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秋菊
(遼寧省丹東市第一醫(yī)院,遼寧 丹東 118000)
縫扎子宮動脈下行支對宮頸冷刀錐切創(chuàng)面止血的療效
衣秋菊
(遼寧省丹東市第一醫(yī)院,遼寧 丹東 118000)
目的 探討縫扎子宮動脈下行支對宮頸冷刀錐切創(chuàng)面止血的療效。方法 選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間接受宮頸冷刀錐切手術的患者100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5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的方法進行治療,治療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使用縫扎子宮動脈下行支的方法進行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手術中和手術后出血量以及患者住院天數(shù)等相關情況。結果 治療組患者平均手術時間為(30±10)min,而對照組平均手術時間為(29±13)min,兩組患者沒有明顯差異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組患者手術中出血量為(25±11)mL,而對照組患者手術中出血量為(48±15)mL,兩組患者手術中出血量有明顯差異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組患者手術后出血量為(15±10)mL,而對照組患者手術后出血量為(32±20)mL,兩組患者手術后出血量有明顯差異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組患者手術后住院時間有(3.1±0.4)d,而對照組患者手術后住院時間有(5.8±1.5)d,兩組患者相較而言,治療組患者手術后住院時間明顯比對照組患者住院時間少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縫扎子宮動脈下行支對宮頸冷刀錐切創(chuàng)面止血有顯著療效,不僅能夠有效縮短手術時間,還能夠縮短住院時間,且在手術一段時間后均沒有并發(fā)癥產生,此方法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縫扎子宮動脈下行支;宮頸冷刀錐切;止血;療效
為了探討縫扎子宮動脈下行支對宮頸冷刀錐切創(chuàng)面止血的療效,特選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間接受宮頸冷刀錐切手術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間接受宮頸冷刀錐切手術的患者100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50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35例,年齡28~72歲,平均(30.3±6.1)歲,所有患者均經過檢查發(fā)現(xiàn),宮頸病變患者有100例,其中治療組患者有宮頸癌變CINⅡ25例,宮頸癌變CINⅢ有15例,原位癌有10例;而對照組患者有宮頸癌變CINⅡ28例,宮頸癌變CINⅢ有15例,原位癌有7例,二者沒有明顯差異。所有患者基本資料各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對照組采用創(chuàng)面半荷包縫合成形法,治療組則采用創(chuàng)面半荷包縫合成形法,同時結合縫扎子宮動脈下行支的方法。具體步驟:兩組患者均實行靜脈全麻,且縫合方法均相同,取患者膀胱截石位,并對外陰、陰道進行消毒。在導尿過程中,需要將宮頸暴露在外,并對其進行消毒[1]。在宮頸病變部位用濃度5%的盧戈碘進行標記。宮頸前后唇應用鉗夾夾住,0/1可吸收線分別在3、9兩點處,并對子宮動脈下行支進行縫扎。對于碘不著色邊緣區(qū),應手術尖刀作最低2 mm,最長不超過3 mm的環(huán)形切口,2~2.5 cm的錐切深度,而錐底應在1.5~3.0 cm的寬度,同時在椎體12點處作標記,為后期的縫合做準備。如果在冷刀錐切手術過程中,一旦創(chuàng)面有出血情況,應立即采用電凝進行止血,待止血完成后,再進行上下兩個半荷包的縫合。一切完成后,還需要將碘仿紗條放在宮頸口處72 h后取出,而陰道內則用碘伏紗布進行填塞,從而達到止血的效果,待24 h后取出即可。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手術中和手術后出血量以及患者住院天數(shù)等相關情況。
1.4統(tǒng)計學處理:數(shù)據(jù)均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7.0處理,計量資料±標準差表示,臨床療效以率表示,組間比較分別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手術后的相關情況:治療組患者平均手術時間為(30± 10)min,而對照組患者平均手術時間為(29±13)min,兩組患者沒有明顯差異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組患者手術中出血量為(25 ±11)mL,對照組患者手術中出血量為(48±15)mL,兩組患者手術中出血量有明顯差異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組患者手術后出血量為(15±10)mL,而對照組患者手術后出血量為(32± 20)mL,兩組患者手術后出血量有明顯差異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組患者手術后住院時間有(3.1±0.4)d,而對照組患者手術后住院時間有(5.8±1.5)d,兩組患者相較而言,治療組患者手術后住院時間明顯比對照組患者住院時間少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且兩組患者均未發(fā)現(xiàn)有感染、復發(fā)等并發(fā)癥產生。具體結果可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手術時間、術中和術后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數(shù)對比()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手術時間、術中和術后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數(shù)對比()
手術后住院天數(shù)(d)治療組 50 30±10 25±11 15±10 3.1±0.4對照組 50 29±13 48±15 32±20 5.8±1.5 P>0.05 ?。?.05 <0.05 ?。?.05組別 例數(shù) 手術時間(min)手術中出血量(mL)手術后出血量(mL)
由于宮頸的動脈主要來自于子宮動脈中的宮頸和陰道支,當宮頸中的靜脈被引流到子宮陰道靜脈叢中,便會和直腸叢相互接通[2],而采用子宮動脈下行支縫扎,同時對宮頸創(chuàng)面進行半荷包縫合,就能夠達到止血的目??p扎子宮動脈下行支對宮頸冷刀錐切創(chuàng)面止血有顯著療效,不僅能夠起到創(chuàng)面止血的效果,同時還能促使患者的恢復速度,有效縮短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且在手術一段時間后均沒有并發(fā)癥產生。另外,該方法易于醫(yī)護人員掌握,治愈率高,同時還能夠節(jié)省部分醫(yī)療費用,緩解患者的經濟負擔,很容易使患者接受。基于上述種種優(yōu)勢,縫扎子宮動脈下行支對宮頸冷刀錐切創(chuàng)面止血有顯著療效,更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使用
[1]邴慧香.宮頸縫合術在冷刀錐切術中的臨床應用[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3,6(19):49-50.
[2]唐海璐,謝曉英.垂體后葉素與子宮動脈下行支縫扎用于冷刀錐切的臨床觀察[J].贛南醫(yī)學院學報,2007,27(6):876-877.
R713
B
1671-8194(2015)26-01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