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紅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重慶401524)
論《十八春》的蘊藉美
郭小紅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重慶401524)
《十八春》的含蓄和蘊藉是有相當功力的,那么的稀松平常而又曲盡其妙,以至于不著痕跡地微妙,加上那份穩(wěn)實與平和,總體給人醇厚和回味無窮的感覺。
《十八春》;蘊藉美
《十八春》的含蓄和蘊藉是有相當功力的,來得那么的稀松平常而又曲盡其妙,以至于不著痕跡地微妙,加上那份穩(wěn)實與平和,作品總體給人醇厚和回味無窮的感覺。
我們先來看看作者細致而傳神的刻畫天才。他是這樣描繪世均第一次見到曼楨時的情形的是他和叔惠一起去一個飯鋪子吃飯時:“一進門的一張桌子,卻有一個少女朝外坐著,她面前只有一副杯箸,飯菜還沒有拿上來,她仿佛等得很無聊似的,手上戴著紅絨線手套,便順著手指緩緩地往下摸著,一直摸到手丫里,兩只手指夾住一只,只管輪流地摸著?!笔寤菰谧髌防锊皇悄敲醇毿牡娜耍鴮β鼧E是熟悉而不感興趣的,那這自然是世均眼里的曼楨了??梢娝麑β鼧E是十分注意的了。叔惠給兩人作介紹后又一段曼楨的描寫:“她是圓圓的臉橢圓中見方——也不是方,只是有輪廓就是了。蓬松的頭發(fā),很隨便地披在肩上。世均判斷一個女人的體態(tài)衣著,本來是沒有分析性的,她只是籠統(tǒng)地覺得她很好?!薄八褍芍皇殖诖笠麓?,微笑著點了個頭”——兩人都是有好感的了,可來得這樣的自然和委婉。曼楨在茶杯里給世均洗了洗筷子后更有一段對世均微妙心理的精彩刻畫:“世均把筷子接過來,依舊擱在桌上,擱下之后,忽然個一轉念,桌上這樣油膩膩的,這一擱下,這雙筷子算是白洗了,我這樣子好像滿不在乎似的,人家給我洗筷子倒仿佛是多事了,反而使她自己覺得是殷勤過分了。他這樣一想,趕緊就又把筷子拿起來,也學她的樣子端端正正架在茶杯上面,而且很小心地把兩只筷子頭比齊了。其實筷子要是沾臟了也已經臟了,這不是掩人耳目的事么?他無緣無故地竟覺地有些難為情起來,因此搭訕著把湯匙也在茶杯里淘了一淘”沒有什么一見鐘情的癡迷和狂熱,也沒有眼神交錯的怦然心動,可在難為情和淡淡的喜悅里,兩人的故事就這樣開始了。
作者是這樣刻畫兩人戀情的發(fā)展的:“從這一天起,他們總是三個人在一起吃飯”很自然地給了兩人在一起的機會?!坝幸淮?,他和世均談起廠里的人事糾紛,世均道:‘你還算運氣的,至少你們房間里兩個人還合得來?!寤葜皇遣唤橐獾亍怼艘宦暎f:‘曼楨這個人不錯。很直爽的。’世均也沒有再往下說,不然,倒好像是他對曼楨發(fā)生了興趣似的,待會兒倒給叔惠俏皮兩句”世均是真的發(fā)生興趣了,所以才有這一番顧及?!斑€有一次,叔惠在閑談中忽然說起:‘曼楨今天跟我講到你?!谰勾袅艘淮?,過了一會方才笑到:‘講我什么呢?’…”在叔惠回答他和滔滔不絕地分析自己個性中的復雜之點時,“世均坐在一邊,心里卻還在那里想著,曼楨是怎樣講起他來著?!钡剿麄円黄鹑ソ纪庹障?,曼楨把自己雪白的毛巾給世均擦褲子上黑乎乎的機油,再到照相返回途中曼楨買傘猶豫不決時“世均說了聲‘沒有花的好’她便馬上把那把沒有花的買下了”,兩人的喜歡已漸漸明晰,但作品表現(xiàn)得如此深婉和蘊藉,不慢慢和專心體察,簡直不能發(fā)現(xiàn)。到兩人去給上司做生時,世均完全為了想見到曼楨而去,吃飯時與曼楨同坐上首像對新人的感想,作品的敘述和刻畫仍是不溫不火,像是訴說如夢往事的語氣,而作品中兩人的表現(xiàn)亦是小河淌水般的平靜,只有幾次不小心把喜歡流露出來的臉紅和“怔了怔”“呆了呆”之類。終于到世均要南京的回家?guī)滋鞎r,作品亦不過更顯含蓄微妙的刻畫之功:是曼楨在頭晚買了些點心去給他,“她坐在那里,他站得很近,在那一剎那間,他好像是立在一個美麗的深潭的邊緣上,有一點心悸,同時心里又感到一陣陣的蕩漾。她的話早說完了,他還沒有走開。也許不過是頃刻間的事,但是他自己已經覺得他逗留得太久了,她一定也有同感,因為在燈光下可以看見她臉上有點紅暈。她急于要打破這一個局面,便說:‘你忘了把熱水瓶蓋上了?!谰剡^頭去一看,果然那熱水瓶像煙囪似的直冒熱氣…今天也不知道怎么這樣心神恍惚”即至世均要給曼楨表白了,竟也是連“我喜歡你”這樣的話都沒用到,更毋庸說“愛”呀“愛”的了。他只是說:“——曼楨,我有話跟你說“…“我有好些話跟你說?!笔谰脑捦炅耍酉聛碛种挥猩袂楹托睦怼捌鋵嵥扰c已經說了。她也已經聽見了。她臉上完全是靜止的,但是他看得出來她是非常的快樂,這世界上忽然照耀著一種光…”作者沒怎么代他們說話,他們自己亦沒什么甜言蜜語和海誓山盟。只有那么微妙的神情、動作,和心理,只有兩人會心的默契,而戀愛的空氣卻自在作品中彌漫。
至于叔惠和翠芝的戀情,就更是隱晦和迷離了,半輩子的癡戀,卻含蓄得都有些不易覺察,連作品里的兩人自己都弄得不甚分明和確信,更毋庸說他們身邊的人了。
總之,作品概而讀之似覺樸淡如水,可細細體味,卻有無限韻味深藏其中,給人愛也悠悠,恨也悠悠之感,由此呈現(xiàn)出醇厚深邃的含蓄蘊藉美。
[1]張愛玲.張愛玲全集[M].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2.
[2]張愛玲.十八春[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7.
[3]胡曉虹.談《半生緣》的自然主義色彩[J].福建商業(yè)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04).
I207
A
1005-5312(2015)20-0011-01