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紅紅
自參加工作以來,總是能聽見、看見很多教師都在因為學生不好管而困擾、抱怨,所以從步入講臺開始,我便決心自己定要開辟出一條途徑,為擺脫周旋于學生和家長之間,與其愁緒萬千,不如走進學生,多多與學生接觸,了解學生以及學生的生活,想來定會游刃有余。
2012年8月,我由原單位調到吉林省長春市寬城區(qū)柳影中學任教,來之前就對學校以及學生和家長有所耳聞,可以說已經(jīng)做了準備,工作步入正軌后,我開始逐個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學生的家長我個個都通過電話,可是當我真正踏上本次家訪之路時,我才體會到“電訪”所不能達到的效果。
俗話說:“情感是教育的橋梁?!崩蠈懙摹坝H”字,也說明一個道理:人要常見面才會親。利用休息時間,我來到幾個學生家中進行家訪,感受頗深。所以,家訪能讓我們和學生家長打成一片,感情親切融洽。這樣,家長們就不再會有什么誤會和責怨,我們的工作就能得心應手。
例如我班有個高同學,家境優(yōu)越,在老師和學生眼中都是很優(yōu)秀的學生,但是本學期這個學生卻出現(xiàn)了讓很多老師都很疑惑的狀況:上課趴桌子、沒精神、睡覺或者走神等等,平時勞動積極的他也開始學會偷懶,撒謊。這些情況,我和家長在電話里溝通過,也跟孩子談過,但是聰明的他都是婉言“過關”,可是情況依舊。
在一次周一的早晨,我發(fā)現(xiàn)孩子的臉被打得多處淤青,我側面問過孩子原因,雖然孩子非??隙ū硎臼亲约鹤驳模铱偸怯X得疑點很多,所以綜合以上孩子的表現(xiàn),我決定去孩子家進行一次家訪。
來到長春市合隆鎮(zhèn),找到了他家,孩子的父母在很早以前就離異了,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主要的經(jīng)濟來源由姑姑承擔,生活還算過得去,從爺爺奶奶的話語中我了解到,孩子在家里多數(shù)是沉默寡言的,并且很有個性,并不像在學校表現(xiàn)的那樣活潑積極,當我講述了孩子在學校中的表現(xiàn)時,我看到了爺爺奶奶臉上的喜悅,當然,我也逐漸地滲透了孩子本學期的表現(xiàn)情況,他們表示很擔憂,很無奈。
我仔細看了孩子的書桌,臥室中的作息時間表,以及平時孩子看的課外書,我發(fā)現(xiàn),其實他是一個樂意讀書的孩子,更是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強的孩子,可以說與同齡孩子比較,他是比較成熟的一個。
家訪后,我與爺爺、奶奶達成共識,對孩子思想方面的教育要加強。其實在孩子的心里,渴望與家長溝通,更希望得到家長的關心和理解,我與家長進行了長達三個小時的聊天,也滲透了孩子的狀況,家長表示說,因為孩子的父母分開時間太久,對孩子主要是以順從為主,可是孩子天生好強,所以會很叛逆,他們表示會全力配合學校和老師,讓孩子成才更成人。
其實家訪只是一個開頭,我趁熱打鐵,把自己跟孩子的距離盡可能拉近,與孩子處于平等的狀態(tài)下長談了一次。在整個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高同學很坦誠地跟我說了很多很多,包括打架、與家長鬧翻、早戀等,我在孩子的眼中看到了信任,更看到了期望——他希望我能一如既往地把他當好學生,更加認識到自己是在犯錯,并當場表示愿意改正壞習慣。
在這次的家訪活動中,我深刻體會到,通過家訪來讓教師與學生跨越學校的界限,更加深入地了解學生在生活中的情況,了解到學生的隱性問題,教師與家長也打破了教師高高在上、家長畏懼教師的局面,這樣家校合作,找到學生會產(chǎn)生不良行為的原因,更有利于教育和培養(yǎng)學生,大家都受益匪淺。
在現(xiàn)今社會的學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個體,也不完全是某一家的孩子,當全社會都在追尋夢想的時刻,學生已經(jīng)成為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管理對象。作為教師,有責任更有義務深入走進學生的生活,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而較好的方式就是教師家訪。而且在家訪中讓我對教師有了新的認識,當然也希望有更多的教師可以加入這個隊伍,跟更多的學生走得近些,和更多的家長成為朋友。
對于教育事業(yè)而言,我這個晚輩后生任重而道遠,革命尚未成功,我還仍須努力,并將教育中的家訪進行下去,在未來的教育事業(yè)中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