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唐代二十四橋考辨

      2015-10-28 01:57:09聶雅文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5年1期
      關鍵詞:沈括杜牧揚州

      聶雅文

      (揚州大學文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9)

      唐代二十四橋考辨

      聶雅文

      (揚州大學文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9)

      揚州著名的二十四橋是否真實存在?在唐代,二十四橋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文章將以唐代提到二十四橋的兩首詩為切入點,著重探討二十四橋引起廣泛關注的原因以及它在唐代的真實情況,力圖將杜牧筆下的二十四橋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

      唐代;二十四橋;考辨

      古城揚州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名城,二十四橋則是這座古城中的一顆明珠。但是,關于二十四橋的爭論卻從未停止,本文將以唐代提及二十四橋的兩首詩來考證關于二十四橋的問題。

      一、提到二十四橋的兩首詩及成為揚州美景代名詞的原因

      歷代吟詠二十四橋的詩詞很多,但遍覽各類叢書,唐代提到二十四橋的詩歌僅有兩首?!岸臉颉边@個意象首見于唐代詩人杜牧的《寄揚州韓綽判官》: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①

      杜牧,字牧之,晚唐杰出詩人,散文家。杜牧曾三次到達揚州,在揚州地區(qū)生活了相當長的時間,留下了許多關于揚州的詩句,此詩即是一例。當年在揚州時,杜牧常常在工作之余私行出游,可見他這首詩的原意應是懷念揚州的繁華,這種情感在他的其它詩中也有流露。

      自杜牧首開“二十四橋”之風氣,后世也有其他作家在自己的詩作中提到二十四橋,同為晚唐詩人、比杜牧小33歲的韋莊就曾在《過揚州》中提到二十四橋,即“二十四橋空寂寂,綠楊摧折舊官河?!雹?/p>

      韋莊,字端己,京兆杜陵人。當時天下大亂,韋莊避難至揚州,所以韋莊所見乃揚州衰敗景象,前后盛衰對比,令人唏噓不已。③

      二十四橋在唐人詩歌中僅僅出現(xiàn)了兩次,卻從此成為文人墨客筆下的“??汀保藗儗P州的美景充滿了向往,二十四橋則成了揚州美景的代名詞,究其原因,無外乎如下幾種。

      1.杜詩的意境美妙絕倫。杜牧借二十四橋贊美揚州美景,以月色迷離、山水朦朧之景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將橋之實體與幽雅朦朧的幻象緊密結合,令人們對揚州美景產生了無限向往。

      2.二十四橋在后代引起了廣泛的爭論,包括北宋科學家沈括,清代歷史學家談遷,清代學者李斗,民國學者王振世,現(xiàn)代作家豐子愷以及詞人姚合、姜夔等,均對此問題各抒己見。正因為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二十四橋名聲大振,而爭論本身早已超越了結論的意義。

      3.二十四橋與它所代表的明月、美人等文化,喚醒了無數(shù)文人墨客心中的風月,“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贊美二十四橋,就是思念心中美人的表現(xiàn),“玉人何處教吹簫”就成為詩人心中的一幅畫,橋即美人,美人即橋。

      二、幾種說法

      那么,引起廣泛關注的二十四橋究竟是一座橋還是二十四座橋呢?從目前來看,大體有如下說法:

      (一)一橋說

      南宋詞人姜夔最早提出了一橋說,他在《揚州慢 淮左名都》中寫道:“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④從這首詞中看出,姜夔認為二十四橋是一座具體的橋,并且橋邊生長著紅藥。李斗的《揚州畫舫錄》也是重要證明:

      廿四橋即吳家磚橋,一名紅藥橋,在熙春臺后?!瓩M跨西門街東西兩岸……,直西通新教場,北折入金匱山。橋西吳家瓦屋圩墻上石刻“煙花夜月”四字……。⑤

      廿四,即二十四,李斗認為二十四橋即為吳家磚橋。

      豐子愷在他的《揚州夢》中也記載了自己找尋二十四橋的經(jīng)過。豐先生讀到姜夔的“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一句曾大為激動,當即趕赴揚州只為一睹二十四橋的真容。等車夫將他送到目的地,面前只是一座小石橋,豐先生不相信,周圍的人皆說這就是二十四橋。豐先生大失所望。由是觀之,二十四橋乃一橋而已。此外,還有人推測所謂的二十四橋是沈括《夢溪補筆談》中記載的阿師橋——“又南阿師橋,周家橋,今此處為城北門。”⑥

      二十四橋和阿師橋在揚州方言的讀音上很像,因此給了后人想象的空間。

      (二)二十四橋說

      揚州是一座水城,“園林多是宅,車馬少于宅”⑦,水多、船多、橋多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因此,二十四橋說也得到大家廣泛認同和接受。

      二十四橋說的最重要論據(jù)首推北宋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的記載:

      揚州在唐時最為富盛,舊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東西七里三十步,可紀者有二十四橋。最西濁河、茶園橋,次東大明橋,今大明寺前。入西水門有九曲橋,今建隆寺前。次東正當帥牙南門,有下馬橋,又東作坊橋,橋東河轉向南,有洗馬橋,次南橋,見在今州城北門外。又南阿師橋,周家橋,今此處為城北門。小市橋,今存。廣濟橋,今存。新橋、開明橋,今存。顧家橋,通泗橋,今存。太平橋,今存。利園橋,出南水門有萬歲橋,今存。青園橋,自驛橋北河流東出,有參佐橋,今開元寺前。次東水門,今有新橋,非古跡也。東出有山光橋,見在今山光寺前。又自衙門下馬橋直南,有北三橋,中三橋,南三橋,號‘九橋’,不通船,不在二十四橋之數(shù),皆在今州城西門之外。⑧

      沈括是北宋著名科學家,曾在揚州任司理參軍,《夢溪筆談》作于晚年,離杜牧二百多年,是記載二十四橋的文獻中距離杜牧朝代最近的,故二十四橋有存有廢,當為可信。沈括的說法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考古事實的印證。1971年,在今羅絲橋附近發(fā)現(xiàn)楠木翼墻,當為“阿師橋”之址;1978年,揚州文昌閣附近發(fā)現(xiàn)了唐代汶河故道和唐代橋樁,證明沈括所言西門外九橋非虛;2002年,發(fā)現(xiàn)河床下有一批古代橋樁,經(jīng)過考證,認定是唐代二十四橋中的下馬橋和洗馬橋遺址,因而二十四橋的說法再一次得到肯定。

      南宋王象之也對此問題有記載,他在《輿地紀勝》中寫道:“二十四橋,隋置,并以城門坊市為名。后韓令坤筑州城,分布阡陌,別立橋梁,所謂二十四橋者,或存或廢,不得而考?!雹徇@與沈括的觀點遙相呼應。

      (三)代指說

      持這種說法的人認為,杜牧只是借這個意象借指揚州風月,甚至是揚州美女。

      杜牧的這首詩之所以流傳千古,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所描繪的優(yōu)美的意境,令人沉醉。于是,揚州成為無數(shù)才子佳人向往的地方,多情的揚州風月,讓才子們無法自拔;溫柔的紅顏知己,傾慕的絕世佳人,讓才子們流連忘返。他們留下了流傳千古的諸多詩文,揚州,二十四橋,美景,美女在不知不覺中融為了一體。當然,也有人聯(lián)系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認為他的“二十四橋”只是一個概數(shù),泛指揚州橋多而已。

      三、唐代二十四橋的存在考辨

      后世對二十四橋有如此多的猜測和推論,那么在唐代,二十四橋究竟是怎樣的情況呢?

      經(jīng)過前人的大量研究,筆者認為,至少在唐代,二十四橋是真實存在的。盡管穿越了千年時空,二十四橋中的小市橋的橋址仍在;開明橋、通泗橋、太平橋的橋已不存,但用作地名;下馬橋、阿師橋橋址仍在,橋名發(fā)生讀音變化;大明橋、九曲橋、山光橋的橋址基本確定。⑩

      根據(jù)沈括的記載,我們勾畫出了唐代水道的大體位置。唐代水系縱貫南北的有兩條(西部一條南起荷花池,北至蜀岡南緣,衙城南門遺址兩側;中部一條,自汶河路南口水關北至鐵佛寺東與子城濠連),橫跨東西亦為兩條(北部一條,大體傍蜀岡南緣,西起觀音山下,東至黃金壩與運河通;橫貫中部的一條東起農配二廠向西經(jīng)教育學院后身,小市橋、瘦西湖,西至廿四橋附近)。既然沈括所提到的唐代水道已被證實,這就為繼續(xù)查證二十四橋的方位提供了依據(jù),經(jīng)過前人的大量工作,現(xiàn)歸納如下:

      濁河茶園橋,位于大明橋之西,濁河得名于蜀岡,茶園當大明寺之西,因而茶園橋不會離此太遠;九曲橋距西水門不遠,舊傳煬帝宮苑有九曲池,正所謂“廣陵有染人,居九曲池南”九曲橋應以九曲池得名在考古勘探中,也發(fā)現(xiàn)了其蹤跡;下馬橋,據(jù)沈括記載在隋煬帝宮城南門,根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在今董莊豁口之南,筆架山之北;作坊橋,應與隋唐時期衙城附近作坊設置有關,《輿地紀勝》云“二十四橋‘并以城門坊市為名’”在今鐵佛寺西南,桑樹腳東側;洗馬橋,在今楊莊舊莊臺護莊小河南;次南一橋,當為驛橋,在今友誼新村中部東側;阿師橋,今鳳凰橋小學偏南附近;周家橋,沈括說“今此處為城北門”,北門一直在今鳳凰橋略偏南處,則周家橋在今鳳凰橋(即迎思橋)之西小迎思橋附近;小市橋,亦名宵市橋,即今宵市橋;廣濟橋,今葉公橋略偏北;開明橋,今四望亭附近,橋已不存,僅保留橋名;顧家橋,北宋時已不存,舊址位于文昌樓之西附近的廣陵區(qū)政府小花園內;太平橋,今甘泉路北之電臺,即為其舊基;通泗橋,今存街名,在顧家橋與太平橋之中,較之唐代應無多大變化;山光橋,因唐代有山光寺,橋因寺名,沈括說在“今山光寺前”。?

      四、結語

      目前對于唐代二十四橋的分布情況我們已經(jīng)有了這些了解,更多的考證勘探工作還有待于進一步深入。但可以肯定的是,唐代揚州的二十四橋是真實存在的,杜牧所描寫的揚州盛況也是確有其事,這對于我們理解后世的“二十四橋”意象提供了幫助,也為我們進一步了解揚城的發(fā)展變遷提供了助益。

      注釋:

      ①李昉.文苑英華(卷261)[M].北京:中華書局,1966:1589.

      ②李廷先.唐代揚州史考[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587.

      ③李廷先.唐代揚州史考[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587.

      ④沈辰垣(清).歷代詩馀(卷64)[M].上海:上海書店,1958:901.

      ⑤李斗(清).揚州畫舫錄[M].北京:中華書局,2007:226.

      ⑥沈括(宋).夢溪補筆談(卷三).明崇禎馬元調刊本,第22頁.

      ⑦彭定求等點校(清).全唐詩(卷498)[M].北京:中華書局,1960:3415.

      ⑧沈括(宋).夢溪補筆談(卷三).明崇禎馬元調刊本,第22頁.

      ⑨王象之(宋).輿地紀勝(卷37)[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5:605.

      ⑩李伯先.唐代揚州的城市建設[J].南京工學院學報,1979(S2).

      ?王勤金.唐代揚州二十四橋橋址考古勘探調查與研究[J].南方文物, 1995(03).

      K29

      A

      1005-5312(2015)02-0119-02

      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實踐創(chuàng)新訓練計劃創(chuàng)新項目課題 “從古代詩詞中二十四橋的意象看揚州社會文化的發(fā)展變遷”(201311117050Y)。

      猜你喜歡
      沈括杜牧揚州
      杜牧
      沈括
      我那水蛇腰的揚州
      文苑(2020年11期)2021-01-04 01:52:48
      揚州的夏日
      文苑(2020年5期)2020-11-19 10:41:17
      沈括的登山包
      學生天地(2020年28期)2020-06-01 02:19:02
      沈括與《夢溪筆談》
      山行
      揚州的秋日
      沈括:一個通才的治水路
      中國三峽(2016年9期)2017-01-15 13:59:38
      下?lián)P州
      平乐县| 五河县| 枞阳县| 光泽县| 禄劝| 闽侯县| 赤城县| 万盛区| 东安县| 淳安县| 卓资县| 和田市| 宜昌市| 东山县| 东城区| 广州市| 虞城县| 枣强县| 龙州县| 通州市| 吴堡县| 葫芦岛市| 南部县| 土默特右旗| 武威市| 宁德市| 南江县| 灵石县| 丹江口市| 奇台县| 江源县| 竹溪县| 石渠县| 湖北省| 柳州市| 两当县| 昌吉市| 沈阳市| 连江县| 绿春县| 墨竹工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