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培
(揚州大學,江蘇 揚州 225000)
揚州評話《皮五辣子》研究
朱培
(揚州大學,江蘇 揚州 225000)
《皮五辣子》的主人公并非人們熟悉的正派的英雄人物,而是生活在最底層的市井潑皮無賴。文章以此為題材,在整理歸納楊明坤老師播講的長篇評話《皮五辣子》的同時,試圖探究揚州地區(qū)的生活風俗。
揚州評話;皮五辣子
揚州評話是以揚州方言徒口講說表演的古老曲種。根據(jù)《揚州畫舫錄》的記載,揚州評話書目豐富,其中《清風閘》由浦琳“以己所歷之境,假名皮五”來演述,因此《清風閘》又名《皮五辣子》。是浦琳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進行創(chuàng)造,塑造了以皮五辣子為代表的一批社會底層人物形象。
《皮五辣子》中尤擅長以揚州市井小民為對象,刻畫當時當?shù)氐母鞣N小人物,如丫環(huán)、走卒、衙役、書吏、屠夫。為了襯托書中環(huán)境,大量當時的揚州建筑設(shè)施民風習俗插入其中,極富地方時代特色,也深得當?shù)厥忻竦南矏??!镀の謇弊印分魅斯の迨且粋€一貧如洗的市井游民,帶有幾分江湖俠氣的潑皮無賴。剛出場的他窘迫狼狽、撒潑撒刁好吃懶做,后來的他時來運轉(zhuǎn)、小心翼翼。在這一個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自傳色彩逐漸淡化,主人公的形象逐漸成為廣大市民參與批判斗爭的對象。作為批判者同時也是被批判者,他的身上不難看出下層市民生活的艱辛。如下文截取皮五娶親訛人禮錢的對話:“五爺呀,我沒有去,也沒有吃你的,你說把我猜的.”“說把你猜,就算吃過了,把二百文,再停一刻就罰一倍,四面?!薄鞍⑦孜?,我的太爺呀,不能罰一倍,猜了玩的,就算我吃過了。早曉得不羅嗦了,不談不談,給二百文?!?/p>
首先談?wù)勂の謇弊悠淙?。在主人公未出場前就有一段生動地描述:“這個人要上無片瓦遮蓋,下無立足之地;日無雞啄之米,夜缺鼠耗之糧;孤獨一個,六親不靠;炮仗性子,一點就炸;舉手就打,開口就吵”。評書講究的是語言的藝術(shù),在這一段小小的描述中就運用到對偶、比喻,將人的性子說成是“炮仗性子”。
在整部《皮五辣子》里頭,形象的比喻不少見,比如挨板子叫“竹筍煨蹄子”;皮五娶親時,史半吊子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準備搶花轎,在曉得是皮五娶親時趕忙逃跑,說書人形容:兩個人拼命地溜,兔子是他的孫子。再比如為這一潑皮辣頭的“訛王大帝”著想的張媽媽為他說媒時,皮五回答道:“你張媽媽不要找話說。光棍條兒是神仙,吃魚吃肉沒人沾。我站起來一豎,睡下來一橫,自由自在,成什么家?”……話雖不多,把皮五辣子說哭下來了。他是個老臉菩薩,臉有城墻厚。在這里就運用到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光棍條兒”是“站起來一豎,睡下來一橫”。再后來,將他比喻成“老臉菩薩”,這又是個雙關(guān),對應(yīng)前面“光棍條兒是神仙”。再者,“你替我做媒,你是拿淘米水充米湯,灌我皮五辣子?!边@里用“淘米水充米湯”,米湯在窮人眼中也算是個好東西,講的是說媒是件好事情,但皮五明白自己幾斤幾兩,沒有姑娘愿意嫁給他,因此皮五以為這是張媽媽在騙他。
再看皮五形容自己的住處:“我住的地方就是公館。你不要瞧不起我,我那個公館是雕花門樓子,雪白的墻。枕的鴛鴦?wù)?,蓋的金絲被,半夜還有大狐毯悟腳?!薄鞍?!什么公館,我說得好聽啊。我睡在西門城里后街上的土地廟子里,它不是雕花門樓子,雪白的粉墻嗎?夜里弄點稻草蓋蓋,不是金絲被嗎?把土地公公、土地娘娘扳倒下來,泥菩薩做枕頭,不是鴛鴦?wù)眍^嗎?睡到半夜,有一條大黃狗睡在我腳頭,滿暖和的,這不是大狐毯悟腳嗎?”這一段形象生動的語言,土地公公、土地娘娘比作了鴛鴦,稻草是金絲,大黃狗是大狐毯。
在主人公正式出場時又有一段描述:“不能碰,不能靠,哪個碰一碰,靠一靠,辣得你親娘媽媽地叫。”這也運用到了押韻,“靠”與“叫”押韻。皮五娶親要說吉祥話:“走進新人房,房中亮堂堂,來年生貴子,必中狀元郎?!边@里“房堂郎”押韻。
除了比喻押韻,諧音雙關(guān)的運用也不少見,比如皮五辣子娶親這一段,就出現(xiàn)了好幾個:虎頭鯊看牌——魚肚,褲腳管里燒起來——火腿,黑漆皮燈籠一個——吹什么牛,公雞害嗓子——什么都不(啼)提,狗頭長角——裝(羊)佯。
此外,評書中對于擬聲詞的運用也特別的多:臭咸菜肉絲豆腐湯在鍋里咄的咕嘟咕嘟響;口水沙沙的;氣得哼哼的;吹手吹得嗚哩嗚哇的;和尚老爺敲得丁丁當當。
《皮五辣子》體現(xiàn)的是一種“審丑”的傾向。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潑皮、辣頭”式的人物。說他壞,還頗有幾分善良,懂得知恩圖報,將孫孝姑從晚娘的手里解救出來;說他好,卻又貪酒,喝醉酒將皮五奶奶(他老婆)關(guān)在門外,逼得皮五奶奶在樹下尋死上吊。他是一個畸形人物,他一方面嘲弄社會上的某些丑惡現(xiàn)象;另一方面又任性撒潑,常常揚言“請你嘗三十太平拳”。整個人物的塑造是原創(chuàng)作者浦琳對于當時封建社會的嘲諷和批判。
一段評書能否吸引聽眾,除了本身的故事情節(jié)是否能迎合市井百姓的口味,很大程度上靠的是說書人的言談。怎么說說什么就顯得很重要。很多癡迷聽眾多年聽一個書目卻樂此不疲、笑聲不斷,這就要靠說書藝人對于聽眾心理的把握,使得聽眾既容易接受又容易被吸引。評書是靠兩耳在聽。因此為了把事情活靈活現(xiàn)的展示在聽眾的面前,擬聲詞的運用就不可避免,甚至可以說是必需的。評書是聽的語言,因此書中也大量運用了同音詞、諧音雙關(guān),讓聽眾在聽的過程中也積極的參與到其中。
[1]董國炎.揚州評話論綱[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 (04).
[2]韋明鏵.有聲有色的揚州評話[J].江蘇地方志,1998(03.)
I207.39
A
1005-5312(2015)02-01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