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地標
主持人語:
朱湘(1904—1933),是新月派的重要成員,出版的詩集有《夏天》(1925)、《草莽集》(1927)、《石門集》(1934)、《永言集》(1936)等。譯作有《路曼尼亞民歌一斑》(1924)、《英國近代小說集》(1929)、《番石榴集》(1936)。在新月派中,朱湘是引人注目的一位,他《草莽集》、《石門集》是具有鮮明個人風格的作品,沒有聞一多的雕琢而有聞一多的嚴謹,沒有徐志摩的飄浮而有徐志摩的空靈,在新詩形式建設(shè)方面,朱湘是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的。就為人而言,朱湘不茍時俗,特立獨行,性情孤傲,待人誠懇,尤其是一生執(zhí)著為詩的精神為后人稱道。而朱湘1933年12月5日,他從上海到南京客輪上,縱身躍入清波,自殺身死,生命最后的結(jié)束方式歷來受人關(guān)注和爭議。也許一個詩人的生與死,也是中國新詩本身一種不容忽視的存在形式,談?wù)撔略姡袝r也不得不涉及到對詩人身世的了解與窺探,尤其對詩人自殺現(xiàn)象的深層次追問。本期推出的姚家育《朱湘:詩人之死與詩人之病》,對朱湘的死因作了新的解釋,為我們理解那段歷史乃至理解新詩本身,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考,希望他的解釋,能引起詩界的關(guān)注和更深入探討與爭鳴。
——張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