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鄭匯
學生做作業(yè)粗心,令人頭疼不已,雖苦口婆心地說教,但他們早已麻木,錯誤依舊,這該如何是好?為了尋找解決之道,我嘗試著從書中尋找答案。把專家、名師的“思想玫瑰”移植到我的“試驗田”,悟出其中的真諦,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減少作業(yè)錯誤量。
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與實踐,學生粗心的毛病少了,我欣喜不已。得意之際,意外卻發(fā)生了……
我修改著學生的清明節(jié)作文,它們字里行間表達出了對親人的思念之情。讀著一篇篇情感真摯的作文,發(fā)現在孩子們的努力下,他們的作文水平獲得了長足的進步。此時,一篇作文的出現讓我不由地皺起了眉頭,孩子這樣寫道:帶著無比沉痛的心情,祭奠去世的爸爸。這是誰寫的?一看封面,原來是小婷。這怎么可能呢?她爸爸我也認識,每天上下學更是準時接送。哎,準是把“爺爺”不小心寫成了“爸爸”,看來粗心的毛病還是沒有改變。于是一條妙計涌上心頭。
之后的一節(jié)講評課,我講解著作文的優(yōu)缺點,似乎一切盡在掌握中。拿起小婷的作文,她睜大眼睛望著我,似乎有難言之隱。我也不管這么多了,讀著作文,到了關鍵處,我特意提高了嗓門:“看,‘爸爸’與‘爺爺’寫錯了,要是讓你爸爸看見,他會怎么想呢?”周圍的同學紛紛訴說各種遭遇,他們望著小婷,早已笑成一片?!白魑膶懞煤笮枰J真檢查,這樣才不會鬧出笑話,希望大家引以為戒!”我一本正經地說道。此時的小婷蜷縮著身子,恨不得有一條縫可以鉆進去。這可是粗心的后果,也許經歷了這件事情,她能改掉壞毛病吧。
斥責犯錯學生的現象已經消失不見了,書中各種方法為我所用,效果明顯。正為自己的教育技能沾沾自喜時,小婷緩緩向我走來,難道要認錯嗎?“老師,我爸爸真去世了,現在那個是后爸?!彼鎺щy色,小聲地說道。解釋完畢,她耷拉著腦袋走了,只剩下我一人呆呆地站在原地,大腦一片空白。
與小婷朝夕相處的竟然是“后爸”,為什么當初我沒看出來呢?曾經的家訪,與其父母親的交談,乃至小婷生活中的點滴,我一點兒也沒察覺到?;叵雱偛虐l(fā)生的一幕,我感覺自己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面對種種問題,需要破解教育之道,我卻過于看重解決問題的技能,最終被窄化為機械式的技能演練。正沾沾自喜之時,小婷的當頭一棒使我幡然醒悟。站在教師面前的首先是一個“人”,其次才是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教育技能的追求。教育需要促進學生的精神成長,而不是依靠單純的教育技能來實現教育目的。學生是有血有肉的人,在運用教育技能喚醒和激發(fā)他們內在動機的同時,也要創(chuàng)造一片精神的棲息地,使他們都有一個澄澈、清凈的心境,面對種種考驗。
要是一切可以重來,我會旁敲側擊地詢問,做好充分的準備,這樣就不會傷害一顆稚嫩的心靈。望著她孤單的身影,我后悔不已。
很多時候,教育技能看似重要,可光有它就能解決一切問題嗎?其實不然,讓學生幸福成長是所有教育技能的出發(fā)點與歸宿,懂得尊重學生,就需要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愛。
【責任編輯:白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