěn)定的潮下高能環(huán)境中沉積的。
在高能環(huán)境中,過飽和海水中的碳酸鈣圍繞著呈懸浮狀態(tài)的質點——泥質礦物、先晶出的方解石等,沉淀出泥晶方解石,并繼續(xù)在海水作用下翻滾懸浮,繼續(xù)有泥晶方解石產出,并在其上結晶沉淀,形成了鮞粒。當鮞粒直徑達到了一定大小,其質量足以克服海水的機械能量時,便在海底堆積下來。鮞粒之間則又沉淀了泥晶方解石。當海水能量相對減弱,不能使較大的顆粒處于懸浮狀態(tài)時,泥質礦物相互吸附凝集,形成了鈣、泥質斑塊,局部含藻鈣質團塊及泥晶方解石,成為“基質”,經成巖作用,分別形成了鮞狀灰?guī)r和泥斑灰?guī)r、云斑灰?guī)r、藻灰?guī)r。存在于鮞粒和斑塊四周圍空隙中的鹵水,在成巖作用的同時,被鮞粒和斑塊吸附滲入,局部交代了斑塊中的一些方解石。在潮下高能環(huán)境中,海水在不同時期有規(guī)律地相對增高和降低,形成了厚層鮞狀灰?guī)r——中、厚層泥斑灰?guī)r以及云斑灰?guī)r的沉積韻律。
參考文獻
[1]郭寶奎 李光明.山東省水泥用灰?guī)r礦資源形式分析與對策研究.山東省材料發(fā)展報告,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