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日登木圖
摘 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要根據本行政區(qū)域內動物養(yǎng)殖情況、流通模式、動物疫病流行特點和地理環(huán)境等特征,合理設置有代表性的固定監(jiān)測點,根據不同類別的監(jiān)測場點,按照生物統計學原理確定監(jiān)測數量和采樣比例,確保監(jiān)測樣品的代表性、真實性和樣品質量。每個監(jiān)測點要做到動物背景清楚,場點主動配合,樣品采集順暢,運送保存規(guī)范,風險因素回溯有據。同時,按照疫病監(jiān)測與流行病學調查相結合的原則,在流行病學調查過程中發(fā)現異常情況,及時開展針對性的監(jiān)測。為進一步探索研究定點監(jiān)測機制,推動各地逐步建立全面監(jiān)測和定點監(jiān)測相結合的科學監(jiān)測模式,為科學準確評估全國動物疫病和疫情發(fā)生形勢奠定基礎。
關鍵詞:動物疫??;預防控制;監(jiān)測機制
隨著國家動物防疫水平的不斷提升,畜禽疫病監(jiān)測實驗室工作在各級動物防疫部門迅速開展起來,監(jiān)測工作的開展需要大量的血清,采血是獲取血清的主要技術手段。下面將牛、豬、羊、禽等畜禽的采血技術方法做以詳細論述,為動物疫病檢測工作順利完成和重大動物疫病的防控打下基礎。
一、牛血樣的采集
按照國標奶牛生產技術規(guī)程,奶牛布病檢測是獸醫(yī)部門一項日常任務,每頭奶牛每年必須接受不少于1次的布病檢測,再加上其他牛疫病防疫效果的監(jiān)測,因此牛血清的需要量就相對較大。一般散養(yǎng)戶多采用頸靜脈采血法,規(guī)?;B(yǎng)殖場多采用尾靜脈采血法收集血清。
(1)頸靜脈采血。牛頸靜脈分為頸內靜脈和頸外靜脈,頸內靜脈較小與頸動脈伴行,末端與頸外靜脈匯合。頸外靜脈較粗,位于頸部肩骨乳突肌與胸頭肌間的凹窩內采血前助手要保定好牛頭部,使其向一側上仰,使側頸靜脈暴露出來,采血者站立于牛頸部頸靜脈暴露一側,取l6號針頭,以拇指、食指和中指夾住,依靠腕力,垂直扎進頸靜脈上的皮膚,然后調整位置,針頭一旦進入血管,血液即會噴射而出。
(2)尾靜脈采血。牛尾靜脈位于尾椎腹側正中的脈管溝內,尾靜脈采血具有方便快速的優(yōu)點,一般不需要保定,采血人員站立于牛的正后方,左手抓住牛尾中段用力抬起,使之與地面平行,右手觸摸尾椎前段腹側凹溝(大約在尾根后下方4-5cm處),酒精棉球擦拭后,持采血器與尾椎縱軸成垂直方向,依靠腕力輕快進針,進針深度約0.5~1cm,進針后牛有不適反應,采血者舉牛尾隨之運動,待牛安靜后右手調整采血器針頭方向及進針深度,見有血液進入針頭即向下拉動采血器旋桿,血液即流進采血器內。
二、豬血樣的采集
采血化驗和送樣是豬場做好防疫的一項重要工作,豬血樣的采集一般都采用頸靜脈采血,對于頸部短小、肌肉脂肪層比較豐厚的豬利用頸靜脈法采血就有些困難,耳靜脈采血雖然容易,但量特別少,難以滿足實驗室的血清學檢測需要,現介紹一種豬的站立保定前腔靜脈采血法。
(1)采血部位的選擇。采血者蹲于豬的右前側,首先觸摸豬的前胸骨,通過前胸骨柄和肩部平行于地面劃1條想象中的橫線,然后再找到右側第一肋骨,由胸骨、右側第一肋骨、氣管三者圍成的一個三角區(qū)域俗稱前腔窩便是豬前腔靜脈采血的穿刺位置。
(2)采血方法。為了使采血針順利插入短頸動物的頸靜脈,針頭應在前腔窩處的正中央垂直進針,進針的深淺則依據動物的大小及膘情確定。由于頸靜脈位于淺表部位,特別是仔豬,稍微用力就可穿透皮膚,進針時無需偏向肩胛骨方向。進針后當采血器內未溢入血液時,可向前后左右來回調整方向及金針深度,一旦有血液溢入,此時一定要固定好采血器,轉動旋桿收集血液,直到取足血液后小心拔出針頭。
三、羊血樣的采集
羊常采用頸靜脈采血法,也可在前后肢皮下靜脈采血法。羊頸靜脈粗大,較容易進針,而且適合于大量血清分離采血需要,因此在畜牧業(yè)的實際生產過程中被廣泛應用。在實際操作中,由于受到獸醫(yī)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綿羊體膘狀況、助手固定是否穩(wěn)定諸多因素的影響,往往效率不高,現將本方法做如下介紹:
由助手將一綿羊放到,身體右側著地,將羊頭抬起并且向后彎曲,這樣不但可以使羊只安靜的側臥,而且使右側頸靜脈溝充分暴露,在頸中1/3處,迅速找到頸靜脈溝,確定剪毛部位,用左手拇指固定,右手持毛剪剪毛,在左拇指前延靜脈方向剪除羊毛,面積為2cm×3cm,毛茬盡量剪短,依次蘸涂碘酊及酒精。對于熟練采血者,也可不用剪毛,直接用手指撥開毛叢,右手持采血器,左拇指施壓,使靜脈血回流受阻而膨脹,采血者眼觀或用右手食指點擊皮膚,確定血管隆起最高部位,拇指食指持針,沿頸靜脈縱向與頸呈45。角,向上刺入血管內,技術熟練者在針頭進入血管可以感覺到阻力突然消失,血液直接進入采血器內,然后緩緩抽動旋桿至所需量。采血完畢,拔出針頭,采血部位以酒精棉球壓迫片刻即可。
四、家禽血樣的采集
家禽包括雞、鴨、鵝、鴿、鳥等禽類,常用翼下靜脈和心臟采血法,前者所采血量能夠滿足一般檢測所需要的量,后一種方法的技術要求比較高,因此禽類翼下靜脈采血法是一種比較常用的采血方法,下面介紹一種改進的禽類翼下靜脈采血法。
禽類翼下靜脈采血:由助手將禽固定好,并使禽翅膀展開,露出腋窩部,拔去該部羽毛,即可見到由翼根進入腋窩的一條較粗的靜脈,這就是翼根靜脈。其遠心端有一條較細的靜脈,即翼下靜脈。消毒后,采血者用左手拇指壓迫翼下靜脈的近心端,使血管怒張,右手持帶6號或7號針頭的采血器,由翼根的肌肉處斜向進針,向翅膀方向刺入翼下靜脈,即可抽取血液。抽血時,一定要緩慢、輕柔,否則會使靜脈癟陷而造成采不出血。采血完畢,拔出采血針,采血部位以酒精棉按壓片刻即可,由于肌肉自身的收縮壓迫止血,一般不會出血或者是形成出血性水腫。此種方法克服了傳統的由皮膚進針直接刺向血管,出針后一般都會出血或形成皮下出血性腫脹,這也是一直控繞基層獸醫(yī)工作者和養(yǎng)殖戶之間的難點,養(yǎng)殖戶普遍認為在對禽類采血的過程中已經造成應激,影響?zhàn)B殖的經濟效益,如果再造成出血或出血性水腫,造成的影響就更大了。
總之,動物疫病監(jiān)測是各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法定職責,是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基礎,是評估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及防控效果的基本手段,也是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和疫情分析評估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通過監(jiān)測可以發(fā)現和分析動物病原的多樣性、變異性和動態(tài)分布,研究動物疫病流行規(guī)律,為實現動物疫情的預警預報奠定基礎,為制定和改進動物疫病防控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學依據,為實現動物防疫目標以及控制、消滅和根除動物疫病提供重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