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豐
在講究速度的物流江湖,李紅義從來沒有掉隊,他的拼命奔跑,其實是一個東山再起的故事。在沉寂許久后,如風達帶著“國內(nèi)最大落地配快遞公司”的名號重新闖入公眾視野。
盛夏的北京,悶熱無比,一場雷雨即將來臨。
李紅義搬進新辦公樓已經(jīng)半年有余,這棟九層高的灰色辦公樓位于亦莊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地盛北街,離老東家凡客誠品所在地,僅有半小時車程。
在物流快遞業(yè),李紅義是一位受人尊重的“老江湖”。他所執(zhí)掌的如風達脫胎于凡客誠品的自營物流體系,正是這種電商基因讓如風達被譽為中國最具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的快遞公司。作為國內(nèi)最早的電商自建物流創(chuàng)建者之一,李紅義摸索出了一套適合電商公司需求的服務標準,而這套標準,現(xiàn)在已成了行業(yè)標配。
只是從個人角度而言,福將李紅義似乎并沒有將福氣帶給自己。無論是卓越、紅孩子,還是凡客誠品,他每加入一家公司都是當年最火的。但親歷了中國電商物流崛起的李紅義,其間卻不斷改換門庭,跟著東家一起大起大落,收購別人,也被別人收購。
沉浮之間,往事并不如煙。2015年,在沉寂許久后,如風達帶著“國內(nèi)最大落地配快遞公司”的名號重新闖入公眾視野。一向低調(diào),鮮少接觸媒體的李紅義接受了《商界》記者的采訪——成就與挫折,過去與未來,在他的口中云淡風輕,但我們依然能感受到這位物流老兵內(nèi)心的波瀾激蕩。
再戰(zhàn)江湖
“我今年又收購了三家快遞公司!”提及如風達的發(fā)展勢頭,李紅義頗為自豪。
李紅義,一米七五的個頭,體格強壯,一副典型的北方漢子身板,但他并不是那種喜歡煽情的“演講型企業(yè)家”,說話語速平緩,穩(wěn)重而謹慎。
作為中國電商行業(yè)最具代表性的自建物流,李紅義一手創(chuàng)辦的如風達在2014年8月,以全資并購的方式,從凡客旗下轉(zhuǎn)投中信產(chǎn)業(yè)基金。
改換門庭后的如風達,真的又像風一樣飛了起來。
從2014年底開始,如風達連續(xù)收購了河北建華、湖南創(chuàng)一、山東海紅、陜西飛遠4家區(qū)域落地配快遞公司,其落地配業(yè)務已經(jīng)覆蓋了全國15個省份。
收購的過程很順利,因為“對方心里最顧慮什么,我一清二楚”,李紅義說,他自己同樣被別人收購過,非常能理解這種心理,因此在做溝通和決策時會特別考慮對方的感受。
事實上,離開凡客后,李紅義一直憋著一股勁兒,他想證明如風達,也想證明自己。此番擴張,李紅義心中充滿著一種再戰(zhàn)江湖的豪情。
其實,很多年前,李紅義也有過同樣躊躇滿志的時刻。
2002年,在發(fā)小陳年的鼓動下,李紅義從山西太原來到北京,加盟卓越網(wǎng),負責庫房建設和物流工作。彼時,卓越網(wǎng)剛成立兩年多,勢頭正猛——雷軍、王樹彤、陳年等后來的大佬們組成了卓越的夢幻團隊。
李紅義進入卓越的第一件事就是學電腦。在此之前,他在一家國營鋁廠干了十年的車間管理,與整天火花四濺、叮叮當當?shù)囊睙捾囬g相比,敲鍵盤更像是一件針線活兒。白天學物流,晚上學電腦,李紅義硬生生被逼成了一個互聯(lián)網(wǎng)人。
對于當時的電商網(wǎng)站而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配送,除了郵政,大型落地配送公司基本沒有,商品的落地分撥,同城轉(zhuǎn)運和入宅較為困難。
在陳年的主導下,李紅義參與了卓越初期的自建配送隊伍,成立了世紀卓越快遞公司?!斑@應該是國內(nèi)電商的第一個物流團隊”,彼時,“四通一達”在北京還沒有落地配業(yè)務,順豐和宅急送也沒開始涉足電商配送,日后的電商物流江湖遠未形成。
然而,正當李紅義準備在卓越大顯身手的時候,卓越卻被電商巨鱷亞馬遜以7500萬美元收購,李紅義也跟著去了新東家。但僅僅呆了一年,李紅義便離開了。
“亞馬遜要求管理層必須學英語,我一想,這洋文可比電腦難學多了?!?005年,李紅義加入母嬰電商紅孩子,負責紅孩子的庫房管理和自建物流,當時紅孩子只有不到500平方米的倉庫,配送站只有6個。
兩年時間里,李紅義一手建立了紅孩子的配送和倉儲體系,到2007年,李紅義轉(zhuǎn)向管理分公司,并主導收購了上海一家母嬰電商公司。
那時的紅孩子如日中天。但因為陳年的一個電話,李紅義又換了東家。
七年之癢
李紅義的辦公室里,放著幾件凡客送來的新款襯衣。
即便離開凡客了,但凡客印記卻始終伴隨李紅義。畢竟,七年的時間足以讓一個人發(fā)生改變。
2007年,陳年創(chuàng)辦了B2C模式的服裝電商——凡客誠品。在陳年的游說下,李紅義加入凡客,負責整個物流和庫房建設,但讓李紅義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作為核心成員的他也會被“貶”。
有一天,因為庫房出現(xiàn)問題,陳年找李紅義談話,“你別管庫房了,既然公司一直有自建物流的打算,你就去搞個快遞公司吧?!?/p>
本來當時李紅義負責的業(yè)務范圍很廣,一下子改成了物流這一小塊,他感到委屈,但后來一想陳年是公司老板,肯定要賞罰分明。
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來,就這樣,李紅義拿著陳年給的10萬元錢,在2008年創(chuàng)辦了如風達。
跟幾年前相比,當時的電商配送環(huán)境開始發(fā)生變化,出現(xiàn)了很多落地配快遞公司,但這些公司只管將貨品送到,其他什么都不管。而凡客銷售的是服裝,對客戶體驗要求很高,在這種情況下,如風達就得摸索出一套適合凡客的配送模式。
但區(qū)區(qū)10萬元,又要租辦公室,又要招人,根本不夠用,到第三個月,如風達便無錢發(fā)工資了,李紅義甚至自己掏腰包發(fā)工資。當時,如風達的員工都急得不行了,有的還私下吐槽“陳年不夠意思”。
李紅義最終等來了凡客的撥款,而如風達團隊也很快摸索出一套個性化服務標準。
隨即,凡客推出試穿服務,用戶試穿,凡客每單補貼2元錢,之后,又推出30天免費退換貨、差額退款、收貨POS機刷卡等服務。這些個性化服務使凡客在用戶心中積累了相當高的美譽度,也直接為凡客帶來了銷售業(yè)績的上升,到2010年底,凡客平均增長速度超過500%。
“這些服務當時沒人做,我們第一個做,當然就很牛了”,李紅義說,后來其他落地配公司也開始跟著做,逐漸成為了行業(yè)的標準服務。
2011年的如風達發(fā)展到了鼎盛時期,業(yè)務已經(jīng)遍布國內(nèi)30多個城市,人員規(guī)模達到近5000人。但就在這一年,凡客進入調(diào)整期,訂單量波動很大。這時,擺在李紅義面前的最大問題是——在凡客訂單少的時候,如何把“坑”補起來。
對于如風達的生存問題,李紅義有想法,陳年也有想法。李紅義的想法是接外單,而陳年的想法是不能什么單都接,比如競爭對手的單就不能接。
兩人達成一致后,如風達在訂單不飽和的時候開始接外單——第一個客戶是小米,2011年,正好趕上雷軍做小米手機,因為從卓越時期建立的老關系,如風達順理成章成了小米最初的獨家物流合作伙伴。
沒過多久,如風達簽下了另一個重要的客戶——招商銀行。當時凡客跟招商銀行在商談發(fā)行聯(lián)名信用卡的事情,招商銀行的一位副總就問,聽說如風達的服務很好,可不可以對外?李紅義一聽正中下懷。
外單倒是有了,但如風達的業(yè)務量依舊不飽和,隨著凡客的經(jīng)營逐漸深陷困境,陳年開始大規(guī)模裁員,如風達也狠狠地挨了幾刀。到2013年,如風達的配送網(wǎng)點被砍掉一大半,員工規(guī)模從近5000人一下子變成不足1000人。
到了2014年,凡客再也無力養(yǎng)活一支配送隊伍,在當年6月決定將如風達出售給中信旗下的物流公司天地華宇。在與中信談判初期,陳年就對李紅義說,如風達走出去會有更好的發(fā)展,留在凡客的體制內(nèi)會受到制約。
6月30日晚,陳年通過微博發(fā)表感言:“在凡客歷程里,如風達的貢獻不可磨滅。有了中信產(chǎn)業(yè)基金的支持,如風達在專業(yè)快遞的方向上,一定會有更強大的未來?!?/p>
就這樣,李紅義再一次換了東家。
斯文人是帶不好隊伍的
“理解不理解不重要,執(zhí)行最重要,有問題可以反饋,但必須先執(zhí)行?!?/p>
在如風達的大會小會上,李紅義說得最多的三個字就是:執(zhí)行力。
事實上,快遞業(yè)遠遠不是收發(fā)包裹這么簡單,對于李紅義來說,要管理幾千名快遞員絕非易事。一旦對撒在四面八方的配送人員管理不力,就必然會出大亂子。
因此,李紅義采取了準軍事化的管理方式,展現(xiàn)出了強硬的一面?!拔胰绻瀼匾粋€決策,一夜之間,全國的站點就得必須執(zhí)行。”
李紅義要求上傳下達必須通暢——具體的辦法就是在公司內(nèi)部建立了一套在線視頻培訓系統(tǒng),一旦發(fā)布重要信息,就通過視頻上傳到培訓系統(tǒng),各地的配送站負責人都要下載觀看,并傳達給其他員工。在他看來,這有助于公司推出的服務和標準在最短時間內(nèi)得到執(zhí)行。
在凡客期間,有時候陳年去找李紅義開會,發(fā)現(xiàn)總會有一個人拿著攝像機跟著。拍攝完之后,對底下員工發(fā)新聞說,陳總接見李總,或者李總做了什么重要指示。當時,陳年很難理解,一個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怎么搞這么一套,內(nèi)部開會干嘛還要攝像,搞得跟新聞聯(lián)播似的。
陳年偶爾也會看下這些內(nèi)部視頻,畫面上,李紅義在臺上向員工們喊話,“公司為了縮減成本,以后每個包裹提成減少1塊錢,大家說好不好?”下面居然整齊地回答:“好!”陳年感嘆,減薪居然是這么談成的。
除了強調(diào)執(zhí)行力,李紅義還制定了絕對不能違反的“天條”。比如貨款的安全、對客戶的態(tài)度等等都不能違反,如果無故和客戶吵架就直接拿下,不能有任何含糊。
李紅義明白,管理物流隊伍,就得靠“武”,因為這本身就不是一支“文”的隊伍。
正是因為李紅義的強硬作風,在如風達,大多數(shù)員工是“怕”他的。但也有例外,曾經(jīng)有一個快遞員因為對站點管理不滿,一個電話直接打到李紅義那兒抱怨,李紅義耐著性子聽完兩個小時的電話,并對他進行了寬慰。第二天才知道,那個快遞員當時喝高了,就直接告了“御狀”。
但這一件小事引起了李紅義對員工心理問題的重視,隨即制定了一個類似“政委談心”的制度,要求各級管理人員每個月必須有針對性的找員工談心。
在很多人看來,李紅義的管理風格帶著明顯的國企色彩,鐵腕而又不失人性化。對于這一點,他從來不否認,畢竟曾經(jīng)干過多年的車間管理,整天和一幫冶煉工人大聲嚷嚷,他覺得以前那套辦法是行之有效的。
“做物流,沒有狠勁,沒有幾板斧是不行的,一個斯文人,是帶不好隊伍的?!币晃蝗顼L達的員工這樣評價李紅義。
“我很難,你過來幫我吧”
在一起共事過的人看來,李紅義是一個硬漢,在工作中有一股剛猛的狠勁,但他同時又不喜言說,性格中帶著一種隱忍。
李紅義最艱難的時候,是在凡客期間如風達被迫裁員的時候,5000人陸續(xù)裁減至不到1000人,那是什么滋味?不是他李紅義不行,而是時運不濟。但這些話,李紅義只有藏在肚子里,牙打碎了往嘴里吞。
“經(jīng)歷多了,這種事挺過來就好了”,在李紅義口中,永遠都是云淡風輕,從國際巨頭亞馬遜出走到紅孩子是這樣,被迫裁員時依然是這樣。
如風達被中信收購后,李紅義需要得力的幫手輔助他東山再起。他找到一位以前的老同事,希望能夠來如風達。但李紅義并沒有對其許愿,承諾高薪和前途,只是說了一句“我現(xiàn)在很難,你過來幫我吧”。那位老同事被李紅義簡單而真誠的一句話打動了,幾天后就去如風達報到了。
李紅義也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對陳年一直懷著感激之情,不希望聽到有人說陳年的不好,即使離開了凡客,也和老東家保持著密切的往來。
“現(xiàn)在凡客的配送業(yè)務,還是由我們在做,今年我們還收購了凡客在北京、上海、廣州3個城市的倉儲中心?!睂τ诶罴t義來說,除了門庭改換了,其他與凡客的一切都沒怎么變,送的還是凡客的貨,用的還是凡客的倉庫,連身上穿的也還是凡客的襯衣。
這一次的風
2015年4月,如風達在平靜中迎來了七歲生日。七年前,中國消費者網(wǎng)絡購物全年590億元,七年后,這一數(shù)字已經(jīng)變?yōu)?.8萬億元,整體電商市場總額超過12.3萬億元。
時代在變,如風達也在變。被中信收購后,如風達從凡客的自營物流體系變成了社會化物流體系,換言之,以前不能做的業(yè)務,現(xiàn)在可以做了。
目前,如風達已初步完成倉配一體化的全國布局,在其客戶名單上,除了凡客,還有亞馬遜、小米、當當、蘇寧易購以及一些銀行機構。近期,如風達成為了菜鳥和京東到家的簽約服務商,提供O2O“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務。此外,如風達還為廣西中煙這樣的傳統(tǒng)企業(yè)提供電商服務,幫助其完成從傳統(tǒng)貿(mào)易向O2O業(yè)務的轉(zhuǎn)型升級。
“我們以前做的是電商物流,現(xiàn)在要做物流電商,堅持為客戶提供差異化和個性化服務?!崩罴t義毫不掩飾自己的雄心,他期待率領如風達在物流江湖打下一片更廣闊的天地。
但雄心勃勃的不只有李紅義,順豐從2014年起就開始在全國范圍內(nèi)收購落地配企業(yè),意圖整合自身的線上線下資源,逐漸形成一個閉環(huán)的O2O模式,而韻達、申通等也相繼與終端便利店進行合作,擴充O2O方面的物流板塊。
隨著整個物流終端的邊界逐漸模糊,在未來,如風達不得不面臨一個更加殘酷的競爭局面。
只有跑得快,才能像風一樣到達,這一次,李紅義能領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