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玲
(江蘇大學附屬醫(yī)院,江蘇 鎮(zhèn)江 212000)
探討有氧運動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緩解期患者疲乏狀況的影響
任 玲
(江蘇大學附屬醫(yī)院,江蘇 鎮(zhèn)江 212000)
目的 觀察探究有氧運動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緩解期患者疲乏狀況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3年至2014年我院收治的18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緩解期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90例,對照組患者根據(jù)自身情況自行運動,觀察組則在醫(yī)護人員指導下按照為其制定的方案進行有規(guī)律的運動,3個月后對兩組患者分別進行疲乏狀況評價對比。結(jié)果 干預前兩組疲乏評分對比無明顯差異,但干預后觀察組疲乏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有氧運動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緩解期患者疲乏有一定的效果,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疲乏狀況,提高患者生存質(zhì)量。
有氧運動;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痪徑馄?;疲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具有氣流阻塞的病理特征,是一種慢性支氣管炎或者肺氣腫。若不加以治療,病情進一步發(fā)展,將發(fā)展成為肺心病或者呼吸衰竭等慢性疾病。具體發(fā)展的疾病種類與其有害氣體及有害顆粒的異常炎性反應有關(guān)[1]。COPD的致殘率和病死率目前居高不下,在40歲以上的全球發(fā)病率高達8%~10%[2]。生活中,患者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呼吸困難、運動不耐受等癥狀,且大部分患者存在疲勞感,精神不佳,生活質(zhì)量嚴重受到影響,大部分患者常表現(xiàn)出注意力很難集中,臨床上治療難度大,治療效果不佳。因此,當前治療目的為有效緩解患者疲勞,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本文選擇2013年至2014年,針對我院18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緩解期患者實施有氧運動干預,現(xiàn)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于2013年至2014年,選取180例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處于疾病緩解期。依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草案》診斷標準,經(jīng)各項檢查(包括體征、胸部X射線、癥狀觀察),肺功能測定及血氣分析,確診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疾病。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90例。觀察組男76例,女14例,年齡63~86歲,平均為(69.8±4.2)歲。對照組男77例,女13例,年齡分布在65~85歲,平均年齡為(68.1±5.3)歲。所有患者均接受治療且病情進入緩解期,且均無精神類疾病或其他重大疾病,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參加本實驗研究。兩組的性別、年齡、治療方式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患者在出院后根據(jù)自身情況進行適量的運動,運動時間及強度自行決定。觀察組患者首先由醫(yī)護人員進行相關(guān)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緩解期病情的講解,介紹有氧運動及其重要性和優(yōu)越性。然后由醫(yī)護人員根據(jù)每位患者不同的情況制定出不同的運動方案,醫(yī)護人員需考慮到患者年齡、心肺及其他各個方面特點,依據(jù)患者具體體質(zhì)和病情制定運動頻率、運動強度、運動形式,為患者列計劃表,指導患者按計劃表進行。①運動頻率:每天20~30 min,一周3~5次,總共進行3個月,具體活動量可根據(jù)患者自身情況進行調(diào)節(jié);②運動強度:宜進行中等運動強度,患者肺部病變,運動強度過大,會造成呼吸困難,整個運動過程還需注意心率,一般控制在每分鐘120~140次,目標心率計算:即(220-年齡-安靜心率)× 60+安靜心率=目標心率;③運動形式:住院期間,醫(yī)護指導患者運動方式,如在病區(qū)周圍快走。出院后,患者可自行自己喜歡的運動形式,如打太極拳、跳交誼舞,慢跑,適度爬樓梯等運動形式;④患者針對每天的運動形式、運動時間、運動心率及感受都要記錄下來,形成記錄運動日記,以便日后醫(yī)護人員進行指導;⑤患者出院后醫(yī)護人員需每周定期電話隨訪,詢問患者恢復情況,是否有不適癥狀,及時解答患者的疑惑,指導其生活中注意事項。必要時,醫(yī)師可上門觀察患者病情;⑥定期觀察患者運動后身體恢復,教會其監(jiān)測自身身體狀態(tài)的常用方法,若出現(xiàn)異常癥狀,患者應及時通知醫(yī)護人員[3]。
1.3效果評價:使用疲乏修訂量表分別對兩組患者在日常行為及嚴重程度、情感、感知覺及認知及情緒四個方面進行效果評價,評分在0~10中打分,0代表“無”,10則代表“極度”,總評價得分為各項目得分均分。分別對兩組干預前及干預后進行疲乏程度評分。
1.4統(tǒng)計學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3.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使用均數(shù)±標準差來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使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3個月后分別對于兩組患者在干預前及干預后進行疲乏程度評分,詳細評分可見表1。從表1中可看出兩組在疲乏評分表中干預前無明顯差異(P>0.05),但在干預后觀察組在四個方面均低于對照組,比較具有顯著差異性(P<0.05)。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評價對比表()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評價對比表()
項目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對照組 觀察組 對照組總分 4.51±0.88 4.62±0.76 3.77±0.03 4.42±0.61行為及嚴重程度 4.93±1.16 4.99±0.94 3.91±0.88 4.73±1.23情感 4.93±1.08 5.03±0.94 4.13±1.05 4.97±0.87感覺 4.77±1.18 4.61±0.98 3.88±0.94 4.55±0.90認知及情緒 4.18±1.17 4.09±0.87 3.01±0.51 3.92±1.00
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疲乏程度是非常必要的,疲乏會使患者對正常功能感知下降,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除呼吸困難的又一大癥狀,疲乏的出現(xiàn)不僅是身體上的原因,更是患者的心理情緒所造成的,疲乏程度高會使得患者有精神不佳、困擾、注意力不集中等現(xiàn)象,其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也側(cè)面影響了患者的治療效果。疲乏會使患者感覺自身能力的下降對生活中正?;顒釉斐上拗?,造成患者在進行體力活動時常感到力不從心,以致焦慮憂郁等不良情緒的產(chǎn)生,而這些不良情緒又會加劇患者的疲乏程度,造成惡性循環(huán)。因此針對如何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疲乏程度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增強人體吸入、輸送及使用氧氣的能力為目的的耐力性活動我們稱之為有氧運動。有氧運動可有效緩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疲乏程度,通常有氧運動的形式有:快速步行、騎車、游泳等,這些有氧運動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加快新陳代謝,使重要器官血液加速運轉(zhuǎn),提高器官功能,從而達到減輕或消除患者的疲乏感。除此之外還可有效轉(zhuǎn)移患者的注意力,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降低患者的疲乏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4]。通過表1也可發(fā)現(xiàn)兩組患者在干預后出現(xiàn)了明顯的差別,總體來說觀察組疲乏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同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通過有氧運動可加快機體代謝速度,物質(zhì)和能量轉(zhuǎn)換加速,機體能量供應充足,代謝有害物質(zhì)及時有效排出,降低了代謝廢物在體內(nèi)的堆積,有效促進患者的康復。且由于有氧運動區(qū)別于其他治療,運動方式簡單易行,對患者身心健康有益,適宜老年人群,因此值得臨床推廣。
[1]Gan WQ,F(xiàn)itzgerald JM,Carlsten C,et al.Associations of Ambient Air Pollution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Hospitalization and Mortality[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13,187(7):721-727.
[2]Hong XU,Huang WJ.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Multidisciplinary Respiratory Med,2013,8(4):1-7.
[3]楊琪,欽光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緩解期患者呼吸肌功能訓練研究進展[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9,24(3):284-286.
[4]周梅芳,劉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疲勞的相關(guān)因素[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8):647-648.
R563.8
B
1671-8194(2015)26-016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